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巡查,纪检监查,审计及医保都在关注医院绩效,一旦政府部门到医院检查绩效,医院最怕啥?
医院"绩效"迎检 有"五怕"
秦永方 誉方医管创始人/誉方智数首席顾问
提示:医院巡查,纪检监查,审计及医保都在关注医院绩效,一旦政府部门到医院检查绩效,医院最怕啥?
近年来,医院巡查、纪检监察、审计以及医保等多个政府部门,纷纷将目光聚焦于医院绩效,检查力度不断加大,频率愈发频繁,一场针对医院绩效的 "检查风暴" 正强势来袭。
一、政府部门为何关注医院绩效问题?
从医院巡查来看,它犹如一场全面的 "体检",深入医院的各个角落。通过对医院党建、行业作风建设、运行管理等多方面的巡查,旨在推动公立医院改革,维护其公益性,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在党建方面,查看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是否有效发挥,是否能引领医院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行业作风建设关乎医院的形象与口碑,巡查其是否存在违规行为,医德医风是否良好;运行管理则涉及医院的日常运作,从医疗服务流程到资源配置,都在检查范围内。
纪检监察部门则像一位严格的 "纪律监督员",时刻关注着医院绩效中的廉洁风险。他们深挖可能存在的利益输送、违规分配等问题,确保医院在绩效分配等关键环节上不触碰纪律红线。一旦发现问题,绝不姑息,严肃问责,以零容忍的态度净化医院的政治生态,为医院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审计部门则凭借其专业的财务视角,对医院绩效进行细致的 "财务透视"。他们审查医院的财务报表、成本核算、资金使用等情况,判断医院的经济活动是否合规、合理、有效。通过审计,揭示可能存在的财务漏洞、浪费现象,帮助医院优化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每一笔医疗资金都用在刀刃上。
医保部门的检查重点则围绕医保基金的合理使用。在医保支付改革的大背景下,医保部门密切关注医院是否存在过度医疗、骗保等行为,因为这些行为不仅损害医保基金的安全,也间接影响着广大参保群众的切身利益。医保部门通过严格的审核、智能监控等手段,规范医院的诊疗行为,引导医院合理控制医疗成本,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益。
在这样密集且严格的检查态势下,医院犹如置身于聚光灯下,每一个绩效相关的细节都被放大审视。医院在积极应对日常医疗服务工作的同时,还要时刻准备迎接政府部门的检查,压力可想而知。而在这重重压力之下,医院也有着诸多担忧,这些担忧如同阴影,笼罩在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的心头,那么,医院究竟最怕什么呢?
二、医院最怕啥?
一怕:"九不准" 违规风险
不准将医疗卫生人员个人收入与药品和医学检查收入挂钩,这是 "九不准" 中的关键条款,它切中了医疗行业中可能出现的利益驱动下的过度医疗问题。
医院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在绩效方案中明确将检查收入与绩效挂钩,导致医务人员为了获取更高的收入过度检查,虽然医院把采取成本核算方法(把检查收入纳入科室收入)或医疗服务项目点值方法(采取医技检查判读)规避,在政府检查中一旦被发现,医院将面临严厉的处罚,相关责任人也将受到严肃处理。
二怕:医保部门检查
医保支付改革(DRG/DIP2.0)明确禁止将支付限额与绩效挂钩,但部分医院未及时调整绩效方案,仍将控费压力转嫁至科室或个。这种"变相挂钩"易被医保飞检查出,导致医保资金追回或信用评级下降。
三怕:绩效合规之忧
医院绩效,绝非简单的数字游戏,它涉及到每一位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在医院管理的版图中,属于 "三重一大" 的关键范畴。所谓 "三重一大",即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 ,医院绩效关乎医务人员的薪酬待遇、职业发展,无疑是重大事项决策的重要部分。在绩效制度制定中诸多医院面临着程序合规性的挑战。第一,院长办公会,对绩效制度中的关键条款,如绩效奖金的分配比例、考核指标的设定依据等,未能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使得决策缺乏充分的依据。第二,党委会在绩效制度把关上,也可能出现缺位现象。第三,有的医院在召开职代会时,未能充分征求医务人员的意见,或者对职代会提出的合理建议未能及时采纳。
四怕:绩效重经济指标忽视公益指标
传统的医院绩效模式,常常将重点聚焦于业务量、经济指标等 "硬数据",而医德医风、患者满意度、医疗服务能力等,未能参照绩效国考指标,这一关乎医疗行业灵魂的 "软指标",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
五怕:绩效分配不公员工告状
在政府严查医院绩效合规性的大背景下,极易发生"绩效分配不公员工告状",引发监管部门的深度介入,引发"蝴蝶效应"。
三、医院绩效走向何方?
医院深知,在政府部门检查时,文化建设与绩效的关联是重点考察内容。一旦被指出在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方面存在不足,医院不仅会面临舆论压力,还可能影响到医院的评级、政策支持等,这对于医院的长远发展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威胁 。医院绩效走向何方?成为摆在一员管理者面前绕不过的坎。
在公益性改革回归的滚滚浪潮下,医院绩效管理正经历着一场脱胎换骨的变革,从传统的 "经济导向" 向 "价值导向" 艰难转型 。过去,医院绩效与按照项目付费相契合,催生了过度检查,导致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患者负担加重 。面对DRG/DIP预付费改革,医院需调整策略,优化资源配置,确保在"按病种付费"模式下,既能控制成本,又能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借鉴誉方医管"多维价值驱动绩效管理模式",围绕价值医疗,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绩效体系,强调医德医风、服务质量与患者满意度,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通过科学合理的绩效分配机制,激发医务人员积极性,提升整体医疗水平,确保医院可持续发展。
面对政府检查绩效时的诸多担忧,医院并非只能被动挨打,而是可以积极采取应对之策,化挑战为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 。
在制度建设方面,医院应重新审视绩效制度制定的程序。院长办公会要预留充足的时间,对绩效制度进行深入讨论,充分考虑各方利益和医院的长远发展;党委会要强化监督指导职责,确保绩效制度符合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定位;职代会要真正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广泛征求医务人员的意见,使绩效制度得到广大员工的认可和支持 。
从长远来看,随着政府对医院绩效检查的不断规范和完善,医院将在压力下不断优化自身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医院绩效将更加注重公益性、科学性和可持续性,真正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在未来,医院有望在政府的监管与引导下,建立起更加完善的绩效管理制度。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