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法治】从法律视角解读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与防控方案

2025
08/04

+
分享
评论
忠言法语
A-
A+

《基孔肯雅热防控技术指南(2025年版)》和《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2025年版)》先后出台,为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指导。

作者简介:李侗曾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

基孔肯雅热作为一种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近年来随着境外输入病例的增加,在我国的传播风险日益升高。2025年7月广东省佛山市出现输入病例引起的本土疫情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医疗和疾控部门的高度重视,《基孔肯雅热防控技术指南(2025年版)》和《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2025年版)》先后出台,为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指导。如何从法律角度来充分落实这些方案和指南,仍需进一步探讨。

一、病例报告制度不可违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防控指南,医疗机构一旦发现基孔肯雅热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必须在24小时内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报告类别选择"其他传染病-基孔肯雅热"。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对疫情报告及时性的明确要求,其目的在于让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够尽早掌握疫情动态,进而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若医疗机构未按时报告,根据情节轻重,将面临警告、罚款等处罚;情节严重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还可能被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此外,医疗卫生机构还要依据实验室检测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及时对病例信息进行复核与订正,明确感染来源后,及时订正病例分类,并在备注栏准确标注相关信息。

二、医院感染控制需严守

(一)防蚊隔离是关键

经常有网友提问,既然基孔肯雅热不能在人和人之间直接传播,为什么还需要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呢?

这是因为,虽然人和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播,但是基孔肯雅热的患者是该病的传染源,患者发病后的1周内血液有比较高的病毒血症,如果这段时间有伊蚊叮咬患者,病毒会进入蚊子体内,经过一段时间复制有伊蚊就具有传染性了,再次叮咬健康人的时候,就会把病毒传染给健康人,及时隔离患者,控制传染源,可以阻断基孔肯雅热的传播。 诊疗方案和防控指南都着重强调,病毒血症期(起病7天内)的患者原则上须住院并采取防蚊隔离措施,防蚊隔离期限从发病日起不少于7天,直至体温自然下降至正常超过24小时后,或者经检验病毒核酸转阴后,方可解除隔离。

医疗机构必须严格落实防蚊灭蚊措施,比如在病区安装纱门纱窗,为患者配备蚊帐等,以此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同时,做好外环境蚊媒孳生地的处理工作也至关重要。若医院未能切实做好防蚊隔离工作,导致病毒在医院内传播扩散,那么将违反《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必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可能面临整改、通报批评等处罚。当患者因检查等需要外出病房时,医院也有责任按照规范做好防蚊及环境准备工作,确保患者在院期间的活动不会增加病毒传播风险。

(二)标准预防要落实

基孔肯雅热主要通过伊蚊叮咬在人和人之间传播,但是罕见情况下,也有报道可以因接触患者血液而感染的风险,因此防控指南要求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时,必须严格按照标准预防原则,佩戴一次性医用手套,并做好手卫生。这是保障医护人员自身安全以及防止患者交叉感染的基本要求。一旦违反此规定并引发感染事件,医护人员及所在医疗机构极有可能面临医疗纠纷以及相关法律责任。

三、医疗废物处理依规行

在基孔肯雅热患者的诊疗过程中所产生的医疗废物,如使用过的一次性手套、注射器、患者血液样本容器等,都必须严格依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分类收集、包装、运输和处理。医疗废物需放置于专用容器内,并带有明确标识,之后由具备资质的单位进行集中处置。医疗机构若违规处理医疗废物,将面临严厉处罚,包括高额罚款;若因违规处理导致疾病传播等严重后果,相关责任人甚至可能面临刑事责任。

四、实验室检测依规操作

(一)检测方法要规范

实验室在采用实时荧光PCR或等温扩增核酸检测等方法检测血液样本中的基孔肯雅病毒核酸时,务必确保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严格遵循相关检测技术规范。若因检测方法不当而导致误诊、漏诊,进而影响疫情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实验室及相关人员可能需承担医疗事故责任。

(二)生物安全严把关

从事基孔肯雅病毒相关检测的实验室,必须符合相应生物安全等级要求。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做好个人防护,防止病毒泄漏造成实验室感染以及向外传播。一旦违反生物安全规范,触犯《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相关人员也会承担相应的责任。

基孔肯雅热虽然目前在我国尚未大规模流行,但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输入性病例带来的传播风险不容忽视。我们要充分认识这种疾病,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从自身做起,做好预防工作,依法防控,严格落实诊疗方案和防控指南中的各项规定,共同守护我们的健康。

作者简介:李侗曾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

投稿邮箱:yyflzwh@163.com

我们诚挚邀请各位专家学者、法律实务工作者、医药行业从业者积极投稿,分享您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共同推动医药法律领域的繁荣发展!

忠言法语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医药法律专业委员会学术平台。秉持专业、客观、公正,汇聚业内权威,深度剖析医药领域法律政策,解读热点案例。以法为盾,守护医药行业健康发展,以言为刃,拨开法律迷雾,助力各方依法依规,在医药之途稳健前行,共筑法治医药新生态。100篇原创内容公众号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患者,感染,传播,检测,医院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健康为民 体验提升”案例征集 加入
  • 第九季管理奖官方群 加入
  • 全院血糖管理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管理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医院SPD创新管理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