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老化是在老化过程中,基于对自身资源(认知、社交等)变化的元认知觉察与调控,主动适时调整生活策略社交配置和能量分配,以实现最大化功能价值与生活意义的过程。
[摘要] 战略性老化的研究是近二十年才逐步明确化的,得益于对老年人能动性和适应能力的深入理解,特别是从元认知、社交支持、认知储备等角度重新审视衰老过程。从理论的提出到实践应用,战略性老化的研究仍在不断发展中,尤其在老年人口激增的背景下,它已成为全球重要的跨学科研究主题。
一,战略性老化(Strategic Aging)
"战略性老化"(Strategic Aging)是一个结合认知科学、老年心理学与社会资源理论的新兴概念,指的是:个体在老化过程中,基于对自身资源(认知、体能、情绪、社交等)变化的元认知觉察与调控,主动调整生活策略、社交配置和能量分配,以实现最大化功能价值与生活意义的过程。
1.1 核心概念
1)战略性:并非盲目适应衰老,而是有目标地调控资源与选择路径。
2)老化:是一个身心功能变化的过程,但不是简单的退化。
3)元认知:对自身状态的觉察、监控与策略调整能力,是战略性老化的核心驱动力。
1.2 核心特征(可构成定义维度)
1)能量管理意识:知道"什么时候该发力,什么时候该省力",比如主动选择低能耗的社交方式。
2)功能性优先排序:将有限资源集中用于"价值最大化"的领域,如祖孙互动、经验传承、兴趣实践。
3)情绪策略成熟:偏好情绪重评、正向偏好、共情调控等方式,以维护内在稳定。
4)社交选择优化:社会选择性理论的延伸--更关注情感质量,而非社交数量。
5)认知监控与调节:对记忆衰退、注意力下降等变化有觉察,并发展出替代性策略,如写备忘录、借助外部工具等。
6)战略性老化公式 = 资源觉察(元认知)×意图性选择(目标取向)×弹性调节策略(功能维持)
1.3 战略性老化的理论基础
1)元认知理论(Flavell 等):觉察与调控能力贯穿整个老年适应过程;
2)社会选择性情绪理论(SST, Carstensen):老年人更关注情绪目标;
3)选择-优化-补偿模型(SOC, Baltes & Baltes):用策略性选择与补偿维持生活质量;
4)4E认知(具身、嵌入、延展、体验):强调老年人如何将身体、环境、社会网络作为认知资源延伸。
1.4 和其他老化概念的区别
战略性老化概念不同于传统"成功老化"或"积极老化"等概念,其区别在于其超越性和选择性以及参与应对性(表-1)。
表-1 与其他老化概念的区别
二,战略性老化(Strategic Aging)研究发展历程
战略性老化(Strategic Aging)作为一个研究对象和课题,虽然其理论基础与相关概念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但作为独立的研究领域,主要是在21世纪初逐渐形成并得到系统化的。它的兴起是响应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以及对传统的"衰老是不可避免的衰退"观念的挑战。
2.1. 早期理论与基础(20世纪初-20世纪中期)
1)老化研究起步:老化的早期研究多集中在生物学和遗传学领域,关注衰老过程中的身体变化。
2)衰老与心理学: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学者开始关注衰老对认知、情绪和社会功能的影响。经典理论如Erik Erikson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1960年代)提出,老年是人生阶段之一,强调积极的社会参与对老年健康的影响。
2.2. 社会老化理论与元认知(20世纪80年代-90年代)
1)成功老化(Successful Aging):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在80年代提出"成功老化"理论,强调老年人通过积极适应与社会参与,能够延缓衰老的负面影响。这个理论为战略性老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Rowe和Kahn的成功老化模型(1997年)认为,"成功老化"不仅依赖于健康状态,也依赖于个人对衰老的适应能力和社会互动。
2)认知老化的研究:90年代,心理学家和认知神经科学家开始关注认知功能的衰退与提升。部分学者提出,通过认知训练和心理调节策略,老年人可以"调整"衰老过程。
2.3. 战略性老化的萌芽(21世纪初-2010年代)
1)概念扩展:随着全球老龄化的加剧,战略性老化的概念逐渐从成功老化和老年心理学中分化出来。它不仅涉及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适应,还特别关注老年人在有限的认知和能量资源下,如何优化生活质量、调整生活策略和重新配置社会资源。
2)元认知的引入:学者们开始强调老年人在面对衰老挑战时的元认知能力,即他们如何通过自我监控、自我调节和策略选择来应对变化。这一理论在老年学、认知科学和心理学领域得到了广泛支持。
2.4. 现阶段(2010年代-至今)
1)跨学科研究:战略性老化作为一个研究课题已经逐步成熟,受到来自心理学、社会学、老年学、神经科学等多个领域的学者关注。元认知、社交网络、认知储备等概念成为研究的核心。
2)实证研究: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显示,老年人通过策略性选择(如重新学习、定期体力活动、优化社交网络等)可以有效延缓认知衰退,并提高生活质量。
2.5. 未来发展趋势
1)数字技术的整合:随着科技的发展,战略性老化的研究正在探索如何利用数字工具(如智能手机应用、在线学习平台、社交媒体等)来帮助老年人维持认知功能与社交互动。
2)个性化干预:随着精准医疗与精准心理学的发展,未来的战略性老化研究将更加注重个体差异,提出更加个性化的干预策略。
三,战略性老化研究纲要
3.1"战略性老化的理论建构"
1) 战略性老化定义:战略性老化定义为,老年人基于对认知、能量与社会资源的感知与预测,主动进行目标调整、行为规划与社会重建的过程。
2) 关键特征和实证研究:战略性老化关键特征设定为能量管理,元认知监控目标导向等五个维度(表-2)。具体实证研究,可以以退休后学习新专业、重构社交节律、知识转化型志愿活动等为对象,采纳的研究工具为NPI-Q、认知负荷评估、能量-社交排程日志等
表-2 战略性老化关键特征
3) 战略性老化 = 现代环境中的"模拟进化"
基于进化适应理论,在自然进化已完成的基础上,现代老年个体以认知-行为手段"重构"适应模式,其作用不在于"延长寿命",而是在于延长"可社会参与的时间"。因此,战略性老化是一个文化-心理-行为协同的后天适应系统。
3.2 "战略性老化--现代进化适应策略"的研究
"战略性老化"作为现代进化适应策略的表现:从生物节能到社会角色重构的整合路径。
1)衰老不等于退化,而是适应任务的转型
-人类寿命延长带来"老年期的结构性任务"
-与其认为老化是单向衰退,更应视为第二人生阶段的"适应性挑战"
-战略性老化,作为具备目标意识、元认知监控、社会协作能力的老年行为模型,体现出"后天可调的适应机制"
2) 进化适应理论基础
-生物性适应机制(进化层面):基于节能性老化,减少能耗、调控炎症、避免系统过载。通过生殖后延续功能,如"祖母假说"说明非生殖老年个体可提高群体存活率。
-社会性适应机制(群体层面):长者转为"指导者"、"传承者"的角色递交与再定义和合作型智慧,如人类独特的跨代经验传递与社会学习系统。
3) 老年阶段的进化适应
战略性老化重新定位老年阶段的功能性意义。老年不是"退场",而是"角色转换",而战略性老化提供了一种"自我演化"的实践可能。也为设计老年干预、公共政策、认知健康训练提供理论支撑。"进化适应 → 战略性老化"路径和"资源调控模型"即认知储备 × 能量调度 × 社交价值再配置等,为退休后学习者对认知衰退延缓的影响提供依据。同时,"战略性老化指数(SAI)"概念,用于衡量个体老化的适应质量。
3.3 "基于脂肪祖细胞 CP-A 控制老化起点"的研究
近年来,脂肪组织被重新定位为复杂的内分泌与免疫活性器官,其内部存在多类可塑性前体细胞,其中中年期被激活的CP-A型脂肪祖细胞(ChronoPlastic-Adipoprogenitors, CP-A)引起了关注。研究发现,CP-A在约40岁左右被首次大规模激活,其时间点与机体系统性功能下行的"老化起点"高度吻合,提示其可能是老化进程的触发因子或反映指标。从系统生物学角度看,CP-A的激活不仅与年龄相关,更可能是对神经内分泌系统、慢性炎症状态和能量代谢负担等多维"负向信号"的响应。因此,其表达水平、激活时间与激活阈值,可能成为判断老化起点与老化斜率的核心生物标志物(biomarker)。在此基础上,对CP-A进行表观遗传调控、免疫微环境重塑或代谢负担调节,有望实现"推迟老化起点"或"减缓老化速率"的干预目标。研究拟从三方面展开探索,期望开辟一种全新老化控制视角--以"路径节点细胞"为靶点,探索个体老化的起点判别与速度管理路径,为未来精密抗衰老干预提供理论基础与靶点依据。
1)标志性识别:构建CP-A的分子标志物谱系,明确其激活信号与衰老表型的关联轨迹;
2)起点机制建模:建立CP-A激活与组织功能衰退的因果路径模型,探索其与脂肪-免疫-神经三轴的交互机制;
3)干预验证:基于小鼠模型与类器官系统,设计可逆性干预策略(如局部微环境调整、信号通路阻断、代谢再编程),评估其对CP-A活性与系统老化进程的影响。
3.4 "成熟期体能/智能储备对老化拐点的影响"的研究
在战略性老化(Strategic Aging)框架中,老化并非简单的衰退过程,而是一个可以被"策略性调节"的生命周期现象。其中,成熟期(约25--40岁)构成了决定老化轨迹的关键窗口期。个体在该阶段形成的体能与智能储备,直接影响老化拐点--即系统功能由稳定维持转向缓慢衰退的临界点--的出现时间与形态。
体能储备包括肌肉质量、骨密度、线粒体效率与心肺耐力等,是维持生理系统主动稳态能力的基础。高水平的体能储备不仅提升抗压与抗炎能力,还能延缓脂肪祖细胞(如CP-A)等与老化启动密切相关细胞的激活。这意味着机体在面对内外压力时,不必提前启动"能量补偿"与"炎症修复"机制,从而延迟老化程序的展开。智能储备则指神经网络的复杂度、认知灵活性、元认知能力与情绪调控力等。认知储备高者更善于行为自律、应激调节与生活方式管理,这些行为反馈反过来优化体能维持、免疫稳定与激素平衡。更重要的是,大脑可通过神经可塑性在早期损伤时实现功能"替代",从而降低拐点后功能崩塌速度。
战略性老化强调主动布局,强调"延迟老化起点"与"压缩老化历程"比单纯抗衰更具成本效益。通过在成熟期构建系统储备缓冲带,个体可有效将老化转变为"低坡度、可控制"的过程,从而获得更高质量、更长时段的健康晚年生活。这种从源头干预的视角,正在成为延寿干预科学的新范式。
3.5 "策略性老化(tactical aging)与战略性老化(strategic aging)"的研究
1)基本定义与区别
"策略性老化"(tactical aging)与"战略性老化"(strategic aging)虽然在中文中容易被混用,但在理论逻辑上是层级不同、功能不同的两个概念,这对理论构建或文献撰写,理解它们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这也可以类比军事策略,战略性老化 = 总体作战计划,而策略性老化 = 战场上的具体战术。就像一个国家会制定总体安全战略(例如优先保护边境、强化空防),同时在不同战场上采取不同战术(伏击、佯攻、撤退),个体也会制定。在战略层,面优先发展哪些能力、投资哪些关系、避免哪些风险。而在策略层面,如何使用记忆提示卡、安排午睡节奏、建立社交日历等具体行为操作。(表-3)从层级和目的和核心机制以及范式维度加以区别。
表-3 策略性老化与战略性老化区别
2) 框架模型
可将策略性老化与战略性老化两者设定为智慧老化双系统模型(Wise Aging Dual-System Model)。第一层为战略性老化,元认知主导下的资源配置框架。第二层为策略性老化,在框架下运行的实际认知/行为策略集群。这种模型便于将抽象理念(战略)与现实干预(策略)衔接起来,尤其适合构建干预型研究方案或发展性模型。智慧老化双系统模型也能在实践中的相互协同,战略性老化提出大方向,例如,"我会优先维护我的社会功能、其次是认知功能",再如,"我要控制好能量使用,把精力花在最重要的事上"。策略性老化提供具体执行方式,例如,为保持社交功能,学会使用Zoom并建立固定视频聊天时间。为提升认知状态,每日使用10分钟记忆训练App等。
四,战略性老化的社会实践
在战略性老化理论指导下,可以从目标导向、资源配置、元认知调控等角度来规划战略性老化的社会实践行为。例如,退休后重新学习新的专业以降低老年认知症发生率,就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战略性老化的社会实践。
5.1战略性老化社会实践的价值
1)目标导向明确且长期:目标是延缓认知退化、预防认知症,是面向未来的健康维护策略,而非短期问题应对。
2) 涉及跨域资源重构:通过时间资源(重新分配每日生活节奏)和认知资源(调动记忆、注意、学习机制)以及社会资源(建立新的人际圈、加入专业组织→ 符合"战略性老化"中"整体资源优化配置"的特征)的配置。
3) 元认知动因驱动: 元认知层级上的自我调控与动机表达,例如,不仅是在学知识,更是在通过学习监控并调节自身认知状态("我需要挑战自己"、"我不能让自己闲着退化")。
5.2战略性老化行为
在践行战略性老化过程中,老化行为遵循目标识别(延缓认知衰退)和资源重构(时间、认知、社交)和计划执行(重新学习专业)和认知储备增强&自我效能感提升以及安全感提升&认知老化风险下降诸多步骤。这一完整路径正是战略性老化所关注的"高层次调控型适应行为"。战略性老化行为核心特征,主要体现在目标导向,元认知驱动等方面(表-4)。而老化的策略性与战略性区分为,也体现在行为上的区别(表-5)。
表-4 战略性老化行为核心特征
表-5 策略性老化行为与战略性老化行为区别
5.3 战略性老化成功案例
退休后通过系统学习新专业,不仅是技能更新,更是一种以提升认知储备和掌控感为目的的战略性老化行为。它体现了老年个体对自身老化过程的元认知监控能力,是智慧老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成功案例都验证了"元认知驱动 + 长期目标导向 + 跨领域资源调配"原则。
1). 岸本女士(65岁)--转换人生角色结构,提升认知与社交储备
背景:退休前为护士,担心退休后社交圈流失、认知退化
战略行为:主动报考"终身学习辅导员"培训班,之后在社区图书馆组织读书会、写作班
战略要素:-认知再挑战:学习教学法和心理学
-社交再建构:主动开设课程,吸引年轻人参与
-角色重塑:从"服务者"变为"引导者"
效果:主观幸福感上升、自我效能感增强,三年后认知评估优于同龄人
2). 金先生(72岁)--能量调控与社交选择并行
背景:前公司高管,退休后精力下降、感到目标缺失
战略行为:设定"每周两天社交+每周三次锻炼+每季度一次家庭旅行"的主动老化计划
战略要素:-能量规划:采用"高能日/低能日"排程,防止过度社交疲劳
-社交优化:剔除耗能人际,只保留互助型联系
-动机明确:以"为家庭传承榜样价值"为核心目标
效果:焦虑感降低,生活感知掌控感提升,睡眠质量改善
3) 林太太(68岁)--应对身体功能下降的资源转移战略
背景:因膝盖问题不能继续参与登山活动,感到自我身份模糊
战略行为:将"探索自然"目标转化为"摄影记录自然",学习摄影与编辑技巧,并运营个人博客
战略要素:-动机保留 + 渠道转换:同样是"探索自然",但形式转化为低体能负荷方式
-认知挑战性:学习图像处理软件、写作技能
-对外输出:建立个人影响力,获得反馈与价值感
效果:实现自我表达、身份延续,拥有500+粉丝社群,与国内外自然博主建立联系
4) 张教授(70岁)--认知监控下的阶段性学习策略
背景:大学退休教授,担心"思维不再灵活"
战略行为:定期安排"概念迁移训练":每年选一个完全陌生领域(如神经美学、量子金融)进行半年深入学习,要求自己写读书笔记并分享
战略要素:-系统性挑战:打破熟悉领域的思维惯性
-元认知监控:定期回顾学习路径,记录"学习卡顿点"
-社交辅助:建立同好小组,互相反馈
效果:保持高认知流动性、建立新型社交网络,并被邀请参与多个跨学科老龄化研究项目
杨金宇 初稿(健康界): 2025.5.7
参考文献
[1]系统性回顾与元分析:元认知训练对老年人记忆与认知的影响
《Efficacy of memory training interventions targeting metacognition for older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Enrico Sella 等 Aging & Mental Health, 2023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6218025/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13607863.2022.2122931?utm_source=chatgpt.com
主要发现:元认知训练(包括单独训练和与记忆策略结合的训练)可显著提升老年人的记忆表现、元认知信念、策略使用能力和记忆自我效能感。其中,结合记忆策略的元认知训练在提升整体幸福感方面也显示出积极效果。
[2]元认知监控的战略控制:年龄、任务经验与先验知识的作用
《Older and Younger Adults' Strategic Control of Metacognitive Monitoring: The Role of Consequences, Task Experience and Prior Knowledge》
Shannon McGillivray & Alan D. Castel Experimental Aging Research, 2017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6756177/?utm_source=chatgpt.com
https://www.academia.edu/36286437/Older_and_Younger_Adults_Strategic_Control_of_Metacognitive_Monitoring_The_Role_of_Conseq
主要发现:尽管老年人的记忆能力有所下降,但其元认知监控能力相对保留。在任务经验和先验知识的支持下,老年人能够有效地进行战略性的元认知控制,以最大化记忆表现。
[3] EngAge:结合工作记忆训练的元认知干预可行性研究
《EngAge - A metacognitive intervention to supplement working memory training: A feasibility study in older adults》 Aging Brain, 2023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589958923000208?utm_source=chatgpt.com
主要发现:在工作记忆训练中加入元认知干预(如小组研讨)显示出增强认知和自我报告结果的潜力。尽管短期内未显示出显著优势,但参与者对该干预反馈积极,提示其在长期效果方面具有潜力。
[4]多策略元记忆训练对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的认知改善
《Cognitive Improvement in Older Adults with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Evidence from a Multi-Strategic Metamemory Training》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2020
https://www.mdpi.com/2077-0383/9/2/362?utm_source=chatgpt.com
主要发现:多策略元记忆训练(结合视觉化、组织策略和自我监控)可显著改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的记忆表现和元认知能力。
[5]元认知、执行功能与老化:数学问题解决中的训练效果
《Metacognition, Executive Functions and Aging: The Effect of Training in the Use of Metacognitive Skills to Solve Mathematical Word Problems》 Elisabeth Norman 等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25178915_Metacognition_Executive_Functions_and_Aging_The_Effect_of_Training_in_the_Use_of_Metacognitive_Skills_to_Solve_Mathematical_Word_Problems
主要发现:训练老年人使用元认知技能解决数学文字题可提升其执行功能和问题解决能力,表明元认知训练对认知老化具有积极影响。
[6] [1]--[5]研究表明,战略性老化并非被动适应衰老,而是通过元认知觉察与调控,主动优化资源分配和策略选择,以维持和提升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
[7] ChatGPT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