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收费与拓展项目,公立医院整形美容外科加速转型
这一选择背后,不仅关乎治疗效果与安全,更折射出当下医美市场在政策规范下的格局变化。
近年来,伴随医美市场的快速扩张,国家政策逐步加强对医疗美容行业的规范。2025年6月,国家医保局发布《美容整形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明确医美项目的医疗属性,要求统一命名、规范收费,并鼓励公立医院合规开展相关业务。7月4日,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主任医师王永前在国家卫生健康委专题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医疗美容本质是医疗行为,需在专业医疗机构内由合规人员操作。
一系列政策和表态为公立医院整形美容外科的发展提供了明确方向。在此背景下,公立医院整形美容外科如何抓住政策红利,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实现高质量发展?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整形美容外科主任王友彬对健康界表示,公立医院在质控、多学科协作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未来应进一步优化采购流程、引入先进技术,以「健康为中心」推动学科向微创化、规范化方向发展。面对求美者对「安全变美」的强烈需求,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不仅有助于行业良性竞争,也将为患者提供更多可靠的医疗服务。
规范收费与拓展项目
公立医院整形美容外科加速转型
在健康需求多元化的浪潮下,医美行业蓬勃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我国美容整形市场规模近3000亿元,年增长率保持在10%-15%。与此同时,政策端持续发力,为行业规范与公立医院医美项目的增加提供支撑。
政策推动公立医院整形美容外科在逐步调整收费模式,并拓展符合规范的医美项目。王友彬指出,过去医美行业存在「拆分收费」「模糊定价」等问题,而新政策要求统一收费条目,禁止随意拆分,使求美者能够更清晰地了解费用构成。这种规范化举措将有效减少乱收费现象,提升患者信任度。
为了让医美行业的规范更具操作性,相关政策还对项目命名和收费标准等进行了细致规定。国家医保局发布的《美容整形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为项目新增提供了「操作手册」。
针对行业长期存在的「项目名称混乱、收费标准不一」等问题,指南明确要求:对技术成熟的项目统一命名(如「热玛吉」归入「射频治疗」),对抽象商业名称进行规范(如「面部精雕」细化为具体术式),同时允许医疗机构备案后设立加收项与扩展项。
政策的出台无疑让这片庞大市场有了统一的「语言体系」,也为医院相关诊疗项目的开展提供了合规路径。在项目拓展方面,王友彬对健康界强调,公立医院可以结合自身优势,重点发展轻医美和技术成熟的整形项目。
例如,北京友谊医院整形美容外科目前以手术类美容为主,如双眼皮、眼袋切除、面部拉皮等,未来计划引入超声炮、热玛吉等项目,并着重发展注射填充、线雕等微创技术。
「轻医美操作便捷、恢复快,且市场需求大,适合作为公立医院的增量业务。」他提到,政策已明确将射频治疗归入医疗美容范畴,为公立医院开展此类项目扫清了障碍。
分享线索、探讨合作,加入社群
质控与多学科协作
公立医院独特优势凸显
在医美市场竞争中,大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严格的质控体系和多学科协作能力。北京市健宫医院皮肤科主任王薪茹指出,三级医院拥有院感、质控等专业部门,确保手术与治疗符合医疗标准。
「以注射美容为例,小的私立机构很可能会忽视无菌操作,而公立医院必须严格监管每一步操作流程,最大限度降低感染风险。」北京一家三级医院的整形美容外科医生刘伟(化名)对健康界表示,此外,公立医院的医疗记录完整,一旦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可以追溯原因并及时处理,这是许多小型机构难以比拟的。
多学科协作是另一大优势。王友彬举例说,整形美容外科常常需要与其他科室配合,如隆乳手术依赖麻醉科支持,术后如出现出血等并发症,血管外科或ICU可及时介入。「公立医院的整体医疗资源为整形美容外科提供了强大后盾,这是民营机构无法复制的。」他特别提到,北京友谊医院的减重与乳房整形项目,正是通过整形美容外科与乳腺科、减重代谢科合作,实现了技术互补。
公立医院在医美服务中不仅能实现多科室的高效协作,在具体诊疗环节的专业性和风险把控上也独具优势。刘伟从皮肤科角度补充道,大型公立医院的光电治疗(如光子嫩肤、皮秒激光)更注重医疗属性而非商业包装。
「很多患者误以为光子嫩肤只是美白,实际上它还能治疗痤疮、祛斑,但可能伴随结痂等正常反应。」刘伟表示,公立医院会提前告知风险,确保患者知情同意,而部分小型机构为吸引顾客,可能淡化医疗风险,导致纠纷。随着患者对安全性的重视提升,公立医院的规范化服务正成为吸引患者的关键。
技术迭代与政策松绑的呼声
毫无疑问,整形美容外科是个概念推陈出新非常迅速的科室,求美者很容易被新理念、新技术所吸引。这对从业者和科室管理者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面对「天时地利人和」的发展契机,王友彬认为,公立医院整形美容外科理应顺势把握住机会,以求美者和患者的健康为中心,提升学科高质量发展水平。他提到,科室高质量发展应聚焦两点:一是技术迭代,二是发展的灵活性。他指出,医美行业技术更新极快,如超声炮、热玛吉等设备升级迅速,希望科室未来能以更快的速度引入先进设备和技术。
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减少并发症,更是以最小健康代价满足患者需求。近期的一次学术交流就让王友彬颇为感触。他发现,其他专科已经在这方面快速发展。「比如乳腺外科,过去那种乳房全切的大切口手术治疗乳腺癌已经不是主流,越来越多的乳腺癌患者得到保乳治疗,微创手术以及其他对健康损伤更小的操作将成为主流。」王友彬对健康界说,对整形美容外科来说,传统拉皮手术创伤大,如今可以被线雕、注射等微创方式替代。
「对大部分专科来说,公立医院都处于学术引领地位,我们整形美容外科也应引领行业向创伤小、恢复快的方向发展,这符合‘以健康为中心’的诊疗服务理念。」王友彬建议,政策应鼓励公立医院整形美容外科开展临床创新,如新材料、新术式的应用,同时进一步扩大医美项目目录,让公立医院整形美容外科能提供更丰富的诊疗服务。
在政策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公立医院整形美容外科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通过规范收费、拓展项目、强化质控与多学科协作,公立医院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竞争力,还能推动整个行业向更安全、更透明的方向发展。未来,若能进一步优化采购流程、加快技术引进,公立医院有望在医美市场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不仅是规范的践行者,更是技术创新的引领者。
扫码加入「以健康为中心」医院发展与能力建设专区
【系列直播,抢先观看】
【标杆探访,抢先报名】
【社群交流,持续学习】
【解决方案,提升效率】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