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救治样板!长海医院模式辐射全国

2019
01/14

+
分享
评论
王方怡 / 健康界
A-
A+
从医院到区域再到全国,如何实现卒中救治水平同质化?

有组数据值得一看。

1494万,330万,分别是我国卒中患者的现有人数与每年新发人数。154万,是我国每年的脑血管病死亡人数。

还有一个数字是80%,是说80%的卒中存活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以上数据描绘了一种残酷的现状:大量的卒中患者,迫切需求救治水平的提升。

还有一组数据也颇有意义。

截至2017年底,国内大部分医院的DNT时间(Door-to-Needle Time,入院至溶栓时间)在2小时以上,长海医院却能最短压缩至20分钟以内。

这种对比又显示出一种生命的希望:国内卒中救治的水平,确实存在大幅提升的可能性。

长海的案例:信息化助力DNT加速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下称长海医院)在卒中救治领域堪称行业范本。

在院中,长海医院卒中中心主任刘建民教授带队,花费5年时间优化救治流程,完成4轮模式迭代,并于2017年开启了信息化管理时代——长海医院与飞利浦共创了“卒中救治信息化流程”,通过为患者佩戴电子手环自动抓取急救通道上的各时间节点,再借助数据分析持续推进流程优化。

众所周知,医院的卒中急诊速度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包括科室资源调配、接诊缴费流程、用药指导方案、患者家属沟通等。因此,完善和优化流程需要循证。

“数据是最底层的依据。”作为长海医院卒中中心整体解决方案的共创伙伴,飞利浦大中华区整体解决方案事业部项目总监王蓓如是说。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符合疾病诊疗模式的跨学科需求,飞利浦内部也在围绕“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调整内部结构,按照疾病领域组建团队。

一遍遍的协同打磨之下,流畅的速度与科学而紧凑的安排,让卒中患者有了更多健全康复的希望。

要知道,卒中发病后,每耽误一分钟,大脑就将丢失1.9亿神经元;一旦脑组织缺血6小时,人体将会发生不可逆的改变。这正是卒中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的根源。

与此同时,飞利浦落地长海医院的星云工作站,能在10分钟内完成多模态影像诊断,辅助医生快速做出临床决策,对于卒中救治速度的提升也颇有帮助。

根据飞利浦提供的数据分析显示,还能进一步提升效率的流程节点包括:智能化调配术室资源,确保病情危急的卒中患者能在最短时间实施导管介入手术;采用英美医院普遍使用的飞利浦eICU解决方案,实现ICU生命体征监测信息的自动采集即数据预警,患者生存率可高出 26%,出院时间能缩短20%。

当然,长海医院没有把目光仅仅锁定在院中。

对于卒中救治而言,搭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关护闭环才是解题之道,院前和院后不容忽视。

生命的闭环:院前院中院后全覆盖

如何缩短患者从发病到入院的时间,是院前环节的痛点所在。

其中难题有三:首先是患者对病情的知晓率低、急救意识不足,发病后很多人选择“缓一缓、睡一睡”,而不是立即呼救;其次是120急救团队与医院之间信息不互通,急救团队并不清楚哪家医院能够救治卒中患者;再次是区域内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转诊机制也不尽完善,不能迅速完成转诊动作。

为此,在院前,除了长期宣教与定期筛查外,高危人群每天可使用飞利浦智能终端中的“居家健康管理系统”进行日常健康管理;一旦危险发生,患者还可通过终端“一键呼救”,联系距其最近的卒中中心。

患者呼救后,上海市急救中心牵头成立的“院前急救专业组”确保救护车上的急救医生有能力判断患者是否为卒中。一经确诊,随即可通过网络平台就近通知有条件救治的医院,并将患者体征等数据实时传至医生;同时,长海医院牵头成立的“杨浦区卒中急救联盟”,完善了区域内的卒中转诊机制,打造覆盖上海东北部的“60 分钟脑卒中黄金救治圈”,能让患者在区域内享受同质化的卒中救治服务。


院后阶段,长海医院同样迈出了创新脚步。

卒中具有极高的复发率,高血压、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房颤、吸烟等因素,都可能诱使病情复发。因此,如何保证患者不与医院“脱钩”,及时监护和干预患者的健康状况,是卒中救治最后一个环节中的难点所在。

2017年10月,长海医院联合飞利浦共同推出了“心脑血管家庭关护和康复计划系统”手机 APP。该系统有患者、医生、健康管理师3个界面共同运行,患者界面显示的是医生为病人定制的个人健康计划;医生界面显示的则是病人服药情况、生命特征等量表,并有数据分析和健康预警功能,以便医生采取选择性干预;同时,长海医院还设有2名专职健康管理师,负责与病人对接。

围绕上海市东北地区,以长海医院为核,覆盖院前、院中、院后的区域性卒中救治网络已经初现雏形。 

模式的复制:从区域到全国的推广

然而,卒中区域救治网络再完善,也仅能覆盖少数人群。

如刘建民教授所说,长海医院做得再好,也只能服务长海医院区域周边的患者,将长海模式在更大范围内复制,让更多的患者享受到同质化的服务,才是未来努力的方向。

如何将类似长海医院急诊时间管理的成功模式,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方式在各地各级医院复制与推广,是在全国范围内提升卒中救治水平的又一难点。

一套成功模式的应用,还需结合各地各院的现状与痛点。

但问题是,目前国内还缺乏多中心的卒中急救研究范式,全国范围内的整体状况也难以透析。

基于此,2017年,在国家卫健委的发起之下,由长海医院牵头,20家来自全国东西南北不同区域、不同级别的医院,共同开启了急性缺血性卒中救治流程的多中心登记研究

该项目依托的数据平台,正是长海医院与飞利浦合共创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多中心数据库”,并能与各家医院的急诊电子病历系统实现无缝衔接。

在项目研究的第一阶段,20家各地各级医院根据数据平库的字段设置,填写上报了800份病例,形成结构化的数据库。第二阶段,长海医院利用数据库对800份病例进行分析,评估各医院的DNT时间及影响因子,找出优异及薄弱环节,制定优化的绿道模式,之后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选取有代表性的4家医院作为试点进行新模式推行。第三阶段,在新模式推广之后,再次搜集400份病例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新模式对上述指标的影响,据此进一步完善及规范急救绿色通道模式内容,并在全国推广。

吴雄枫是长海医院负责该项目落地执行的脑内科医生。在他看来,这种以数据为基础的优化建议,能更加合理地帮助医院缩短DNT时间,进而提高医疗水平。与此同时,结构化的数据库,不仅可以倒逼医院的数据录入更加规范,也为科研分析提供了极大便利,有利于提高科研效率。


实际上,从2009年新医改启幕,到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医改找到终极答案,健康中国这一国家战略正指引着整个行业,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步步在高价值的医疗服务中落地生根。

 飞利浦将以AI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驱动,通过持续的创新,构建打通人与设备,技术与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关护闭环,着眼全程赋能无界医疗,助力构建新的医患关系,提升医疗效率,降低医疗成本,以及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

发展高价值的医疗服务背后的核心,是打造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体系,而这既需要医院内打破科室界限,也需要医院、企业等多方合力。

长海飞利浦(标清)

视频:钟海忠院长、刘建民主任详述如何打造卒中中心国际一流水准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长海医院,样板,救治,飞利浦,患者,数据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