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参会人员还以“九年一贯制”培养模式为核心,就临床教学工作、学生管理、科学研究等内容展开了充分交流,对培养过程中的问题和细节深入交换意见、提出解决方案。
近日,为贯彻落实北京医院十四五规划中“坚持中西医并重,强化模式创新”的要求,不断推进北京医院特色的高质量人才培养工作,北京医院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协同举办中西医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
出席会议的院外嘉宾有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张立平、副院长柴兴云、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闫英等。北京医院中医科主任李怡、教育处处长邹彤、教育处副处长王培忠、大内科副主任王晓霞等相关部门负责人、教师及学生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讨。会议由北京医院中医科主任李怡主持。
李怡主任首先向张立平院长一行表示热烈欢迎,衷心感谢大学和医院各级领导对北京医院中医教学工作的大力支持。北京医院是国家首批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试点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是国家教育部中医序列知名大学,校院双方教学合作始于1990年,累计培养不同专业学生数千人。2022年,校院双方对中西医双导师制研究生培养模式开展了全方位、深层次的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期待在校院教学合作协议框架下,进一步促进中西医协同临床人才培养工作。
李怡主任主持会议
张立平院长对“九年一贯制”中西医结合高层次临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进行了介绍,并提到,北京医院拥有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是老年医学领域唯一的“双中心”平台。北京中医药大学始终围绕培养中医药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的目标,希望能够依托北京医院作为首个九年制中西医结合规培试点单位,以高质量发展试点合作单位为契机,长期保持紧密合作,致力于 “中西医临床医学家”的培养,共同实现培养模式创新。
张立平院长介绍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情况
在教学查房环节,大学与北京医院进行联合培养的5名硕士研究生同学分别针对西医轮转过程中遇到的典型病例进行汇报。学生们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结合中西医视角,并以古典医籍、临床各家学术思想、专业指南为参考,阐述了多种内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思路。与会的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邹彤、内分泌科主任医师王晓霞、中医科主任医师李晔、副主任医师黄飞、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马欣昕、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崔佳等中西医临床专家分别给予了诊疗点评与提升建议。同时鼓励同学们通过思考进一步将中西医紧密结合,在北京医院临床科室轮转过程中着重培养自己的临床诊疗能力、多学科综合应用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教学查房环节
邹彤处长就北京医院学科体系和导师队伍等发展进行了介绍,并以北京市教育项目课题《基于医院教育体系的住院医师综合素质培养评估的探索》为依托,对5名同学入院时及轮转期间进行多维度综合素质评估,从专业能力和人文素养多维度评分,并形成“双雷达图”。旨在通过北京医院及北京中医药大学双导师的引领作用,厘清高层次中西医结合培养模式思路,加强对学生的学业培养、学术引领、人生指导,激发学生学术兴趣和创新潜力,形成深厚的人文底蕴、扎实的专业素养、广阔的国际视野、积极的创新精神,成长为中西医复合型人才。
邹彤处长介绍北中医研究生综合评估情况
北中医研究生院副院长柴兴云和北中医第三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闫英一致表示,感谢北京医院教育处及教学科室一丝不苟、形式丰富的带教。4个月的时间内,共同见证了同学们将中西医有机结合在实践中。希望借鉴此种评估模式并应用到培养全过程中去。在继承、发展传统中医药特色的基础上,打造中医功底扎实、西医知识系统完备,具有中西医优势互补的临床能力、核心胜任力的中西医结合领军人才。
与会中西医专家展开讨论
双方参会人员还以“九年一贯制”培养模式为核心,就临床教学工作、学生管理、科学研究等内容展开了充分交流,对培养过程中的问题和细节深入交换意见、提出解决方案。此次专题研讨会为中西医结合高层次临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拓了思路,提供了有益借鉴。校院双方将进一步完善方案,优化培养路径设计,加快中西医结合规培基地建设,启动学科发展的新引擎。
撰稿:教育处 王佳 中医科 李晔
审校:中医科 李怡 教育处 邹彤 宣传处 孔竞 孟令芸
主编:孔竞 监制:黄贵平
编辑制作:宣传处 李楠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