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国CT球管医院端需求占比近50%,医院端球管需求占比创下新高。
CT球管主要由阴极灯丝、阳极靶面、高压电路、冷却系统等部分组成。作为CT设备的的核心器件,其作用是通过电子束发射高能X射线,对人体进行断层扫描,从而获得人体内部的三维影像。
本报告旨在对2024年国内CT球管院端市场的规模、国产化率、竞争格局表现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洞察市场走向。
01
我国CT保有量持续增长,CT球管院端市场需求量约占一半
根据医装数胜调研测算,2024年我国CT保有量超4.5万台,同比增长13.24%。国内CT球管市场总需求量约2.2万只,其中院端市场(售后市场,下同)需求量约占一半。
图 1 2023年 VS 2024年国内CT保有量情况
数据来源:医装数胜
图 2 2024年国内CT球管市场需求量情况
数据来源:医装数胜
注:院端市场对应CT设备球管更换需求;制造商市场对应CT生产制造中球管需求。
02
CT球管院端市场规模增长迅速,国产品牌贡献度提升
在我国院端市场,2024年CT球管市场规模同比增长7.75%。国产化率显著提升,较去年同期增加3.78个百分点,接近15%。
图 3 2023年 VS 2024年国内CT球院端管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医装数胜(耗材数据库)
注:院端市场情况按销量统计,下同。
图 4 2023年 VS 2024年国内CT球管院端市场国产化率
数据来源:医装数胜(耗材数据库)
03
CT球管院端市场竞争格局相对稳定,国产品牌医源医疗份额增长最显著
2024年,"GPS"三巨头(GE医疗、飞利浦、西门子医疗)仍占据我国CT球管院端大部分市场份额,约为72%;联影医疗、医源医疗稳居国产第一方阵,其中医源医疗市场份额增长最明显,较去年同期增加1.75个百分点。
图 5 2024年国内CT球管院端市场品牌竞争格局
数据来源:医装数胜(耗材数据库)
注:仅呈现2024年市场份额≥1%的品牌;绿色点代表有CT球管自主研发生产能力的厂商,红色点代表第三方CT球管供应商。
自1996年科罗诺司成立以来,国产CT球管已经有近30年发展历史,近年来随着联影、东软等CT设备国产品牌的崛起,国产CT球管才开始进入公众视野。自2017年以来,8家CT球管厂家密集获得超过35轮融资。经过近几年市场印证,部分国产厂家在国内市场已占据一席之地,正逐步迈入国际领先水平。
表 1 国内主要第三方CT球管供应商的情况
数据来源:医装数胜(不完全统计)
04
CT球管进口品牌产品价格持续下降
据商务部统计,2022-2024年我国进口CT球管的价格持续下降。在院端市场中,2024年我国CT球管销量排名前六的型号均为进口品牌,且终端价均较去年同期下降1%~6%不等。
图 6 2023-2024年国内CT球管院端市场主要型号单价变化
数据来源:医装数胜(统计口径为终端价)
结 语
2021年12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将大功率CT球管等关键零部件列入产业基础攻关行动,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我国CT球管行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涌现了昆山医源、科罗诺司等一大批优秀国产品牌,在国家支持公立医疗机构采购国产设备的政策下,2024年我国院端市场CT球管国产化率同比增长超过3个百分点。
但据商务部统计,我国进口CT球管产品价格持续下降,外资品牌市场份额仍在增长,国产品牌产能利用率甚至不足10%。尽管在医院端采购政策的支持下国产品牌份额增长明显,但在制造商采购端国产品牌举步维艰,面临亏损甚至更为严重的危机。
据医装数胜统计,2024年我国CT球管医院端需求占比近50%,医院端球管需求占比创下新高,一方面我国医院CT保有量增长较快,球管的使用寿命远低于CT设备的使用寿命,更换需求增长更为旺盛;另一方面随着分级诊疗推进,我国CT设备开机率逐步提高,球管更换频率也在同步增长。随着院端需求的增长以及国家对不良市场竞争的正确引导,国内CT球管市场格局或将发生改变。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