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明明很文静,怎会是多动症? 13岁的雯雯(化名)从小性格沉稳文静,不爱吵闹,但最近2年,成绩却不断下滑。老师反映她上课总是走神,叫名字要喊两三遍才有反应。
孩子明明很文静,怎会是多动症?
13岁的雯雯(化名)从小性格沉稳文静,不爱吵闹,但最近2年,成绩却不断下滑。老师反映她上课总是走神,叫名字要喊两三遍才有反应。回家写作业更是拖拉,明明1小时能完成的功课,常常磨蹭到很晚。
父母起初以为她是"学习态度不端正",批评、督促都没用,甚至发现她经常忘记带课本、丢文具,考试时连题目都能漏看几道。
在了解大致情况后,南继发主任对雯雯进行了专业评估与检查,最终确定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多动症。
听到这个结果,雯雯父母都一脸震惊"多动症?我女儿平时挺安静沉稳的,怎么会是多动症呢?"
随后主任和雯雯父母解释了多动症的类型、成因、表现形式等,这才了解清楚,决定马上对孩子正式进行干预。
其实,雯雯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许多家长在得知孩子患有多动症时,都会感到困惑和不解。
为什么一个性格安静的孩子,还会被诊断为多动症呢?这实际上是一个很常见的误区,多动症的类型多种多样,并非只有好动这一种表现形式……
多动症的三种类型
1、多动/冲动型
典型表现是坐不住、小动作多、插话、冲动行事。
2、注意力缺陷(隐匿形多动症)
典型表现:经常发呆、丢三落四、作业拖拉、时间观念差。
特征:表面安静,但大脑像"信号接收不良的收音机",注意力难以集中。
3、混合型
兼具多动和注意力问题,症状最明显,但也容易误诊为"纪律问题"。
当然也 "有的孩子玩游戏能坐几小时,一学习就走神?"这其实是"主动注意力"和"被动注意力"的区别:
被动注意力(如玩游戏、刷短视频):依赖外界强刺激,无需刻意集中。
主动注意力(如听课、写作业):需要大脑主动控制,而ADHD孩子恰恰缺乏这种能力。
给家长提醒:
1、停止自责:ADHD是大脑神经发育差异,不是"家教失败"。
2、警惕共患病:约60%的ADHD孩子伴有阅读障碍、焦虑、对立违抗等问题,需全面评估干预治疗。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