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可能会突然发现自己的皮肤出现红线,或者某个部位的淋巴结肿大、疼痛,这很可能是患上了急性淋巴管炎或淋巴结炎。
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防治指南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可能会突然发现自己的皮肤出现红线,或者某个部位的淋巴结肿大、疼痛,这很可能是患上了急性淋巴管炎或淋巴结炎。这两种疾病虽然常见,但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引发严重后果。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它们的防治知识。
一、定义
急性淋巴管炎是指致病菌从皮肤、黏膜破损处或其他感染病灶侵入淋巴管,引起淋巴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炎症。而急性淋巴结炎则是由淋巴结引流区域的急、慢性炎症累及淋巴结所引起的非特异性炎症 。简单来说,淋巴管就像身体里的 "小管道",淋巴结是 "小卫士",当有病菌入侵时,它们就容易 "发炎"。
二、临床表现或症状
急性淋巴管炎通常表现为病变部位的皮肤出现一条或多条 "红线",红线由近心端向远心端延伸,皮肤表面温度升高、有压痛感,同时可能伴有发热、寒战、乏力等全身症状。如果是网状淋巴管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丹毒,皮肤会出现片状红疹,颜色鲜红,边缘清楚,略隆起。
急性淋巴结炎发病初期,淋巴结肿大、疼痛,触摸时感觉较硬,有压痛。随着病情发展,多个肿大的淋巴结可粘连成硬块,疼痛加剧。严重时,淋巴结可能化脓,局部皮肤红肿、变软,有波动感,还可能出现高热、头痛等全身症状。
三、发生的原因
这两种疾病的主要致病菌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当皮肤、黏膜出现破损,比如擦伤、刺伤、烧伤,或者身体有其他感染病灶,像疖、痈、足癣等,细菌就容易侵入淋巴管和淋巴结,引发炎症。此外,身体免疫力低下,如患有糖尿病、艾滋病等疾病,或者过度疲劳、营养不良等,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四、诊断依据、检查指标与检验项目
医生主要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诊断。比如看到皮肤红线、淋巴结肿大疼痛等典型表现。进一步检查通常会进行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一般会升高,提示身体存在炎症反应。还可能进行局部超声检查,帮助判断淋巴结的大小、形态、结构以及是否有化脓等情况。必要时,会对肿大的淋巴结进行穿刺活检,明确病理性质,排除其他疾病。
五、鉴别诊断
急性淋巴管炎需要与静脉炎相鉴别。静脉炎的红线一般沿着静脉走行,皮肤不红或微红,疼痛不明显,患者常有静脉输液等病史。急性淋巴结炎则要与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淋巴瘤等鉴别。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的淋巴结质地坚硬,多无压痛,患者有原发肿瘤病史;淋巴瘤的淋巴结肿大常为无痛性,可进行性增大,还伴有发热、盗汗、消瘦等全身症状,通过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六、治疗方法
(一)保守治疗
患者应注意休息,减少活动,抬高患肢,促进淋巴和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和疼痛。局部可进行热敷,每天 3 - 4 次,每次 15 - 20 分钟,能促进炎症吸收,缓解症状。
(二)药物治疗
根据感染的病菌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一般可选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足量、足疗程使用。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缓解疼痛和发热症状。
(三)手术治疗
如果淋巴结已经化脓,保守治疗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需要进行切开引流手术,排出脓液,促进愈合。
(四)中医疗法
中医认为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多由热毒蕴结所致,可采用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中药进行治疗,如五味消毒饮、仙方活命饮等方剂加减。还可配合外用中药,如金黄散,用醋或水调成糊状外敷,能起到消肿止痛的作用。
七、注意事项
患病期间,患者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患处,防止感染加重。饮食上,要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蛋白质,增强身体抵抗力。同时,要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要自行停药或增减药量,定期复查,观察病情变化。
八、预防保健措施及专家提醒
平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洗澡,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皮肤破损。积极治疗足癣、疖、痈等感染性疾病,防止细菌扩散。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均衡饮食,保证营养摄入,避免过度疲劳。
对于容易患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下者,更要注意预防。一旦发现皮肤出现红线、淋巴结肿大疼痛等症状,要及时就医,早诊断、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