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到青春期就能自愈?专家提醒:这种误解可能耽误孩子一生!
近年来,小儿抽动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成为目前小儿多发疾病之一。
临床上,儿童往往会先出现面部多动,频繁眨眼、抽鼻子、咧嘴,继之耸肩、扭脖子、点头等。最后发展为抽动或抖动上肢、踢腿蹬脚,也有的出现腹部肌肉痉挛,严重者喉部发出奇特鸣叫,说脏话等。
抽动症到青春期就自愈了?
儿童抽动症虽有自愈倾向,但自愈率很低,只有5%左右,家长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
大多数抽动症患者会随着病情时间的增长,而症状变得更加严重。病程越长,治疗越困难。
儿童抽动症如果不治疗,不仅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绩,还常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伤害。
成年后,如果抽动不能自愈再治疗,由于病程长,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费用,给儿童和家庭带来多种伤害。
抽动症的危害
继发学习困难
患儿的抽动和不自主发声导致注意力分散,有些患儿上课时努力控制自己的发声抽动,不能集中听课,日久则造成学习落后,成绩下降,来自同学的歧视或嘲笑,使患儿更不喜欢上学,甚至厌学、逃学。
社会退缩和社交障碍
随年龄的增长,儿童的社会交往和人际交往范围逐渐扩大,如果患儿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特别是抽动得不到控制,会严重影响他与同学、同伴的交往,产生自卑感、社会退缩、社交障碍以及品行纪律问题。
个性发展问题
2~12岁是儿童自我意识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来自外界的积极或消极的评价,会对儿童自我意识和个性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由于难以建立自尊、自信、健全的人格,很容易产生反社会心理,到了青少年时期即发展成为品行障碍。
行为异常
抽动症患儿长期遭受社会歧视,心理情绪得不到良好的疏导,会产生急躁、怪异等性格,出现攻击性行为、自伤等。
由此看来,抽动症的危害确实不可小觑。
抽动症的并发症有哪些?
并发多动症
这类情况除了孩子表现出抽动症的典型症状,如:肢体抽动、面部抽动和声音抽动外,还会同时出现注意力难以集中、容易分散、过度活跃、冲动行为以及学习成绩下滑等现象。
这些都是抽动症与多动症并存时的综合表现。
并发语言障碍
患有抽动症的孩子,多数有语言表达障碍,如经常停顿(与口吃节奏障碍不同),发音不准,语音延迟,语言组织混乱。
并发学习&社交障碍
患有抽动症的孩子因为无法控制的抽动和发声,很难集中注意力在学习上。这会导致他们上课时分心,甚至尝试控制自己的发声,从而无法专心听课。
长此以往,孩子的学习成绩会下滑,不愿意与人交往,甚至产生厌学情绪,逃学。
并发对立违抗障碍
对立违抗障碍主要表现为不配合、对立、不合作、易激惹或挑衅等行为特征,这些症状也容易发生在抽动症孩子身上。
一些抽动症患者家长以及亲友,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批评教育,甚至进行打骂等都会引起抽动症患者的品行障碍,病情的加重。进而导致患儿的反社会倾向,造成无法估计的反社会行为。
家长们发现孩子有抽动症状一定要早发现早诊断和及时治疗是关键。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