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泌尿肿瘤诊疗新突破,实现“活得长”与“活得好”。
[ 导言 ]
膀胱癌作为泌尿系统高发肿瘤,传统手术常以牺牲排尿功能为代价。随着达芬奇机器人、"T"型原位回肠膀胱术及靶向药物的应用,泌尿肿瘤治疗正迈向"精准切除+功能保留"的新时代。本文从手术革新、术后管理到前沿疗法,全面解析泌尿肿瘤诊疗的关键进展。
周正东 教授
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科主任 主任医师 盐城市名医生
01 机器人辅助膀胱手术有什么优势?
02 膀胱癌高危人群要关注什么体检指标?
03 膀胱癌术后如何预防复发?
04 膀胱癌手术后心理问题如何干预?
05 靶向治疗为晚期肿瘤患者带来了什么改变?
机器人辅助膀胱手术有什么优势?
核心优势:从"牺牲功能"到"精准保留"
①精准手术,微创重建:
●精准操作:"T"型原位回肠膀胱术,利用机器人高精度缝合技术,重建接近自然排尿功能的储尿囊,让患者术后可自主控制排尿。
●微创重建:机器人手术系统能实现高精度操作,减少手术创伤,加速术后康复进程。
②"保留性"切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功能保留:保留接近生理性的排尿功能,显著提升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控尿率提升:机器人精细缝合使90%患者术后可以自主控尿。
③术后管理依旧重要:
●尿液引流监测:记录24小时尿量、颜色变化,警惕吻合口瘘,每日膀胱冲洗,维持导管通畅。
●阶梯式功能训练:
术后2周:定时夹闭导尿管,模拟排尿反射。
术后4周:饮水后主动排尿,配合盆底肌锻炼。
营养支持:低渣饮食→渐进过渡,预防肠梗阻。
膀胱癌高危人群要关注什么体检指标?患者能保膀胱吗?
高危人群:吸烟者、化工从业者及 50 岁以上的人,需定期检查膀胱。
①膀胱癌高危人群必做体检:
●尿常规:连续三次发现体检报告中有"尿潜血"要警惕。
●膀胱B超:检查膀胱内是否有增厚或肿块。
●高危职业(加查):尿液中化工毒物检测,警惕职业暴露。
②膀胱癌需要关注的危险信号:
●肉眼血尿(无痛性):尿液呈洗肉水色或酱油色,不伴随疼痛。
●尿频、尿急却尿不多(注意与尿路感染做区分)。
●排尿困难或腰痛长期不缓解。
✅筛查建议:吸烟者、化工厂职工或其他高危人群应每年进行膀胱相应检查1次,50岁以上后要加做泌尿系统的CT检查。
膀胱癌术后如何预防复发?
定期复查很关键:根据医嘱定期复查
●术后2年内每3个月做一次膀胱镜检查,看膀胱里面有没有复发迹象。
●每半年查一次尿常规和尿脱落细胞,看看尿液里有没有异常细胞。
●每年做一次CT或MRI,确认盆腔和淋巴结无异常。
生活习惯要注意:个性化生活指导
●戒除烟草,吸烟会让肿瘤复发风险增加一倍。
●每天至少喝2升水,稀释尿液,减少对泌尿系统的刺激。
●每天运动半小时,比如快走、游泳,保持身心健康。
特殊治疗要坚持:定期随访实时调整
●高危患者术后要做膀胱灌注(往膀胱里打药,防止复发),常用卡介苗(BCG)或化疗药。
●医生可能会开免疫治疗药(比如PD-1抑制剂),增强身体抗癌能力,根据医嘱按时服药。
辅助阅读:
未来预防复发有哪些新希望?
●液体活检:抽一管血就能查肿瘤 DNA,能在肿瘤复发早期甚至未形成实体病灶时就发出警报,比传统检查更早发现。让医生有机会在癌细胞扩散前就介入治疗。
●AI 辅助诊断:用电脑分析影像和病理报告,能发现人类医生容易忽略的早期复发迹象。AI 还能通过病理切片的细胞排列模式,预测 5 年内的复发概率。AI预测复发风险更准确。
膀胱癌术后心理问题如何干预?
膀胱癌手术后患者常面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和疼痛、排尿困难等生理问题。
①医生护士能帮患者做什么?
●多聊天多沟通
术前定期和患者聊天,关心患者的身心状态。
主动告诉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症状(比如漏尿),让患者提前有心理准备。
●定制康复计划
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制定术后排尿训练时间表。
教家属怎么帮忙记录尿量、观察术后感染迹象。
●专门的心理辅导
医院有心理医生可以一对一咨询,教患者缓解焦虑的方法。
如果情绪特别差,医生会通过药物帮助调整睡眠和心情。
●多学科团队合作
泌尿外科医生、营养师、康复师一起讨论患者的情况,调整患者的饮食和作息,以便术后更好康复。
②患者自己能做什么?
●参加病友会分享经验
参加 "膀友相伴" 这样的病友会,和其他做完手术的人交流。
定期开展经验分享会,分享恢复感受和生活日常,改善术后生活状态。
●让家人参与治疗,感受家人的陪伴
让配偶帮忙记录排尿时间,请家属陪伴自己做康复训练。
让家属学会观察血尿、发烧这些危险信号,及时和家人交流自己体会和感受。
●用小技巧调整心态
每天记录3件开心的事(比如今天能自己倒水喝)。
跟着手机APP做深呼吸训练,帮助自己快速平复紧张情绪。
靶向治疗为晚期肿瘤患者带来了什么改变?
靶向治疗让治疗模式从"无差别攻击"转向"精准打击"
●精准识别:药物自带"癌细胞识别码",比如检测癌细胞表面的HER2蛋白(类似人脸识别),准确率超90%,能有效攻击肿瘤细胞。
●定向爆破:药物进入癌细胞后才释放"炸药",像定时炸弹一样减少对正常细胞的伤害。
晚期患者从治疗效果到生存质量的双重改善
①耐受性提升:新疗法的高选择性不仅提高了治疗精准度,还通过减少对免疫系统和正常器官的损害,让患者能更好地耐受治疗。
②生活质量改善:与化疗相比,免疫治疗和靶向药物在延长生存期的同时,能有效维持患者的生活质量。
●靶向药物可通过缩小肿瘤病灶,使原本无法手术的患者获得手术机会。
●免疫治疗则通过重建免疫监视,降低术后复发风险。患者在对抗疾病的同时保持更高的生活尊严。
结语
机器人手术与靶向治疗的双重突破,让泌尿肿瘤诊疗从"功能牺牲"迈向"精准保留"。达芬奇机器人以毫米级缝合重建生理排尿,让90%患者告别尿袋困扰。靶向药物化身"生物导弹",为晚期患者争取手术机会甚至长期生存。
从高危人群的早筛预警,到术后防复发的智能监测,个体化治疗正改写抗癌结局。未来,随着技术普及与多学科协作,"精准切除+身心同治"的模式将让更多患者实现"活得长"、"活得好"的双重胜利。
数据来源:
杨婷 & 杨帆.(2025).膀胱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性困扰的质性研究.护理学杂志,40(04),77-80+91;Zhou, Z. D., Xing, N. Z., Fan, C. Z., et al. (2007). Total cystectomy with T-shaped orthotopic ileal neobladder. Tianjin Medical Journal, (4), 301-302;《European Urology》;《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周正东 教授
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科主任 主任医师 盐城市名医生
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科主任
江苏省'333'工程高层次人才
盐城市名医生
全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分会膀胱肿瘤协作组委员
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膀胱癌质控专家委员会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委员
江苏省省医学会泌尿外科质控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结石学组委员
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泌尿外科学专委会委员
江苏省地质学会医学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
获盐城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二等奖
盐城市医学新技术引进一等奖
华夏医学奖三等奖
出诊单位: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
出诊时间:每周一上午(南区)、每周四上午(北区)
出诊地点: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人民南路66号(南区),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毓龙西路166号(北区)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