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规范是根据当今国际老年医学最佳实践(如英国NICE、美国AGS、WHO健康老龄化理念)以及我国老年医学发展趋势定制的。
[摘要] 本规范是根据当今国际老年医学最佳实践(如英国NICE、美国AGS、WHO健康老龄化理念)以及我国老年医学发展趋势定制的。
一、主要诊疗对象
年龄 ≥65岁,尤其是:
-出现 ≥1 项老年综合征(跌倒、虚弱、谵妄、尿失禁、认知障碍等)
-多病共存(≥3种慢性病)
-多重用药(≥5种长期药物)
-有功能衰退、高失能风险的住院/门诊患者
-出现急性加重但合并认知、体能、心理问题的复杂老年个案
二、总体业务方针
以功能维护与生活质量提升为核心目标,实行以照护(Care)为主导、以治疗(Cure)为辅助的多学科协同照护(ICM)模式。
2.1老年综合征
由于老年综合征多由慢性疾病、功能衰退与多重风险因素交织而成,其核心问题在于生理储备下降与功能失调,而非可单一治愈的器质性病变。因此,照护的重点在于维持与改善老年人的功能状态、生活质量与社会参与能力,特别是在预防失能、延缓衰弱进展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与此同时,治疗作为辅助手段,应围绕支持功能恢复、缓解相关症状与优化整体健康状态展开,而非以消除病因为唯一目标。唯有实现照护与治疗的有机整合,才能在老年人健康支持中实现真正的"以人为本、以能为纲"的医学转型。
2.2 多病共存(≥3种慢性病)
在老年患者多病共存(multimorbidity)情境下,传统以"疾病为中心"的治疗模式往往导致过度干预、药物累积和功能衰退。因此,重构临床应对策略:首先,转向以功能维持与生活质量为核心目标,优先识别影响日常生活的关键病症及其交互作用;其次,通过综合老年评估(CGA)掌握生理储备、认知状态、营养、情绪和社会支持等非疾病因素,构建个体化照护方案。同时,强调"去中心化"用药,定期评估药物负担,结合STOPP/START等工具优化治疗组合。Cure策略应仅针对有助于功能恢复的关键病变,避免对不可逆病症的过度干预。Care则贯穿全过程,包括症状缓解、功能训练、心理支持与家属教育。通过多学科协作(MDT),实现"以人为本、以能为纲"的整合照护,最终促进老年人在多病状态下保持最大限度的自理与尊严。
2.3 多重用药(≥5种长期药物)
在老年医学中,应对多重用药(polypharmacy,常定义为长期使用≥5种药物)时,核心目标是降低药物相关风险、优化功能状态,而非单纯维持疾病指标。首先,应通过全面的老年评估(CGA)识别与功能衰退相关的药物因素,如镇静剂、抗胆碱药、降压药过度使用等。其次,借助如Beers准则与STOPP/START工具,定期开展"去中心化"用药审查,辨别不再获益或存在潜在危害的药物。治疗策略上,应强调"最少有效剂量"与"症状驱动用药",并避免因多个专科分头处方而造成累积负担。照护层面,应加强对服药依从性、药物认知能力与家庭支持的评估与指导,尤其关注高风险群体(如认知障碍者)。在多学科协作下,由医师、药师、护理人员共同制定个体化药物精简计划,实现从"疾病导向"到"功能导向"的用药转型,最大程度保障老年人的安全性、自理能力与生活质量。
2.4 有功能衰退、高失能风险的住院/门诊患者
面对存在功能衰退或高失能风险的老年住院/门诊患者,临床应以"Care为主、Cure为辅"的理念制定整体干预策略,优先目标为维持或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与社会参与,而非仅以病理改善为终点。首先,应开展以功能为核心的综合老年评估(CGA),系统识别影响患者自理能力的多重因素,包括虚弱、营养不良、认知下降、跌倒史与环境障碍等。在治疗上,应谨慎控制药物负荷与侵入性操作,避免加剧虚弱或诱发谵妄。Care层面,应尽早启动康复计划,优先引入抗阻运动、日常训练与作业疗法,并配合心理与营养支持,构建以"恢复生活能力"为导向的多学科照护路径。门诊患者应建立动态随访机制,监测其功能变化与生活适应状况。对于住院者,应强调"从入院即开始出院准备",制定过渡照护计划,确保功能延续与环境衔接。通过此策略,可有效延缓功能丧失进程,提升老年患者在多病与脆弱状态下的生活质量与自主性。
2.5出现急性加重但合并认知、体能、心理问题的复杂老年个案
面对出现急性病情加重、同时合并认知障碍、体能衰退与心理问题的复杂老年个案,临床应坚持"Care为主、Cure为辅"的整合策略,重心由单一病因治疗转向多维功能保护与恢复。此类患者通常具有生理储备低、应激脆弱性高、多病共存及环境依赖度强等特点,若延用传统以"疾病消除"为导向的Cure模式,易造成医疗性伤害(如谵妄、失能、再住院),反而加速衰退。
首先,在急性期处理上,应兼顾稳定生命体征与减少干预负担,避免使用可能诱发认知障碍或运动功能障碍的药物,如苯二氮䓬类、抗胆碱药等。启动综合老年评估(CGA),系统掌握其功能、认知、情绪、营养、社会支持等多维状况,以明确干预重点。其次,应在急性治疗同步启动照护干预(Care):①尽早开展体能激活,包括床边坐起、步行训练与抗阻运动,防止卧床性失能;②对合并认知障碍者,营造熟悉安静环境、优化日夜节律、加强非药物沟通,预防谵妄;③对于伴发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应提供心理支持、简易认知行为干预与家庭情绪教育。
多学科团队(MDT)应密切合作,确保医护、康复、营养、心理、社工等力量统一目标,以"恢复功能与生活质量"为核心,制定短期可达成的小目标,并与患者及照护者共同确认。同时,在住院期间即启动出院准备与转介机制,联动基层康复、社区照护与家庭管理资源,确保患者在医疗与功能之间平稳过渡。
总体而言,此类复杂老年个案的照护成效,并不取决于急性期治愈率,而更取决于能否维持其原有生活能力、防止新发失能。唯有以Care为主导,Cure为辅助,才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老年医学整合照护目标。
三、核心业务内容
3.1. 综合老年评估(Comprehensive Geriatric Assessment, CGA)
· 每位新入科患者均应进行 CGA,覆盖:
o ADL/IADL功能状态
o 步态与平衡(如TUG)
o 认知(如MMSE、MoCA)
o 情绪(如GDS-15)
o 营养(如MNA)
o 药物评估(polypharmacy)
o 社会支持与照护能力
· 定期随访评估变化趋势
3.2. 个体化功能目标设定
· 所有干预应围绕"功能可恢复性"与"生活自理能力"设定目标,而非仅以生化指标或疾病消除为导向
· 采用ICF框架明确功能障碍来源与改善路径
3.3. 多学科协作团队(MDT)
· 包括但不限于:老年科医师、康复师、护士、药师、营养师、心理师、社工
· 每周召开团队病例会议,统一评估、制定干预方案
· 重要干预须签署团队共识报告
3.4. 功能导向的医疗管理
· 急性病治疗(如感染、心衰)应兼顾功能保护,避免 iatrogenic damage(医疗性伤害)
· 慢病管理以简化药物方案、防跌倒、控制代谢负担为目标
· 鼓励使用简化药物评估工具(如STOPP/START,Beers标准)
3.5. 老年综合征专病管理路径
· 建立老年综合征五大路径:
o 虚弱管理路径(营养+抗阻训练+生活干预)
o 跌倒与骨折预防路径
o 尿失禁评估干预路径
o 谵妄预警与环境干预路径
o 认知障碍-照护一体化路径(结合家属教育)
3.6. 出院延续照护计划(Discharge Planning & Transitional Care)
· 所有高风险患者必须制定出院照护计划
o 包括居家照护评估、康复延续、药物再评估、再住院风险筛查
· 与社区资源对接(基层医疗、康复、居家服务)
四、特色业务拓展建议(可选)
· 虚弱门诊 / 多病共存管理门诊
· 健康老化促进中心(结合运动、营养、认知训练)
· 老年急诊绿色通道与谵妄预防小单元病房
· 联合护理院、康复中心开展双向转诊
五、绩效与质量评估建议指标
杨金宇 初稿(健康界): 2025.5.8
参考文献
[1] ChatGPT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