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医生在整形外科领域什么都做,那就一定什么都做不好
"如果一个医生在整形外科领域什么都做,那就一定什么都做不好。"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八大处整形医院)乳房整形中心主任
穆大力
本文为《大美界》独家专访原创
作者 | 杨杨杨
"用我的严谨和专业,呵护女性。"从2022年5月30日在抖音发布第一条科普视频至今,穆大力已累计发布400多条内容。
作为一名曾经的摄影爱好者,穆大力购置过不少专业设备,如今却无暇顾及,任其尘封。他把时间尽可能挤出来,投入医学科普--在他看来,这是医生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身为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乳房学组副组长、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乳房整形分会副会长、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内窥镜分会候任会长,穆大力的日常安排极为紧凑:早晨7点前到岗,带领团队查房、完成手术,利用碎片时间撰写文章、制作科普内容,并与患者沟通。每周他出诊两个半天,周末则频繁参与各类学术会议与授课。
"这辈子能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很不容易。正好我做的这个工作,我特别喜欢,这比高收入能给我带来的快乐更多。作为一名医生我挺自豪的,受人尊重、有成就感。"在与《大美界》的对话中,穆大力如此总结自己二十余年的从医心得。
1
成为一名大医生
穆大力的医学之路始于父亲的影响。
"我父亲是法官,但从小就不断灌输我,医生是一个让人尊敬又稳定的职业。"正因此,高考时他所有第一志愿填写的都是医学院,最终进入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
毕业后,穆大力顺利进入河北省最大医院成为一名普外科医生。在多数人看来,这已是相当不错的职业起点,但他并不满足。"我想去顶尖的学府深造,做更优秀的医生。"
凭借"天道酬勤"的信念,他成功考入协和医学院攻读整形外科研究生。整形外科涵盖多个细分方向,如面部整形、脂肪移植和乳房整形等,他毅然选择了技术难度高、挑战性强的乳房整形领域。
"我很幸运,2003年入学之初就跟随乳房整形美容再造方面的权威专家栾杰教授学习。老师告诉我,作为一个优秀的外科医生,要能做能想能说能写。"不是两条腿走路,是多条腿走路,而且每条腿都得很粗才行。
2006年,穆大力获得博士学位,并于2010-2011年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学中心及梅奥医学中心分别任客座教授及访问学者。
▲穆大力
多年深耕乳房整形,让穆大力在内窥镜双平面假体隆乳、自体脂肪移植、男性乳腺切除等领域积累了深厚的技术与学术底蕴。他发表SCI论文71篇,核心期刊论文50余篇,主编或主译专著4部,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获第三届"国之名医.优秀风范"。
"医生磨炼的除了手术技术,还有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心理学的研究、科普的能力等,与患者的沟通也同样重要。没有创新,只是机械重复一件工作的话,那真的就成了手术匠了。"穆大力强调。
2
专注乳房整形这一件事
"开始学乳房整形这个专业时,整个市场还没有现在这么火。"在乳房整形外科领域耕耘22年的穆大力回忆道。
据他介绍,乳房整形专业就是"大的变小,小的变大,有的变没,没的变有"。这类手术大多需住院并在全麻下进行,门诊局麻类小手术占比很低。
"初次手术好比拿来一块布料让我做衣服,修复手术则像修改一件不合身的衣服。而经历多次手术后的修复,就如同拿到一件非常破旧的衣服来修改--修复次数越多,难度就越大。"
如今,穆大力已经颇为娴熟。访谈当天,他上午已完成半日门诊,接诊了28位者求美者,其中有4位已经超过50岁。在他看来,乳房整形手术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奢侈品",旨在提升生活品质。"谁说年纪大了就不能追求美?"
除门诊外,他当天一共有5台手术。在与他见面时,其已完成其中两台,剩余3台分别为:乳房肥大缩小整形、男性乳腺切除和吸脂丰胸。
▲穆大力在手术中
穆大力表示,乳房过大所带来的身体和心理上的痛苦,要远远大于乳房过小,而且这种病例很多。
乳房缩小术属于四级手术,技术难度甚至高于乳腺癌切除,是一项复杂的大手术。因此,前来寻求这类手术的求美者多伴有肩膀和背部疼痛等问题。
穆大力指出,有些男性因为乳腺发育,夏天从来没穿过紧身的T恤,也没敢到过公共浴室。"对身体的影响其实并没有那么多,但是对个人心理上的影响很大。"
乳房缩小术后,通常需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呈现理想效果。组织需要在张力和重力作用下重新分布,逐渐定型。就像新皮鞋初穿时可能不适,穿久了才会越来越合脚。
吸脂丰胸手术操作虽相对简单,但要真正做好却并不容易,关键在于减少并发症、提升脂肪存活率等相关技术的把握。
此外,穆大力也经常进行乳房"奥美定"取出手术。尽管奥美定(聚丙烯酰胺水凝胶)作为组织填充剂已于2006年被禁止临床使用,但仍有大量求美者曾注射过该物质。"既有尚未取出的患者,也有取出后出现乳房畸形而来修复的患者。"
他强调,整形外科医生虽从事的是手术工作,但更多时候,他们给予的是心理上的安慰。"仅把手术做完,未见得能解决他/她的问题,而对求美者的心理暗示会起到很大的作用。我们经常会见到做隆胸手术的求美者,做手术之前很自卑和害羞。做完手术后会变得特别有自信,我非常欣慰。"
3
医生和患者的双向奔赴
"我们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在全世界是规模最大的整形外科专科医院。"穆大力表示,"中国在乳房整形技术和水平,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国际一流。我们是全世界最早应用内窥镜双平面技术的医院,有很多全世界范围内的创新技术。目前,我们已经主办了十几年内窥镜隆乳术的培训班,从新加坡、泰国、中国台湾等地区,有超过几百位医生前来接受过培训。"
就手术技术而言,穆大力认为中国医生的手术更为精细。
"为什么我们要用内窥镜来做这个手术,而欧美从来不用?亚洲人的皮肤容易长疤,医生在做手术时更倾向于把疤痕放到隐蔽的位置。欧美人是不易长疤的,这是巨大的差异。所以,东西方在手术技术上有非常大的不同。"穆发力强调。
对比国外,穆大力指出国内整形行业仍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体制差异。乳房整形手术不在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内,因此该专业发展受到一定制约。例如,乳腺癌切除术后的乳房再造,在国外由医保承担,在国内则需完全自费,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领域的发展。
第二,资料收集和患者随访。国内求美者对术后医嘱的依从性没有国外求美者好。
在穆大力看来,随访是临床研究的重要一环。若缺乏高质量的临床数据,不仅难以发表高水平论文,也不利于手术技术的进一步突破。
"整形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比如说我原来在普外科时,患者很愿意和医生成为朋友,以后看病方便啊。而乳房整形相对私密,做完手术以后求美者更希望没有人知道,在进行电话随访时,部分求美者还会否认曾经手术。"
而如今,随着新媒体兴起,医患沟通的方式也在剧变。穆大力明显感受到,如今的求美者"越来越专业"。
"有人会提前读完我所有的文献,带来的资料比我的研究生还全。"他笑着说,"通常,多数求美者来医院会做两件事:让医生看看有没有条件做手术;预约手术时间。"
有些求美者事先做了很多功课,对医生、手术、技术都已经很了解,做了很好的心理建设,在看诊的20分钟内就能做决定。
每个人对手术都有一个期望,所有的人都要术前沟通,求美者要把他自己的想法比较清楚地描述给医生,医生来要判断他/她想要的结果能不能达到。
医生和求美者要很详细地去沟通手术实际上能达到的实际效果,以及可能会带来的风险,能达成共识时才能做手术。
"医生和求美者拥有共同目标,本质上是一种契约关系。"穆大力坦言"没有任何人比医生更希望手术成功。"
谁是你眼中的整形大医生?留言滴滴《大美界》!
--END--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