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公立医院「新增长点」?这项非基本医疗服务让营收涨涨涨!

2025
07/07

+
分享
评论
健康界官方微信
A-
A+

公立医院加速布局医美,政策、需求与责任的三重驱动


7月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时令节气与健康」专题新闻发布会,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主任医师王永前在会上指出:「医疗美容本质是医疗行为,需在医疗机构内由专业人员操作,生活美容机构开展医美项目存在极大风险。」这一表态与国家医保局在2025年6月发布的《美容整形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下称立项指南)形成政策合力,推动公立医院规范布局整形美容业务。

随着部分公立医院逐步新增一批规范化医美项目,这既是对「安全与透明」政策要求的响应,也折射出公立医院在医美领域的角色转变。

公立医院新增的医美收费项目

有着怎么样的「导航系统」?

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发布会上的核心指向清晰而明确:医疗美容并非「生活消费」,而是具有创伤性、侵入性的医疗行为,其风险包括激光治疗的瘢痕、注射美容的血管栓塞(可致失明、脑梗)、线技术的感染等。这一界定为公立医院新增医美项目划定了「安全红线」——所有项目必须以医疗资质为前提,配备相关的诊疗设施与专业医师。

国家医保局的《立项指南》此前曾为项目新增提供了「操作手册」。针对行业长期存在的「项目名称混乱、收费标准不一」等问题,指南明确要求:对技术成熟的项目统一命名(如「热玛吉」归入「射频治疗」),对抽象商业名称进行规范(如「面部精雕」细化为具体术式),同时允许医疗机构备案后设立加收项与扩展项。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我国医美市场规模已近3000亿元,政策的出台无疑让这片庞大市场有了统一的「语言体系」,也为公立医院相关诊疗项目的开展提供了合规路径。

在两项政策的推动下,公立医院新增的医美收费项目有望呈现出「技术规范化、服务精细化、风险可控化」等特征,覆盖注射美容、光电治疗、外科修复、个性化定制等多个领域。

不再「模糊定价」!

公立医院新增收费项目全景

过去,「童颜针」「少女针」等注射材料因缺乏统一归类,多在民营机构流通,收费透明度低。《立项指南》明确其医疗属性后,公立医院新增一批以材料成分为核心的注射项目:

作为刺激胶原蛋白再生的长效材料,聚乳酸注射填充此前因命名混乱,市场价格差异高达数倍。如今公立医院将其归入「注射填充」大类,按剂量与部位收费,不同的公立医院的单部位基础剂量收费在数千元区间,且要求术前公示产品注册证与医师资格证,与国家卫健委「使用正规产品」的要求直接呼应。

羟基磷灰石与聚己内酯这两类生物材料此前因归类模糊,仅在少数私立机构使用。公立医院新增项目后,羟基磷灰石多用于隆鼻、隆下巴等轮廓塑形,聚己内酯适合太阳穴、苹果肌等深层填充,收费均采用「基础操作费+ 材料费」模式,避免了过去「打包定价」的猫腻。

此外,「超声炮」「热玛吉」「皮秒」等光电项目曾因商业包装泛滥,求美者难以辨别技术本质的项目,《立项指南》在按技术原理归类后,公立医院可以新增一批细分项目。

现在添加小助手微信

加入医项目学习社群

与前沿探索者互动交流!

Image

外科修复

从「功能治疗」到「形态美化」的延伸

国家卫生健康委曾提及,整形外科不仅要「修复疾病」(如唇裂修复),也要关注「形态美化」。《立项指南》新增的「减张美容缝合」「切口美容改型」等项目,正推动公立医院的服务将外科技术向医美领域延伸。

比如减张美容缝合,这个区别于传统外科的技术缝合,采用可吸收缝线,通过皮下减张降低瘢痕张力,适用于双眼皮、剖宫产等手术。公立医院按伤口长度收费,虽价格为普通缝合的3倍,但能使瘢痕增生风险降低60%以上,成为了部分科室的「增值服务」。

切口美容改型则是针对陈旧性瘢痕(如烧伤后瘢痕、手术遗留瘢痕),采用Z形、W形切口设计配合皮瓣转移技术,使瘢痕从「线性明显」转为「模糊隐蔽」。项目按瘢痕面积与改型复杂度分级,体现了医疗技术的价值。

公立医院加速布局医美

政策、需求与责任的三重驱动

近年来,不少公立医院逐步「上马」整形美容业务。有业内人士指出,此举并非偶然选择,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政策推动行业向规范化转型。过去医美市场「重商业轻医疗」,生活美容机构非法行医、假冒材料泛滥等问题突出。国家卫健委与医保局的政策组合拳,本质是将医美纳入「医疗监管」体系,而公立医院作为医疗规范的践行者,自然成为政策落地的「主力军」。

其次,市场需求倒逼服务升级。我国医美市场规模庞大,消费者对「安全变美」的需求日益强烈。但民营机构的「过度营销」「套路消费」让不少人望而却步,公立医院的「公立属性」更被信任——正规产品、专业医师、透明收费,恰好击中了消费者的「痛点」。 

第三,公立医院自身发展需要。在医疗改革背景下,不少公立医院在拓展「非基本医疗服务」以补充营收。整形美容作为技术附加值高、市场需求大的领域,成为公立医院的「新增长点」。同时,开展医美业务也能提升整形外科的技术水平——例如,减张缝合技术可反哺创伤修复、面部轮廓手术可提升颌面外科能力,形成「医美与临床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从国家卫生健康委的风险警示到国家医保局的项目规范,政策正推动医美行业从「商业驱动」转向「医疗驱动」。公立医院新增的一批医美项目,既是对政策的积极响应,也是对市场需求的精准对接,更体现了「医疗安全优先」的核心逻辑。

对于消费者而言,公立医院的入场意味着更多「安全选项」,可减少「假冒风险」「套路消费」担忧;对于行业而言,公立医院的规范化操作也有望形成「鲶鱼效应」,倒逼民营机构提升合规性;对于公立医院自身而言,医美业务的拓展不仅是服务范围的延伸,更是医疗价值在「健康美」领域的新体现。未来,伴随政策「落地」,公立医院在医美领域的角色将更加清晰:既是规范的践行者,也是技术的引领者,更是消费者「安全变美」的守护者。

参考链接:

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5年7月4日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宣传司,2025-07-04

作者 | 健康界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医院精益运营管理专区

【系列直播,抢先观看】系列直播分享将涵盖最新的医院运营管理理念和行业趋势,帮助医院实现人、财、物三项核心资源精益管理。

【标杆探访,抢先报名】优先健康界年度标杆医院运营管理主题探访名额,提供实地考察机会,亲身体验和学习标杆医院的先进运营管理经验做法。

【互动交流,持续学习】线上社群随时交流,专家讲师不定时分享优质运营管理学习资料内容,行业经验。

【解决方案,提升效率】根据医院实际情况,提供医院运营管理优选解决方案,帮助医疗机构适应不断变化的医疗环境和技术进步。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美容,医疗,技术,公立医院,项目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健康为民 体验提升”案例征集 加入
  • 第九季管理奖官方群 加入
  • 全院血糖管理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管理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医院SPD创新管理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