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 独家数据 | 企业动向 | 产业研究
引言
江河在胸,明月入怀。
双节良夕,愿本文陪你在旅途与团圆之间,对齐行业脉动。在过去的一段日子里,我们观察到:
口腔机构在版图上错位起落,"东强西进、东北突破"更清;牙科贸易呈"进口扩张、出口承压",单月逆差显现;器械注册温和、结构调整加速;《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落地,政策窗口开启;50家上市公司财报分化,治理差异外显;专利与监管文件密集发布,合规门槛抬升;在高利率与设备迭代之下,盯紧核心KPI并灵活运用租赁等工具,DSO在扩张与负担之间稳住了曲线;口腔机器人与AI由"可用"迈向"好用"但受部署与术中精度牵拽...
且让我们一文读完九月的蓄力,十月的启程。以下:
202509 | 口腔机构净增量环比增长30%,同比增长25%
2025年9月,全国口腔机构净增长940家,环比提升30%,为6月以来最大增幅。新注册机构达1235家,环比增长25%,扭转了连续两月的下滑趋势。尽管同比下降5%,但投资活跃度有所波动。关店数量温和上升至295家,环比增长10%,同比大幅下降46%。
新增资源的集中度出现阶段性回落,显示扩张差异化明显。Top10省份贡献48.5%的净增量,山东以75家净增位居全国首位,河北、广东、四川、江苏紧随其后。东部地区仍保持较大体量,广东、江苏、浙江三省合计净增164家,占全国17.4%。
截至2025年9月,全国口腔机构年内累计净增长7658家,行业进入相对平稳但结构持续演化的新阶段,区域增速错位及城市等级承接转换将成为主要特征。
202509内参 | 中国口腔,调整信号显影
2025年9月12日,FDI世界口腔医学大会在上海闭幕,11天后Align Technology在华盛顿提起337调查,指控时代天使侵犯专利。最新数据显示,8月中国牙科产品进出口总额达到20.54亿元,进口11.45亿元首次超过出口9.09亿元,出现逆差2.36亿元,表明消费升级与供给缺口并存。
同时,NMPA发布UDI征求意见稿,FDA更新骨移植材料指南,欧盟发布医疗器械边界手册,全球监管机构在同一时间窗口释放文件,显示出规则重构的趋势。口腔机构9月净增长940家,同比上升25%,新注册数量为1235家,显示行业活力依旧。政策引导下,牙齿矫治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于9月1日实施。
在法律竞争升级与市场结构变化的背景下,口腔行业的未来发展面临适应新规则的挑战。各方需在专利布局、侵权风险评估等方面提前布局,以应对全球化竞争。金秋九月,行业调整的方向逐渐显现。
牙科贸易:2025年8月进出口总额创新高,影像设备进口集中放量
2025年8月,牙科产品进出口总额达20.54亿元,环比增长10.15%、同比增长33.11%,创年内新高。进口额为11.45亿元,占比55.7%,环比大幅增长28.91%、同比增加59.56%,首次超过出口;出口额为9.09亿元,占比44.3%,环比下降6.92%,但同比仍保持10.13%的正增长,表明国际市场需求韧性。
出口主要由未列名牙科仪器和假牙支撑,假牙出口额为2.72亿元,同比增长10.21%;而牙齿固定件出口额仅0.46亿元,环比和同比均下降,显示低值耗材波动。
进口方面,影像设备需求集中释放,单月突破5亿元,成为拉动整体规模的关键。牙齿固定件进口额为3.64亿元,环比下降35.68%。
整体来看,8月牙科贸易呈现"进口扩张、出口承压"特征,出现2.36亿元的逆差,标志着国内市场消费升级的逐渐显现,未来中高端市场竞争压力可能加大。
202508|种植相关产品注册领跑,CBCT单月三证获批
在口腔行业经历"数量波动、结构调整、数字拓展"之际,口腔医疗器械注册数据依然是观察市场节奏与技术走向的重要窗口。
2025年8月,全国完成28项口腔医疗器械注册,同比下降20.0%,环比增长21.7%。累计1-8月总量达218件,月均27.3件,整体处于相对活跃区间。
境内注册数量20件,占比71.4%;进口注册数量8件,占比28.6%。其中,进口二类产品占比62.5%,三类提升至37.5%,显示出进口结构正在进行调整。
在技术方向上,"种植体及附件""个性化基台及螺钉"依旧保持较高出现频率,种植修复板块延续性明显;CBCT影像设备在注册中的频率有所增加,表明在诊断与术前评估环节受到更多关注;颌面修复类产品注册则反映出材料与设计多样化探索的动向。
整体来看,如何在数字化、个性化与系统集成三大方向之间寻找平衡,成为企业和监管层需要持续观察与思考的议题。
"机器人 + 口腔":从种植到微创的技术图谱与产业路线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进步,口腔手术的执行逻辑与技术边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口腔手术传统上被视为"手工技艺主导"的微创领域,但随着高精度机械臂和导航系统的突破,机器人开始应用于种植、正颌、拔牙及肿瘤切除等复杂手术。
中国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团队完成了国际首例由"自主式口腔手术机器人"执行的正颌手术,标志着中国在多个术式中的首创地位。然而,系统部署复杂、术中漂移难控等挑战仍然是口腔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手术室的障碍。
本文将系统梳理当前口腔机器人的五大应用场景,包括机器人辅助植体手术、正颌骨切机器人、微创拔牙、自由手操作机器人及经口机器人等。机器人系统的关键模块包括机械结构、感知系统、控制系统和导航配准模块。
尽管口腔机器人的操作精度和流程标准化潜力显著,但仍面临空间限制、精度控制、实时响应等技术瓶颈。未来发展可能包括自主化控制的演进、多模态感知融合及小型化技术突破,以推动口腔机器人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全球牙科AI:五年观察·三重演变
2025年8月26日,国务院发布《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预示着中国在多个领域将加速推进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
在这一背景下,牙科AI也经历了五年的演变,逐渐从"可用"走向"好用"。这段时间不仅是技术突破的关键期,更是行业整合与市场化的转折点。
从2021到2023年,监管里程碑的建立为AI技术的临床应用铺平了道路,FDA首次批准多个AI辅助诊断软件,标志着牙科AI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然而,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何建立标准与政策,保障AI的安全与有效性,成为了行业面临的重要挑战。
在未来的智能生态中,牙科AI将不仅仅是辅助工具,而是将成为整个医疗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重新定义医生的角色与患者的体验。
2025「期中考」:谁在翻盘,谁在掉队?口腔企业H1业绩清单
2025年上半年,50家口腔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披露,构成了一幅行业众生相的素描。
这不仅是数字的简单汇总,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这个曾经被视为"黄金赛道"的产业,正在经历怎样的蜕变与重塑。
财报季如验金石,企业治理与决策的微妙差异在此显露无遗。
集采政策、消费降级、竞争加剧等外部环境影响下,谁能在同样的约束条件下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与发展逻辑,成为了新的分水岭。
随着时代天使、现代牙科等企业的营收增长与大众口腔、埃蒙迪等公司的业绩下滑,整个行业的分化愈发明显。
内外部挑战交织,企业在应对市场变化时展现出的差异,反映出行业进入成熟期的必然表征。
高利率时代,牙科DSO如何不被设备投资"绑架"?
在牙科DSO的扩张竞赛中,技术投资的挑战日益凸显。
AI、3D打印和机器人等前沿技术能否真正融入财务结构,成为可持续的增长动力?
虽然这些技术带来了效率和体验的质变,但随之而来的高额资本支出却可能会给许多集团的财报带来压力,影响并购和扩张决策。
在高利率和设备快速迭代的双重挑战下,DSO如何在享受技术红利的同时,避免财务负担的拖累?
通过与行业专家的访谈,我们将探讨AI如何变成基础设施,3D打印如何提高椅位利用率,以及集成式云平台对并购整合成败的重要性。
此外,运营租赁被提出作为一种将设备投资转化为更灵活运营支出的解决方案,为DSO提供新的财务视角。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行业中,技术不仅是工具,更是未来竞争的关键。
牙科DSO能否靠核心KPI稳住航向?
在牙科DSO的扩张浪潮中,一个愈发尖锐的问题浮出水面:是稳步前进,还是在规模化中陷入失速?
随着诊所数量的快速增加,管理难度急剧上升,跨院区流程标准化、排班效率、患者端的支付与保险验证,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成为扩张过程中的隐形障碍。
竞争环境加剧,患者期望提升,迫使机构必须不断优化流程与体验。
真正决定走向扩张还是失速的,不是外部市场,而是核心KPI是否被牢牢掌握。
"能被测量的,才能被完成。"本篇,现代化的牙科DSO--
Archway Dental的核心管理者分享了他们如何通过关键KPI设定、并购整合与文化融合,逐步构建一个高效、可持续的运营框架。
【特别鸣谢】如果本文有错漏之处需要勘误,请联系我们的客服,届时我们会为您准备小礼物,感谢!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源于公开信息,可能存在不准确性,仅供参考。本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与决策建议,好的牙不对因使用本资料而导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并对本内容拥有最终解释权。文中图片均已获版权方授权
@好的牙口腔行业研究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