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纳入乙类传染病管理

2023
09/16

+
分享
评论
预防界.
A-
A+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属于疱疹病毒科。猴痘病毒与水痘病毒不是同属病毒,感染过水痘或接种过水痘疫苗不会产生对猴痘的交叉免疫保护作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15日发布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相关规定,自2023年9月20日起将猴痘纳入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采取乙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特此公告。

国家卫生健康委

2023年9月15日

将猴痘纳入乙类传染病管理的政策解读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人兽共患病,其既往主要发生在中非和西非。2022年5月以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猴痘疫情。多国疫情显示,猴痘已发生人际传播,并广泛传播到非洲以外的国家和地区,病死率约为0.1%。   

2022年9月我国报告首例猴痘输入病例,2023年6月开始出现本土猴痘疫情,目前全国20多个省份先后报告猴痘病例,引发新增本土续发疫情和隐匿传播。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将猴痘作为新发突发传染病进行应对处置,充分发挥多部门协同防控的重要作用,不断完善防控政策措施,加强信息发布、宣传教育、重点人群干预和规范治疗,猴痘疫情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考虑到猴痘疫情将在我国一定时期内持续存在,为进一步科学规范开展猴痘疫情防控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国家卫生健康委决定,自2023年9月20日起将猴痘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采取乙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37771694819599538

关于猴痘你需要了解的14个问题

Q、什么是猴痘?

A、猴痘是由猴痘病毒(Mpox virus,MPXV)感染所致的一种以发热、皮疹和淋巴结肿大为特征的人兽共患传染病。1958年首次在猴子中发现该病毒,1970年在刚果民主共和国一名疑似天花患者的标本中首次分离到猴痘病毒,为首例确诊的人类猴痘病例。            

Q、猴痘病毒传播途径有哪些?

A、猴痘传染源包括猴痘病例及感染的啮齿类动物、猴和猿等灵长类动物。猴痘病毒主要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病例的病变皮肤或黏膜传播,亦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长时间近距离吸入病例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感染动物的呼吸道分泌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及其它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感染传播。             

Q、2022年以来猴痘疫情是如何传播的?

A、2021年以前的猴痘疫情主要在中非和西非地区呈地方性流行,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传播,所引发的人传人疫情传播链较短,通过家庭或旅行方式偶尔播散至其他国家和地区。   

2022年5月以来全球多国暴发的疫情主要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中经性接触传播,大部分病例为青壮年男性,通过大型聚会以及后续在社区的MSM扩散,并传播至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            

Q、猴痘主要有什么症状?

A、感染猴痘病毒后,潜伏期为5-21天,多为6-13天。发病早期可出现发热、头痛、背痛、肌痛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皮疹和黏膜疹通常在热退后出现,有些病例可出现在全身症状之前。皮疹发生常经过斑疹、丘疹、水疱、脓疱、结痂至痂皮脱落几个阶段,不同形态皮疹可同时存在,可伴有明显痒感和疼痛。可累及口腔咽喉黏膜、肛门、生殖器、结膜和角膜等。 

猴痘病程约2-4周,免疫力低下患者的病程可能较长。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多数病例症状会自行消失,也有重症和死亡发生,主要为儿童、孕妇和免疫力低下人群。             

Q、2022年以来猴痘病例主有什么特点?

A、2022年以来全球多国猴痘暴发疫情中,大多数病例临床表现较轻,部分病例无全身症状,皮疹仅限于生殖器、肛门直肠黏膜部位,死亡病例主要为未得到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等免疫力低下人群。2022年以来全球非地方性流行区病例的病死率约为0.1%。            

Q、在哪可以检测猴痘?

A、目前还没有关于猴痘的自我检测方法,如果怀疑自己感染了猴痘,可以及时到医院就诊,就诊时主动向医务人员报告自己的症状,采样后进行检测。            

Q、感染了猴痘如何治疗?

A、当前主要为对症支持治疗,防治继发细菌感染。            

Q、病例需要隔离治疗吗?

A、猴痘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当及时转运至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如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病变部位已结痂,可转为居家隔离治疗,直至皮疹结痂自然脱落,解除居家隔离。对病情较轻且具备居家隔离治疗条件的确诊病例,经医疗机构与疾控机构联合评估后,可直接采取居家隔离治疗。 

病例居家隔离治疗期间,单人单间居住,避免与家人有皮肤或黏膜直接接触,做好被污染物品的消毒,非必要不外出,确须外出时穿长衣长裤、佩戴医用外科口罩,避免前往人群聚集场所,避免与其他人有皮肤或黏膜直接接触;指定医疗机构安排专人负责上门或电话随访,提供健康咨询和医疗指导。              

Q、密切接触者需要集中隔离吗?

A、不需要集中隔离。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暴露风险评估结果,疾控机构负责及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判定。疾控机构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指导密切接触者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健康监测期限为最后密切接触之日起21天。 

密切接触者自我健康监测期间可正常生活与工作,需避免与他人发生性接触等密切接触,避免捐献血液等;坚持每天做好体温测量和症状监测,出现猴痘样症状应及时就诊并主动报告可疑接触史。辖区疾控机构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在密切接触者自我健康监测第7、14、21天上门或电话对其进行随访,提供咨询指导,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置。              

Q、预防猴痘可以接种疫苗吗?

A、目前我国内地暂没有可以预防猴痘的疫苗。                

Q、如何预防猴痘感染?

A、不要与有猴痘样症状者密切接触,特别是性接触。避免接触地方性流行区啮齿类动物和灵长类动物及其可能污染物,加强个人手部卫生等。                

Q、出入境人员应注意事项有哪些?

A、出境人员要关注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猴痘疫情信息,不接触猴痘样症状者及啮齿类、灵长类等动物。来自猴痘疫情报告国家和地区的人员,如在境外有可疑接触史,入境后21天内应做好自我健康监测,避免与他人发生密切接触,一旦出现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猴痘样症状,应主动就诊并如实报告流行病学史。            

Q、猴痘是否会发生广泛传播?

A、猴痘病毒主要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目前猴痘疫情主要通过男男性接触传播。通过广泛宣传普及防治知识,提高公众防护意识,及时有效采取预防措施,能极大程度减少感染风险,有效控制疫情扩散。

Q、猴痘与天花、水痘有什么关系?

A、猴痘病毒、天花病毒都属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猴痘病毒和天花病毒之间存在交叉免疫,接种天花疫苗(即牛痘疫苗)对猴痘有一定预防作用。全球已于上个世纪消灭了天花,1980年开始,我国已经停止了天花疫苗的接种。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属于疱疹病毒科。猴痘病毒与水痘病毒不是同属病毒,感染过水痘或接种过水痘疫苗不会产生对猴痘的交叉免疫保护作用。

撰写 | 预防界综合国家卫健委、上饶疾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校稿 | Gddra

编审 | Hide / Blue sea

编辑  设计 |  Alice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乙类传染病,密切接触者,猴痘,疫情,病毒,黏膜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