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上莫名出现小黑点,吃冷热食物时牙齿突然 “抗议”,这些都可能是龋齿发出的信号!龋齿作为口腔健康的 “头号杀手”,很多人深受其害却不够了解。
龋齿防治全指南:守护牙齿健康
牙齿上莫名出现小黑点,吃冷热食物时牙齿突然 "抗议",这些都可能是龋齿发出的信号!龋齿作为口腔健康的 "头号杀手",很多人深受其害却不够了解。今天,就以专业药师的视角,带大家全面认识龋齿,掌握科学防治方法。
一、定义:牙齿上的 "无声破坏者"
龋齿,俗称 "虫牙""蛀牙",但牙齿里并没有真正的虫子。它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齿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细菌会利用食物中的糖分产生酸性物质,逐渐腐蚀牙齿表面的牙釉质、牙本质,甚至深入牙髓,造成牙齿组织缺损。
二、临床表现或症状:不同阶段的 "警示"
1. 浅龋:初期症状不明显,牙齿表面可能出现白垩色斑块或小黑点,此时龋坏仅局限于牙釉质层,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往往在口腔检查时才被发现。
2. 中龋:龋坏已进展到牙本质浅层,牙齿对冷热酸甜等刺激变得敏感,吃甜食或喝冷饮时会有短暂的酸痛感,但刺激去除后症状立即消失。牙齿表面可见明显的龋洞。
3. 深龋:龋洞较深,接近牙髓,冷热刺激疼痛更明显,疼痛持续时间较长,食物嵌入龋洞也会引发疼痛。如果不及时治疗,细菌可能感染牙髓,引发牙髓炎,出现剧烈疼痛,甚至影响到根尖周组织。
三、发生的原因:多因素 "共同作案"
1. 细菌因素:口腔内的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等致龋菌,是引发龋齿的 "罪魁祸首"。它们黏附在牙齿表面形成牙菌斑,分解食物中的糖分产生酸,酸不断侵蚀牙齿硬组织。
2. 饮食因素:高糖食物,如糖果、蛋糕、饮料等,是细菌的 "最爱"。频繁进食高糖食物,会为细菌提供充足的 "养料",使口腔内酸性环境持续存在,加速牙齿脱矿。
3. 宿主因素:牙齿的形态、结构和位置影响龋齿的发生。窝沟较深、排列不整齐的牙齿,容易残留食物残渣和细菌;唾液分泌不足或唾液成分异常,也会降低对牙齿的保护作用。
4. 时间因素:龋齿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细菌产酸侵蚀牙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一般需要 1 - 2 年时间。
四、诊断依据、检查指标与检验项目
1. 口腔检查:医生通过视诊,观察牙齿表面是否有颜色改变、龋洞形成;用探针探查牙齿,感受龋洞的深度和质地,判断龋坏程度。
2. X 线检查:对于隐匿部位的龋坏,如邻面龋,X 线片可清晰显示龋洞深度及与牙髓的关系,辅助诊断。
五、鉴别诊断:区分相似病症
龋齿需要与牙齿楔状缺损、牙釉质发育不全等疾病鉴别。牙齿楔状缺损多发生在牙齿唇颊面颈部,呈楔形缺损,边缘整齐,常伴有牙齿敏感;牙釉质发育不全表现为牙齿表面出现白垩色或黄褐色斑块,质地硬,无龋洞形成。
六、治疗方法:针对性 "修补方案"
1. 保守治疗:适用于早期浅龋,通过磨除龋坏组织,再用氟化物涂擦牙齿表面,增强牙齿抗龋能力,促进再矿化,阻止龋病发展。
2. 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氟化钠甘油糊剂、氨硝酸银等,主要用于乳牙、年轻恒牙的浅龋或静止龋。药物可抑制细菌生长,促进牙齿矿化,但不能恢复牙齿外形。
3. 手术治疗:即充填治疗,是治疗龋齿最常用的方法。医生先彻底清除龋坏组织,制备合适的洞形,然后选择树脂、玻璃离子等充填材料进行填充,恢复牙齿的外形和功能。对于龋坏严重导致牙髓感染的情况,需进行根管治疗,去除感染的牙髓组织,再进行充填。
4. 中医疗法:中医认为龋齿与胃肠积热、肾阴亏虚等有关。可通过中药调理,如服用清胃泻火、滋阴补肾的中药;也有一些中药含漱剂,能起到抑菌、缓解疼痛的作用,但中医治疗多作为辅助手段。
七、注意事项:治疗后的 "守护守则"
1. 充填治疗后,短时间内避免用患侧咀嚼过硬食物,防止充填物脱落。
2. 根管治疗后,牙齿脆性增加,建议做牙冠修复,保护患牙。
3. 治疗后若出现疼痛、肿胀等不适,及时复诊。
八、预防保健措施及专家提醒
1、预防措施:
1.1保持口腔卫生:每天早晚正确刷牙,使用巴氏刷牙法,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 3 分钟;饭后漱口,及时清除食物残渣;使用牙线清理牙缝,防止食物嵌塞。
1.2控制饮食:减少高糖食物和饮料的摄入,尤其是睡前避免进食甜食;多吃富含纤维的蔬菜、水果,有助于清洁牙齿。
1.3定期口腔检查:建议每 6 - 12 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早发现、早治疗龋齿。
1.4窝沟封闭:对于儿童的恒磨牙,窝沟封闭可有效预防窝沟龋。
2、专家提醒:龋齿不可自愈,一旦发现应及时治疗,以免病情加重。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是龋齿的高发人群,更要重视口腔健康,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