要publish,不要perish——中青年医生仍苦于「发文章」难题

2022
10/20

+
分享
评论
jasy / 健康界
A-
A+

全程督导,六周激活你的科研细胞!

窗外阵阵秋风呼啸而过,正想泡杯茶来打发这个惬意的午后时光,桌上手机突然嗡嗡作响——「怎么发文章啊,明年六月前得有一篇」… … 身为比较资深的前医学SCI期刊科学编辑, 时至今日我仍然会接到来自各方亲朋好友的不同问询电话,其中不乏朋友的朋友或同事,上至科室主任,下至在校生,目标都是「发文章」:

手头没有合适的数据怎么发?meta分析好发吗?文章总被拒是什么问题?我这篇文章该投什么期刊?审稿人问了这个问题怎么回答比较合适?… …

在我国,晋升中级职称一般需要3年内有1~2篇文章,高级职称要求近5年内有3~5篇文章。

薄薄的一篇文章承载着临床人的前途,前赴后继将前程搭在「发文章」上值得吗?目前的答案是肯定的,虽然「唯文章」论争议很多,但在当前,以论文为主的评价体系具有无可替代性,以论文、科研指标为主的职称评定在短时间内仍然是主流。此外,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医生普遍认为科研工作对自身发展是必要的,高水平科研成果带动先进医疗技术也是医院发展的方向。

上至学术大佬和青椒,下至本科硕博生,科研文章的产出都意味着前程和地位的稳固提升,对于资历较浅的医生,文章产出带来的实际工资涨幅和职称晋升都是肉眼可见的,在申请奖学金、基金,科研经费方面也有重要的隐性附加值。

曾身处学术晋升另类「考场」,每天与作者、审稿人和编委打交道之余,见识过「发文章」的众生百态——有人查重环节即被拒,有人冒险一稿多投,有人搞不清临床研究类型,有的研究方向过于老旧,有统计方法一塌糊涂的,有不懂审稿流程,夺命连环call催进度的,甚至有妄图走后门花钱买文章的… …综上种种,大部分是经验比较少的作者,为了毕业或晋升的目的,急于完成「发文章」这个任务,但大多被拒稿的也是这类人群。

惋惜之余,探究原因,为何折戟沉沙的文章这么多?研究统计显示,这与临床医生不能提出科学的医学问题、科研思路,科研方法知识、实验设计、统计分析等技能缺乏有关,客观上则包括缺乏科研团队、申请课题困难、获取科研信息困难等。

通常来讲,一篇好的学术论文的诞生,以病例-对照研究为例,首先需要有清晰的临床科研思路,查阅文献资料,选择一个兼具创新性和可行性的研究问题;其次要考虑研究对象、数据的来源,要考虑怎么用好手头的数据或公开数据集;然后是整体实验设计,是否符合回顾性试验规范,伦理要求等。

有了初步实验结果,统计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基线特征组间怎么比较,Cox列线图怎么画,怎么选择最优logistic回归模型… … 上述工作完成,需要综合考虑文章质量、影响因子、审稿周期、接受率等来选择合适的期刊,根据期刊要求撰写文章,写文章的过程中,前言、结果到讨论也都需要技巧加持。

万事俱备,终于可以投稿了,但一篇学术论文的发表,从初审到外审,返修到接收,定稿到排版,proofreading到online,再到最终发表,这一整个出版周期中,如何跟编辑高效交流,如何回答审稿人问题,如何及时改投,等等,又有很多学问。

一篇文章的诞生要经历如此繁琐冗长的过程,在没有团队协作、企业协助的优势下,对个人的科研能力要求很高,所以87.4%的临床医生表示科研压力很大。

此外,「发文章」主力军——中青年医生仍处于临床经验积累和科研技术储备时期,日常临床工作占据大部分时间,更重要的是,缺乏科研相关系统知识体系培训。一项针对上海中青年医师科研工作的调研报告显示,参与的2662名医务人员中,82.7%的医生认为科研工作重要,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得到大家普遍认可,但经过科研系统培训的医生不到20%。中青年医生本身对科研抱有积极态度,期望能够得有关科学研究的多方面培训和全程指导,例如科研选题、课题设计、文献检索、统计分析、实验方法、文章和项目书的撰写等。

现在,这样的学习机会来了!牛文全教授亲自带队了!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科研,论文,系统知识体系,培训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