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露肝霖邀请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文宏教授就“绿洲”项目的最新成果及其对乙肝全流程管理的临床经验进行了分享。
编者按:
2025年第34届亚太肝病学会年会(APASL 2025)于3月26 - 30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本次大会中,由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发起的"中国降低乙肝患者肝癌发生率研究(绿洲)工程项目(简称'绿洲'项目)"发布了最新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会议期间,雨露肝霖邀请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文宏教授就"绿洲"项目的最新成果及其对乙肝全流程管理的临床经验进行了分享。
问:由您牵头的"绿洲"项目在APASL 2025上发布了2年阶段性数据,请您分享一下项目最新进展及其对临床实践的指导价值。
张文宏教授:
近几十年来,乙型肝炎的治疗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真正能够获得功能性治愈的患者仍较少,因此,我们在本次大会上带来了一项重要的研究成果--由我们牵头发起的中国多中心、大人群的"绿洲"项目的阶段性数据。结果发现,只要优化治疗方案,就可以通过持续的抗病毒治疗使越来越多的患者获得乙肝功能性治愈。目前慢乙肝患者获得功能性治愈的路径已较为清晰,更令人关注的是,患者通过抗病毒治疗的过程,即便最终未获得功能性治愈,也可显著降低3年肝癌发生率。随着项目随访时间的延长,越来越多的患者获得了功能性治愈,肝癌发病率也显著降低,表明抗病毒治疗和功能性治愈对于降低乙肝感染者的肝癌发生风险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问:本次您团队在APASL上的研究还涉及到乙肝筛查和全流程管理的议题,如何理解从乙肝管理角度去减少肝癌相关负担?
张文宏教授:
作为临床医生,不仅仅要治好患者,更要关注那些尚未就诊的患者,特别是病毒性肝炎感染者。在就诊的肝癌患者中,60 - 70%已经进展为中晚期,这部分患者的5年生存率相对较低。所以在国家"消除病毒性肝炎"的计划支持下,我们和全国各地的疾控力量共同协作,希望能够让乙肝感染者知道自己的感染状态,一旦知道自己感染了HBV,就应该长期进行门诊随访。通过医患协同发现潜在的患者,定期随访,建立随访和就诊的标准流程,最终使患者获得功能性治愈,减少肝癌的发生,尽早发现肝癌,让患者获得和健康人相同的生活质量,这就是医防融合、发动公共卫生力量的意义所在。
问:对于肝癌高风险的患者应该如何进行疾病管理呢?如何降低肝癌高危患者的肝癌发生风险?
张文宏教授:
乙肝患者的肝癌发生风险各不相同,有肝癌或肝硬化家族史的患者肝癌发生风险较高。此外,部分患者已经进入肝癌的早期阶段(如肝脏的多发结节增生),或已进入肝硬化的中晚期阶段,此类患者的肝癌发生风险是与日俱增的。对于肝癌高风险人群,需要加大随访密度,可能需要3个月随访一次,进行充分的乙肝标志物、肝癌标志物及B超、影像学随访。通过长期随访,乙肝感染者无需再过度担心肝癌,早期的肝癌患者也可以获得非常高的远期生存率,甚至与普通人群接近,越早发现肝癌,对于生命掌控的主动权就越大。
希望通过本次会议,能够让更多的患者了解最新的领域成果,让患者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里,而非医生手里。期望每一个乙肝感染者最终都能消除乙肝,也期望每一个肝癌高危患者能够健康地生活,获得自己美好的健康人生!
问:本次大会主题是"多元合作·创造消除和治愈的奇迹",您对此的理解是什么?
张文宏教授:
本次大会提出这个口号是非常应景的,无论是通过医防融合的手段来充分的发现患者、进行全流程管理,或是应用新的科技手段实现功能性治愈,都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彻底消除乙肝、治愈乙肝的希望之门。因此,今年的亚太盛会提出"多元协作",助力2035年消除乙肝的目标,让更多的患者获得功能性治愈,让乙肝携带不再成为困扰患者的疾病。此次会议是一个多方协同、凝聚共识的好机会。相信我们可以通过医防融合的手段来推动乙肝和丙肝的消除,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来促进乙肝的功能性治愈,也会有更多的机会让患者回归正常生活,让他们从本次会议的科技成果当中获得自己的健康力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