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总抽动,眼皮总在跳?当心可能是面肌痉挛!

2025
05/12

+
分享
评论
国际神经外科
A-
A+

当有空间、小脑放松了、想向下看时,神经内镜当然会非常有用。


日常生活中,不少人会遇到面部肌肉不自主跳动的现象,特别是在情绪激动或紧张时更为明显。民间流传着"左眼跳财,右眼跳灾"的说法,认为眼皮跳动可以预示吉凶。然而,这种说法完全没有科学依据。事实上,频繁的面部肌肉或眼皮跳动很可能是面肌痉挛的表现,建议及时就医检查"24岁女孩,面肌痉挛已经持续了九年,在这个年龄段是非常罕见的。她有典型的她偏侧面肌痉挛症状。手术中,我们发现了前庭耳蜗神经和面神经,没有明显的血管压迫。面神经附近有个血管,我们在这里放置了特氟隆吊,但是侧方扩散反应没有变化。这并不真正的接触神经,而是在面神经的前面。但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我还是移开了神经。我在中间放了一块特氟隆,然后侧方扩散反应显示电位仍然相同。再仔细看,会发现这里有一个蛛网膜弯曲,压迫了这里的神经。然后,我拿了个钩子把这个弯曲处牵拉起来,再用微型剪刀,或者也可以用钻石刀,把它剪断。我把蛛网膜弯曲剪断了,神经就放开了,而且侧方扩散反应消失了。从那以后,她就彻底摆脱了偏侧面肌痉挛。"

什么是面肌痉挛?面肌痉挛(HFS)是一种颅神经过度兴奋的现象,基础病因最可能是神经血管冲突(压迫)。该病症的典型表现包括面部肌肉的自主性抽动,有时波及颈阔肌,甚至可能影响镫骨肌,导致患者发出"咔嗒"声。无疑,这是一种具有严重破坏性的疾病。尽管HFS不会危及生命,然而由于影响外观而遭受严重的心理压力。长期的眼轮匝肌痉挛会影响双眼视力,心理压力和讲话往往会使这些症状加重。

▼ 一名右侧偏侧面肌痉挛患者,颈阔肌受累清晰可见。

331747014362305

因此,进行鉴别诊断至关重要,因为患者可能表现出多种不同的问题,尤其是与联带运动相似的症状。因此,如果患者有外伤史,必须详细询问。在诊断上需要区分的疾病包括:面肌抽搐、眼睑痉挛、面肌张力障碍等。

面肌痉挛的原因是扩张性或非典型异常的血管,它在离开脑干的地方压迫面神经。在多数情况下,压迫多由小脑后动脉 (PICA) 或小脑前下动脉 (AICA) 引起的,很少是由椎动脉 (VA) 或这些动脉的组合引起的。在极少数情况下,也可能是由静脉引起的。

当就诊太晚神经严重受损、神经组织半透明!

药物疗法对于此病症并无效果,反而可能带来不良反应。肉毒杆菌毒素注射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手段。通常,大多数患者在治疗初期会选择肉毒杆菌毒素注射,但最终往往发现其疗效有限。随着治疗的进行,可能需要增加剂量,但患者仍可能遭受面部麻木等副作用。唯一确认有效的治疗方式是进行脑微血管减压手术(MVD)。

然而,临床上也会遇到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这主要归咎于患者就诊的时间过晚。在此可以看到神经已遭受严重损伤,神经组织呈现出半透明状态。因此,我们建议年轻患者不要长时间依赖肉毒杆菌素治疗,因为这种方法并不能解决神经损伤的根本问题。

"即便是再细心的神经外科医生,也可能隐匿在深处的血管!"

MVD手术的发明者Peter Jannetta (1932 - 2016)早在1984年便提出,即便是再细心的神经外科医生,也有可能会遗漏压迫点的存在。因为有些血管可能藏匿得非常深,位于桥脑小脑角的深处。

我曾遇到几例在其他医院接受手术的患者。他们的颈内动脉周围部分已经进行了减压,然而在神经根出口区域,小脑后下动脉却未能得到适当的处理。

这正是神经内镜的巨大价值所在。

当然,在手术初期,我们采用的是显微镜下开颅技术。许多人问我:为什么你不完全依赖内镜,从手术开始到结束都使用内镜呢?因为一开始就有蛛网膜,没有可操作空间。然后用显微镜进去,放一块细棉,降低小脑,打开囊肿,打开网膜就容易多了。当有空间、小脑放松了、想向下看时,神经内镜当然会非常有用。

小脑后下动脉和颈内动脉是最常见问题的血管,而且有很多组合,而且有很多组合,而且有很多组合,而且有很多组合,小脑后下动脉-颈内动脉,有时还累积三根血管。

· 术中操作 ·▼ 开颅手术(箭头)后,小脑桥脑角暴露出来。

23571747014390987

▼ 随后观察路线,尤其是面神经从脑干的出口区。显示了小脑桥角的解剖条件。(V=三叉神经,VIII=耳蜗神经,VII=面神经,IX=舌咽神经,X=迷走神经,XI=脊髓副神经)

45571747014404886

▼ 为了确定血管压迫的位置,使用内镜通常很有帮助。使用 30° 内镜拍摄的图像显示了耳蜗神经(VIII)的近端部分和面神经及其根部出口区(VII),该区被小脑后下动脉(PICA)压迫。

38771747014436077

▼ 不同形式的血管压迫。a,压迫是由靠近脑干的静脉(V)引起的;b,压迫是由椎动脉(VA)和小脑后下动脉(PICA)的组合引起的;c,压迫是由椎动脉(VA)、小脑下动脉(PICA)和小脑前下动脉(AICA)共同引起的。

41031747014447831

▼ 实际的减压通常是通过在血管和脑干之间放置一块特氟龙海绵来完成的。

85161747014465661

* 在更复杂的病例中,对于大口径和动脉硬化血管的患者,可能需要用特氟龙吊带将压缩血管缝合到硬脑膜上,以便完全减压。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神经,可能,血管,患者,小脑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健康为民 体验提升”案例征集 加入
  • 第九季管理奖官方群 加入
  • 全院血糖管理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管理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医院SPD创新管理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