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心脏的“紧急罢工”,这些救命知识要牢记

2025
07/30

+
分享
评论
善国善城善医善药
A-
A+

心脏就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泵,而冠状动脉是给这台泵供血的 “输油管”。当 “输油管” 突然被血栓堵死,心肌在几分钟内就会因缺血开始坏死 —— 这就是心肌梗死(简称

心肌梗死:心脏的"紧急罢工",这些救命知识要牢记

心脏就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泵,而冠状动脉是给这台泵供血的 "输油管"。当 "输油管" 突然被血栓堵死,心肌在几分钟内就会因缺血开始坏死 -- 这就是心肌梗死(简称 "心梗")。它来势汹汹,每延迟 1 分钟抢救,心肌就多一分永久损伤。今天,咱们就把心梗的防治要点讲清楚,帮易患人群筑牢 "生命防线"。

一、心肌梗死:比心绞痛凶险 10 倍的 "血管灾难"

心肌梗死是冠心病最严重的类型。简单说,冠状动脉内的斑块突然破裂,诱发血栓形成,瞬间堵住血管,导致相应区域的心肌完全断血。如果不及时打通血管,心肌会在数小时内彻底坏死,还可能引发心律失常、心衰甚至猝死。

二、心梗发作前,身体会发出 "求救信号"

心梗不是突然降临的,约 70% 的患者发病前有预警症状,尤其要注意这些:

"心绞痛" 变了样:原来劳累后胸痛,休息几分钟就好,现在休息时也痛,持续时间变长(超过 20 分钟),含硝酸甘油也不管用,痛感更剧烈(像巨石压胸、刀割一样)。

全身 "报警":伴有大汗淋漓、烦躁不安、恶心呕吐,甚至有 "濒死感",这是心肌严重缺血的表现。

"不典型" 症状要警惕:部分患者表现为牙痛、下颌痛、后背痛或上腹痛(容易被当成胃病),尤其是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疼痛可能不明显,仅表现为胸闷、乏力。

"沉默型" 心梗:少数人(如糖尿病患者)心梗时没有明显疼痛,仅感觉心慌、气短,更容易被忽视,延误抢救。

三、哪些人容易被心梗 "盯上"?

1. 基础病患者是 "高危人群"

• 高血压、高血脂(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糖尿病患者,血管早已被 "侵蚀",斑块破裂风险高;

• 冠心病患者(曾有心绞痛、支架或搭桥史),再次心梗的可能性比常人高 5 倍。

2. 这些行为 "加速" 心梗发作

• 长期吸烟(烟中的尼古丁会损伤血管内皮,让斑块更不稳定);

• 熬夜、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如吵架、暴怒),会让血压骤升,诱发斑块破裂;

• 暴饮暴食(尤其吃大量高脂肪食物后,血液黏稠度骤增,容易形成血栓);

• 突然受凉(如冬天冲冷水澡),血管剧烈收缩,可能触发心梗。

四、怀疑心梗?这 3 步是 "救命诊断"

1. 立刻做心电图:发病后 10 分钟内做心电图,多数能看到特征性改变(ST 段抬高),是快速诊断的 "金标准"。

2. 抽血查 "心肌标志物":肌钙蛋白(cTnI/cTnT)是心梗的 "特异性指标",发病后 3-4 小时开始升高,能准确判断是否心梗及坏死程度。

3. 冠脉造影 "精准定位":确诊后尽快做冠脉造影,明确堵塞的血管和部位,为下一步手术(放支架)做准备。

五、别搞错!这些病容易和心梗混淆

主动脉夹层:胸痛更剧烈,呈 "撕裂样",常放射到背部,血压可能突然升高,CT 血管造影可鉴别;

急性肺栓塞:表现为突发呼吸困难、胸痛、咯血,下肢常有肿胀(血栓来源),D - 二聚体升高是重要线索;

胃穿孔:上腹痛剧烈,但多有胃溃疡病史,伴有腹肌紧张(肚子摸起来硬邦邦),和心梗的 "闷痛" 不同。

六、心梗抢救:和时间赛跑,"打通血管" 是关键

1. 黄金抢救时间:发病后 120 分钟内

心梗抢救的核心是 "尽快开通堵塞血管",每延迟 30 分钟,死亡率增加 7%-10%。记住:怀疑心梗,立刻拨打 120,不要自己开车去医院(途中可能发生心跳骤停,错失抢救机会)。

2. 医院里的 "救命措施"

药物溶栓:发病 3 小时内,符合条件的患者可静脉用溶栓药(如尿激酶),溶解血栓开通血管,但效果不如手术。

急诊介入治疗(放支架):这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通过导管将支架送到堵塞部位,撑开血管,恢复血流,最好在发病 90 分钟内完成("门 - 球时间")。

搭桥手术:少数患者多支血管严重堵塞,需紧急开胸搭桥,但仅适用于无法做支架的情况。

3. 术后用药:防复发是重点

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 + 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双联治疗至少 1 年,预防血栓再次形成(不可擅自停药,否则支架可能再堵塞)。

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不仅降血脂,更能稳定斑块,需终身服用(目标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8mmol/L)。

控制基础病:用 β 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ACEI/ARB(如依那普利)等,保护心脏功能,控制血压、心率。

七、心梗患者日常注意:这些细节 "防复发"

严格戒烟限酒:戒烟能使心梗复发风险下降 36%,酒最好一滴不沾(即使少量饮酒也可能升高血压)。

饮食 "三低":低盐(<5 克 / 天)、低脂(少吃肥肉、动物内脏)、低糖,多吃蔬菜(如菠菜、西兰花)、水果(如苹果、蓝莓)、全谷物(燕麦、糙米)和优质蛋白(鱼、鸡蛋、瘦肉)。

运动要 "循序渐进":心梗后 1-3 个月内以轻度活动(如散步)为主,每次 10-15 分钟,逐渐增加到 30 分钟;避免剧烈运动(如跑步、搬重物),以不心慌、不胸闷为原则。

管好情绪和体重:避免暴怒、焦虑,可用深呼吸、听音乐缓解压力;超重者要减重(BMI 控制在 18.5-24),腰围男性<2250px、女性<2125px。

定期复查:术后 1 个月、3 个月、6 个月查心电图、肝肾功能、血脂;每年做一次心脏超声,监测心功能。

八、预防心梗:从 "稳定斑块" 开始

控制 "三高" 达标:血压<140/90mmH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4mmol/L(冠心病患者<1.8mmol/L),血糖<7.0mmol/L(空腹),这是延缓斑块进展的核心。

高危人群 "主动预防":冠心病患者或 "三高" 合并多种危险因素者,在医生指导下用阿司匹林(小剂量)、他汀类药物,可降低心梗风险。

避免 "诱发因素":不熬夜、不过度劳累,寒冷天气注意保暖(尤其头部、手部),吃饭七八分饱,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诱发心梗)。

专家提醒

心梗抢救的关键是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记住两个 "120":一是出现症状立刻拨打 120,二是力争在 120 分钟内完成血管开通。即使心梗后康复了,也不能掉以轻心 -- 坚持服药、改善生活方式,才能把复发风险降到最低。对每个人来说,了解心梗的预警信号,就是给生命多一份保障!

扫码加入【医患体验管理与评价】专区

——通过患者视角,提升患者就诊体验及医院品质现状!

✓患者体验提升优选案例定期更新:2024全国医院擂台赛、中国医院管理奖获奖案例

✓权威专家定期直播:医患沟通技巧、患者体验提升妙招

✓优选解决方案精准赋能:AI融合智能分析,助力医院品质进阶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心梗,血管,患者,可能,心肌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健康为民 体验提升”案例征集 加入
  • 第九季管理奖官方群 加入
  • 全院血糖管理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管理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医院SPD创新管理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