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个成人中就有1个得这种病!小心,这几类人群最容易被“盯”上!

2023
11/15

+
分享
评论
浙大二院
A-
A+

每年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旨在通过各种宣传活动,呼吁人们关注糖尿病的预防与管理。今年糖尿病日的主题是“了解风险,了解应对”,重点关注糖尿病的预防与延缓并发症。

了解风险,了解应对

一天,浙大二院内分泌科糖尿病中心接诊了一位特殊的病人,32岁的青年男士,坐着轮椅,神情沮丧,眼睛耷拉着,一言不发。

后来是妈妈向医生诉说了儿子小赵(化名)的病情。原来1周前,小赵突然觉得视力明显减退,甚至看不清东西,以为自己是眼睛出问题了,去医院眼科检查,才发现是眼底出血引起视网膜病变,眼科医生怀疑是糖尿病引起的,一查,果真血糖很高!

可小赵此前压根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因为一直自觉身体很棒,也从不体检。医生说这是长期血糖高导致的并发症,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期,可能视力无法恢复了。

小赵妈妈哽咽说:“儿子还没有成家,一向工作努力、事业有成,现在眼睛就要看不见了,这对全家的打击真是太大太大了。真不知以后怎么过下去……”

实际上,像小赵这样的悲剧并非个例。许多人误以为糖尿病只是“血糖高一点点而已”,没有大碍;然而,它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都会产生影响,堪称“隐形杀手”。

我国是糖尿病第一大国,糖尿病患者人数达1.41亿。可以说,每9个成年人里就有1个是糖尿病患者。其中2型糖尿病占90%以上,往往在患者身体不出现明显症状的情况下悄然发生、发展,其发病有年轻化趋势。

许多因素都会增加人们罹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了解这些风险,并加以积极预防和及时筛查,才能延缓糖尿病的发生,阻止糖尿病的进一步发展。然而,目前糖尿病知晓率、防治率及控制率均不足50%。

每年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旨在通过各种宣传活动,呼吁人们关注糖尿病的预防与管理。今年糖尿病日的主题是“了解风险,了解应对”,重点关注糖尿病的预防与延缓并发症。

01 什么是糖尿病?有哪些分型?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及(或)胰岛素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全身性代谢性疾病。血糖升高只是其中一种表现,往往还同时伴有其他代谢异常疾病,如肥胖、高血压、高尿酸、血脂异常等。

糖尿病常见分型有:

1型糖尿病,少见,常在幼年和青少年阶段发病,占糖尿病患者5%左右,依赖每天注射胰岛素。

2型糖尿病,占全部糖尿病患者的90%,成人多见,因症状不明显延误诊断,甚至出现并发症后才被发现。目前儿童发病日趋增加。

妊娠期糖尿病,妊娠以后出现的血糖升高,通常是产前筛查而被诊断出来。

特殊类型糖尿病,罕见。由于胰岛β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内分泌疾病、药物等所致糖尿病。

02 如何诊断糖尿病?

有糖尿病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并符合以下任一条件的人,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一天中任一时间血糖≥11.1mmol/L;

空腹血糖水平≥7.0mmo1/L;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水平≥11.1mmol/L;

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

如果没有典型症状测得以上数值,则需要改日进行复查确认。

还有一类人群,叫糖调节受损,又叫糖尿病前期,是介于糖尿病和正常血糖间的代谢状态,包括空腹血糖受损(空腹血糖为6.1-<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和/或糖耐量减低(空腹血糖<7.0mmol/L,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7.8-<11.lmmol/L)。这些患者如果不加以干预,进一步发展结果就是糖尿病。

03 哪些是糖尿病高危人群?

糖尿病高危人群特征包括:

年龄≥35岁

超重与肥胖(体重指数≥24Kg/m2)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血脂异常

静坐生活方式

糖尿病家族史(父母、兄弟姐妹或子女)

妊娠糖尿病史

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育史

糖调节受损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女性

有类固醇激素使用史

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者

有上述情况的人群,一定要重点筛查、定期筛查,才能早期发现糖尿病!

04 糖尿病并发症有哪些?危害如何?

糖尿病本质上是一种全身性代谢疾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引起全身多个器官,尤其是心脏、血管、眼、肾、神经等的损害,引起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导致残疾或死亡。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肾病、卒中、心肌梗死、视网膜病变、四肢神经病变及糖尿病足等。

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可通过以下几点来说明——

1.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较同年龄、同性别的非糖尿病人群高出2-4倍,并使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年龄提前,病情更严重,预后更差,死亡率更高。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导致成人失明的主要原因。

3.糖尿病肾病是造成肾功能衰竭的最常见原因,血液透析患者中大多数有糖尿病。

4.糖尿病足导致的截肢,占非外伤所致截肢首位。

05 糖尿病综合治疗总原则

1.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和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的“五驾马车”,缺一不可。

2.采取综合管理措施,包括降糖、降压、调脂和控制体重,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控油、减盐和增加体力活动,可明显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3.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是控制糖尿病的有效方法,应在专业医生或护士的指导下开展自我血糖监测。

4.积极降糖药物(包括胰岛素)治疗。近年来,降糖新药层出不穷,许多药物除降糖以外,还兼顾降压、减重、调脂、降尿酸等作用,有明确的心肾保护功能,给糖尿病患者带来新希望。通过长期平稳控制血糖、血压等代谢异常,可以延缓甚至阻止并发症的发生,可以让糖尿病患者同正常人一样享受生活,达到带病长寿。

06 糖尿病健康管理应对方法

健康饮食

控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做到合理膳食、营养均衡,做到“三减”——减盐、减油、减糖,降低精加工谷类摄入,尽量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如动物脂肪、椰子油、棕榈油等);富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则应严格限制(如人造黄油、油炸食物)。同时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也可适当增加,常见的有肉、蛋、奶及奶制品、黄豆等,动物和植物蛋白类食物最好组合食用。

适量运动

日常生活中保持科学合理的运动,可以改善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能量消耗、加速糖类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等情况。建议每周至少有5天,每天半小时以上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骑车、球类、跳舞、跳绳、游泳等。运动时需防止低血糖和跌倒摔伤,注意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保持体重

保持理想体重,避免超重和肥胖。

管理压力

学会应对压力,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

定期检测

健康人群从35岁开始,每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糖尿病前期人群及高危人群,建议每半年采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糖化血红蛋白进行筛查,包括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

文字:内分泌科徐小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审核:陈国忠郑超方序

责编:许紫莹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空腹血糖,胰岛素,人群,小心,患者,食物,小赵,体重,药物,症状,风险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全国医院擂台赛(第八季) 加入
  • 中国医院管理奖(第七季) 加入
  • 中国研究型医院评价遴选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提示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