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数字化和人工智能主导了医学发展,脊柱外科未来通过打造多学科的基础和临床合作团队,以创新为引领,以培养人才为根本,争取将学科建设的更加美好。
在建院65周年之际, 医院开展 “医脉相承 薪火相传” 主任讲科史活动。 主任们的讲述, 凝结了 一个科室跨越半个世纪的历史, 医疗技术突破、 科研难点攻关、 教学模式创新、 人才队伍拓展 ······
下面,让我们随着王冰主任的精彩演讲,一同走进脊柱外科的峥嵘岁月。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1984年,骨科前辈李启贤老师根据专业发展需要,在国内较早建立了脊柱专业组,同时也填补了省内空白。
但当时条件简陋,没有成熟经验借鉴,开展脊柱外科手术充满着高风险与挑战。李启贤老师和李昌伟老师带领着以吕国华为首的弟子们迎难而上,精心计划与开展每一台手术,7-8小时完成一台手术是常态。李启贤老师双下肢严重静脉曲张就是由此而生,后期更是出现足踝部皮肤溃烂,但他打着绷带仍然坚持工作在一线。
手术之余,不断学习文献,积极与国内外同道进行学术交流,总结经验,其开展的五岁以下儿童脊椎结核的手术治疗,突破了当时普遍认为12岁以下儿童脊柱结核不能手术的禁区。
正是凭借着不懈奋斗的精神,李启贤老师开启了脊柱外科事业,培养了人才,为学科后续发展打下了可靠基础。
赓续前行、奋楫争先
为进一步促进学科发展,医院于2000年建立了脊柱外科,在学科带头人吕国华主任的引领下,团队踔厉奋发,积极进取,经过20年的学科建设,取得了不菲的成就。
2015年和2023年,吕国华教授将学科带进了历史性的高度,分别就任《中国脊柱脊髓杂志》主编和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委会主任委员,这两个都是国内脊柱领域的最权威学术组织与平台,由同一京外专家同时担任实属罕见,体现了国内同行的高度认可。
脊柱外科之所以取得这样成绩,得益于吕主任敏锐的思维和奋楫争先的精神。湖南地处内地,资源缺乏,一个学科要取得发展和壮大,就必须打造自己独特的学科特色品牌。
1996年,在阅读英文文献时,一篇美国学者撰写的腹腔镜下腰椎前路融合手术引起了吕国华教授的关注,当时国内还没有医院开展此类微创技术。为此,他立刻通过医院联系内镜设备,并组织团队,自费购买动物进行实验后,于同年开展了国内第一例腹腔镜下腰椎间融合手术,由于缺乏经验,手术历时8个多小时,手术团队成员均疲惫不堪,但吕教授凭借为事业奉献的执着精神,坚持完成了手术。
随后相继开展了胸腔镜脊柱前路手术,2005年开创性应用内镜辅助进行上颈椎前路松解,2008年开展了国内第一例全内镜下腰椎间盘摘除,一系列成果的发表和推广引起国内外同道的关注,以微创技术为引领的技术品牌已成为湘雅二医院脊柱外科的标志。
吕国华主任在开创微创事业同时,带领团队在其它复杂脊柱领域也倾注大量心血,敢作敢为,解决疑难问题和创新发展已成为常态工作,先后在国内较早完成脊柱侧弯全椎弓根三维矫形、3岁以下患儿先天侧弯半椎体切除矫正、重度侧弯VCR技术和骶骨巨大肿瘤整块切除等高难度手术。同时,随着3D打印数字技术的兴起,湘雅二医院脊柱外科也率先在国内建立了研究基地,为实施精准脊柱外科手术提供安全保障。
“三分医疗,七分护理”,在关注医疗新技术的同时,围手术期管理和快速康复也是学科重点研究方向,以谭晓菊护士长、王卫星护士长为首的护理团队,针对脊柱外科常见术后问题,自建了血栓筛查流程并开发了VTE信息管理系统,构建了脊柱外科医护一体化防栓管理模式,获得了国家级优秀护理服务示范病房。
作为学科掌舵人,吕主任深知,一个学科要取得可持续性发展,必须在学术上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并进行广泛学术交流。《中国脊柱脊髓杂志》是国内脊柱外科领域排名第一的专业杂志,湘雅二医院脊柱外科多篇有见地、高质量的论文相继在该杂志上发表后,吕主任及团队的学术思维、创新精神以及综合素养,引起主编、国内骨科泰斗张光铂教授的关注。在张老的力荐和同道支持下,吕国华教授接任了主编。他针对不同脊柱疾患领域存在的问题,多次联合国内知名专家进行述评和专刊组稿,以达到规范诊疗和学术引领的目的。
守正创新
高质发展
2020年初,脊柱外科的接力棒传递到我的手上,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脊柱外科未来如何高质量发展始终是萦怀大事。上任之初,正值疫情暴发,在医院统一指挥下,脊柱外科全体同仁秉承湘雅精神,团结医心,逆流而上,三年战疫终获成功,脊柱外科团队也由此变得更为团结、更具凝聚力。集全科心血的《美丽人生》一书充分体现了脊柱外科团队的文化情怀,“脊心柱艺,厚德善行”亦成为科室日常医疗行为准则。
新的时代对学科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守正创新,以特色技术为引领,临床与基础并重,打造一流的多学科合作团队已成为脊柱外科发展的目标与方向。在临床上,我们继续在医疗护理安全质量管理上狠下功夫,同时赓续以内镜微创和脊柱畸形矫正技术为龙头,开展了国内首例全内镜后路腰椎间融合手术,引进了UBE双通道内镜新技术,完成了3D打印辅助复杂颈胸先天性畸形矫正、建立了退变性脊柱畸形矢状面平衡预测模型,先后多次获得了湘雅二医院和中南大学医疗新技术一等奖和二等奖,以及重点课题支持。
基础研究是脊柱外科相对薄弱环节,没有好的研究支撑和人才储备,脊柱外科也难以做大做强,补短板已成为学科发展另一重要方向。目前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和微创化现已成为骨科领域发展新方向,脊柱外科与时俱进,率先在省内建立了数字化脊柱外科研究中心,同时与香港大学合作并联合中南大学计算机学院和我院放射影像学科,首先在国内建立了QCT脊柱大数据库,并开展了基于CT/MRI融合影像导航新技术的研究和进行多项发明专利申请。在培养人才方面,学科与国内外多家著名大学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为脊柱外科未来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过三代人的不懈努力,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脊柱外科目前已成为省内龙头单位,是国内外知名的专业学科。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数字化和人工智能主导了医学发展,脊柱外科未来通过打造多学科的基础和临床合作团队,以创新为引领,以培养人才为根本,争取将学科建设的更加美好。
讲述人:王冰
图片来源:脊柱外科
编辑:范憬怡
审核:赵晓华
责编:赵丽萍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