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能“保鲜”却不“保险”,储存不当,很容易被李斯特菌污染,尤其是奶昔、奶酪乳制品和生肉、蔬菜等,都是营养丰富的培养基。
近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发布了一起与补充奶昔相关的李斯特菌病疫情,目前已导致38人感染,其中12人死亡。而涉事者李斯特菌恰恰就存在于我们每个家庭的冰箱中,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大家的生命健康。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是以英国外科医师约瑟夫·李斯特而命名的一种食源性病原菌,因耐冷耐寒,哪怕在冰箱的冷藏温度下也能生长繁殖,故又称为"冰箱杀手"。
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生活习惯,水果蔬菜塞冰箱,肉买多了塞冰箱,剩菜剩饭塞冰箱,好像放进冰箱就能延长食物的保质期,然而,冰箱能"保鲜"却不"保险",储存不当,很容易被李斯特菌污染,尤其是奶昔、奶酪乳制品和生肉、蔬菜等,都是营养丰富的培养基。
李斯特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存在于土壤、水域(地表水、污水、废水)、昆虫、蔬菜等环境中,动物很容易食入该菌,因此又属于人兽共患病。感染人类的方式主要是经胃肠道,也可通过眼及破损皮肤、黏膜进入体内而造成感染。该菌多发于夏秋两季,也是个欺软怕硬的主儿,专挑新生儿、孕妇、老人和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下手,临床表现形式多样。
对于妊娠期妇女,其发生感染的概率大约是普通人群的10倍,感染后可表现为非特异性的流感样症状,伴有发烧、肌痛、腹痛或背痛、恶心、呕吐或腹泻,通常预后良好,但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和新生儿,造成流产、早产、新生儿败血症、脑膜炎和死亡。
对于非妊娠患者,李斯特菌感染分胃肠型和侵袭型两种。胃肠型的潜伏期很短,常见症状包括发热、水样腹泻、恶心、呕吐、头痛以及关节和肌肉疼痛,症状持续时间短,不需要用抗菌药物就可以完全恢复。生活中有很多因吃冰箱里的食物出现上吐下泻的情况,除了肠胃受凉所致还有一个原因可能就是感染了李斯特菌,只是症状较轻大家没注意而已。还有一种侵袭型,主要引起血流感染败血症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膜炎,虽发病率低,但病死率却很高,易感人群为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全或有缺陷的新生儿、孕妇、慢性病患者、老年人等。
既然这个"杀手"不怕冷,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呢?
•生熟食物分开存放,以防止交叉污染。
•冰箱内食物不宜过满,确保食物储藏温度达标。
•定期清理冰箱,包括冰箱内部和外部。
•检查食品包装是否完好,如有包装破损或过期,不要食用。
•加热食物至足够高的温度,彻底杀灭病原菌。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用手直接接触食物。
只有遵循这些预防措施,才可以大大降低冰箱中李斯特菌的滋生和传播风险,保护你和家人的健康。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