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偶发的鼾声可能由疲劳或睡姿不当引起,但若鼾声“打打停停”,即呼吸暂停超过10秒并频繁发生(每小时≥5次),则需警惕OSAHS。
深夜的鼾声,常被误认为是"熟睡"的象征,但背后可能隐藏着致命的健康风险。近年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这一"隐形杀手"逐渐进入公众视野。数据显示,我国约有1.76亿OSAHS患者,但其中90%的人尚未确诊。这种疾病不仅导致夜间缺氧、睡眠质量下降,更与高血压、糖尿病、心梗甚至猝死密切相关。
鼾声:从"睡眠噪音"到健康警报
1. 鼾声的科学机制
鼾声的产生源于睡眠时气道狭窄或阻塞,气流冲击松弛的软腭、舌根等组织引发振动。短暂、偶发的鼾声可能由疲劳或睡姿不当引起,但若鼾声"打打停停",即呼吸暂停超过10秒并频繁发生(每小时≥5次),则需警惕OSAHS。
2. 高危人群画像
肥胖者:BMI≥30的人群风险显著增加,颈部脂肪堆积压迫气道。
男性与老年人:男性患病率是女性的23倍;随年龄增长,肌肉松弛加剧气道塌陷。
儿童:腺样体或扁桃体肥大可引发鼾症,长期张口呼吸可能导致"腺样体面容"和智力发育迟缓。
合并慢性病者: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OSAHS会加重病情,形成恶性循环。
睡眠中的"断气危机":OSAHS的致命危害
1. 心血管系统的"定时炸弹"
OSAHS患者夜间反复缺氧,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血压飙升,心梗风险增加5倍,中风风险上升3倍。更危险的是,呼吸暂停超过120秒可能直接引发猝死。
2. 代谢与认知的双重打击
代谢紊乱:缺氧抑制胰岛素分泌,糖尿病患者病情恶化;脂肪肝、高尿酸血症风险增加。
日间功能障碍:嗜睡、记忆力下降,交通事故率比常人高7倍。
3. 儿童健康隐患
长期打鼾的儿童可能出现生长迟缓、注意力缺陷,甚至因缺氧导致脑发育受损。
诊断与治疗:打破"恶性循环"
1. 精准诊断:多导睡眠监测(PSG)
PSG是诊断OSAHS的"金标准",可记录呼吸暂停次数、血氧饱和度等数据。便携式初筛仪则为居家监测提供便利。
2. 分级干预策略
生活方式调整:减重10%15%可显著改善症状;侧卧睡姿、戒烟限酒、规律作息是关键。
呼吸机治疗(CPAP):通过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维持气道开放,有效率超80%。
手术与矫正器:针对解剖结构异常者,如腭咽成形术、口腔矫治器等。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副主任医师呼吸科任毅预防建议: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方法有保持健康体重、养成良好睡姿、避免饮酒吸烟、积极治疗基础疾病、规律运动锻炼等。若已出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症状,如打鼾、呼吸暂停等,应及时就医治疗。除此之外,患者也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绝非小问题,它是潜伏在夜晚的"沉默杀手"。2025年世界睡眠日提出"健康睡眠,优先之选",呼吁全社会重视睡眠质量。若您或家人正受鼾症困扰,请及时行动,一次睡眠监测或许能挽救生命。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