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防治指南:心跳的 “乱节奏” 该如何应对

2025
07/25

+
分享
评论
善国善城善医善药
A-
A+

“心脏突然‘咯噔’一下,像漏跳了一拍”“心跳快得像打鼓,根本停不下来”…… 这些都是心律失常的常见感受。

心律失常防治指南:心跳的 "乱节奏" 该如何应对

"心脏突然'咯噔'一下,像漏跳了一拍""心跳快得像打鼓,根本停不下来"…… 这些都是心律失常的常见感受。作为心脏跳动的 "节奏紊乱",心律失常看似普遍,却可能是健康的 "隐形炸弹"。今天就带大家认识这种疾病,学会科学防治,让心脏跳得既有力又规律。

一、什么是心律失常?

心脏的正常跳动由 "窦房结"(心脏的 "司令部")指挥,每分钟 60-100 次,节奏均匀。当心脏的起搏点异常、传导通路受阻或心肌细胞兴奋性改变时,心跳就会变得过快、过慢或不规则,这就是心律失常。

根据心跳速度,心律失常可分为:

1、快速性心律失常:如房颤、室上速、早搏(过早搏动),心跳>100 次 / 分。

2、缓慢性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心跳<60 次 / 分。

二、心律失常有哪些 "信号"?

心律失常的症状因人而异,有些悄无声息(体检时才发现),有些则让人明显不适:

1、典型症状

◦ 心慌、心悸(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

◦ 心跳过快(像 "擂鼓")或过慢(感觉 "心脏沉甸甸的");

◦ 心跳不规则("时快时慢""漏跳感");

◦ 伴随症状:头晕、乏力、胸闷、气短,严重时眼前发黑、晕厥(突然晕倒)。

2、特殊提示:房颤患者可能出现 "三连征"-- 心悸、气短、活动耐力下降,且易形成血栓,增加中风风险(房颤患者中风风险是常人的 5 倍)。

三、哪些因素会打乱心跳节奏?

心律失常的成因复杂,如同 "心脏的电路系统出了故障":

1、心脏本身的问题: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肌病、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病等,会损伤心肌和传导系统。

2、全身性疾病:高血压(长期升高会 "累坏" 心脏)、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会让心跳加速)、糖尿病(损伤自主神经)、贫血(身体缺氧,心脏代偿性加快)。

3、生活习惯

◦ 吸烟、酗酒、喝浓茶 / 咖啡(咖啡因刺激心脏);

◦ 长期熬夜、压力大、情绪激动(交感神经兴奋);

◦ 剧烈运动(偶尔会诱发良性心律失常)。

4、药物与环境:某些感冒药(含伪麻黄碱)、平喘药,以及空气污染、噪音等,也可能诱发心律失常。

高发人群:中老年人(心脏老化)、高血压 / 糖尿病患者、肥胖者、长期精神紧张者、有心脏病家族史者。

四、如何诊断心律失常?

诊断心律失常的 "金标准" 是捕捉到异常心跳时的心电图,常用检查包括:

1、普通心电图:静息时做,能发现持续性心律失常(如房颤),但难以捕捉阵发性发作。

2、动态心电图(Holter):随身携带的 "24 小时心电图",可记录日常活动中的心跳,适合偶尔发作的心律失常。

3、心脏电生理检查:通过导管插入心脏,诱发心律失常并定位病灶,为手术治疗做准备(如房颤消融术)。

4、其他检查:心脏超声(看心脏结构和功能)、甲状腺功能(排除甲亢)、血常规(排查贫血)。

五、心律失常的 "危险分级":哪些需要警惕?

并非所有心律失常都需要治疗,可分为 "良性" 和 "恶性":

类型 例子 危险程度 特点

良性 偶发早搏、窦性心动过速 ★☆☆☆☆ 多由疲劳、情绪波动引起,无器质性心脏病,不影响寿命

潜在危险 房颤、频发室早 ★★★☆☆ 可能伴随心脏病,长期不控制会损伤心脏功能或引发中风

恶性 室速、室颤、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 可瞬间导致晕厥、猝死,需紧急抢救

六、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

治疗的核心是 "纠正节奏,保护心脏",根据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方案:

1、一般治疗

◦ 调整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少喝浓茶 / 咖啡;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控制情绪,减少焦虑。

◦ 治疗基础病:如降压、控糖、纠正贫血,从源头减少心律失常诱因。

2、药物治疗

◦ 快速性心律失常:用 β 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胺碘酮、普罗帕酮等,减慢心率或转复为正常节律。

◦ 缓慢性心律失常: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等提高心率,严重者需安装起搏器。

◦ 注意:抗心律失常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使用,避免自行增减剂量(可能加重心律失常)。

3、手术治疗

◦ 心脏电复律:用电流瞬间 "电击" 心脏,恢复正常节律(适用于房颤、室速等紧急情况)。

◦ 射频消融术:通过导管释放射频能量,"烧掉" 异常起搏点或传导通路(根治房颤、室上速的有效方法)。

◦ 心脏起搏器:适用于严重心动过缓,通过植入设备发出电信号,维持正常心跳。

◦ 埋藏式心脏除颤器(ICD):给高猝死风险者(如曾发生室颤)安装,能自动检测并电击纠正致命性心律失常。

4、中医疗法

◦ 中药:心悸属 "气血不足" 者,用归脾汤;"气滞血瘀" 者,用丹参饮加减。

◦ 针灸:针刺内关、神门、足三里等穴位,缓解心慌症状(作为辅助治疗)。

七、日常注意事项:护心 "小细节"

1、监测心跳:学会摸脉搏(手腕内侧桡动脉),记录每分钟跳动次数和节律,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2、房颤患者必看:需长期服用抗凝药(如华法林、达比加群)预防血栓,定期复查凝血功能,避免出血风险。

3、术后护理:射频消融术后 1-2 周避免剧烈运动;起搏器术后远离强磁场(如核磁共振,需提前告知医生)。

4、避免 "误区"

◦ 不盲目吃 "保健品":如人参、鹿茸可能加快心率,加重心律失常。

◦ 早搏≠心脏病:偶发早搏无需过度治疗,频繁复查或焦虑反而会加重症状。

八、预防心律失常:让心脏 "跳得稳"

1、定期体检:40 岁以上每年做心电图,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加做动态心电图和心脏超声。

2、坚持运动:每周 150 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增强心脏功能,但避免过度劳累。

3、健康饮食:低盐低脂,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适量摄入鱼类(含 Omega-3 脂肪酸,保护心脏)。

4、管理情绪:压力大时通过冥想、深呼吸、听音乐放松,避免 "气到心跳加速"。

九、专家提醒:这些情况需立即就医

1、突发心慌、心跳极快(>150 次 / 分)或极慢(<50 次 / 分),持续不缓解;

2、伴随头晕、黑矇(眼前发黑)、晕厥;

3、心悸时伴有胸痛、呼吸困难;

4、房颤患者突然出现肢体麻木、说话不清(可能是中风前兆)。

心律失常就像心脏的 "节奏失调",及时调整就能回归正轨。

记住:偶尔的 "心跳乱了拍" 不必恐慌,但持续不适或高危类型一定要重视。

愿:每个人的心脏都能跳出健康的 "节拍"!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心脏,心律失常,心跳,房颤,治疗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健康为民 体验提升”案例征集 加入
  • 第九季管理奖官方群 加入
  • 全院血糖管理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管理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医院SPD创新管理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