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所构建的"互联网+"家庭护理管理模式仅适用于能够自己参与或者在家人协助下参与远程管理的老年人,而对于空巢且不会使用互联网平台的老年人,无法实现远程管理。
本文来源:郭亚红, 郭浩乾, 宁艳花,等. 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构建老年人“互联网+”家庭护理管理模式[J].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23): 2876-2881,2887.
图1 老年人"互联网+"家庭护理管理模式管理流程图
讨 论
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构建老年人"互联网+"家庭护理管理模式的意义
"互联网+"家庭护理管理模式突破了传统线下服务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为居民提供"互联网+"线上线下结合的便捷、高质量、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为居家健康管理服务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模式,具有良好的应用和推广前景。目前,老年人在"互联网+医疗"服务方面需求较大,但大多数老年人因认知能力障碍和视力损害等问题,多数情况下并不能自行参与,需要家庭成员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对老年人进行健康管理,改善其健康状况。因此,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本研究聚焦挖掘家庭照护资源,从家庭成员中选择符合条件的人担任老年人的照顾者,并作为社区医务人员和老年人之间的联络人,构建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老年人"互联网+"家庭护理管理模式。该模式在顺应"互联网+医疗"技术发展、满足老年人需要的基础上,既能实现社区与家庭的对接,又能解决社区护士人力资源不足、需管理对象人数过多等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更有利于落实基层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供系统化卫生保健服务,促进健康老龄化。
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社区老年人"互联网+"家庭护理管理模式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德尔菲法是本课题的核心研究方法,其在方案构建方面的应用已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认可,其利用专家的权威性和丰富的经验、学识,避免专家之间相互干扰,能真实地反映出专家的想法。本研究函询专家为四川、河南等地区在社区护理、全科医学、老年护理、公共卫生等领域工作多年的专家;专家对"互联网+"家庭护理管理这一主题较为熟悉,代表性较强,且积极系数较高,两轮专家函询的积极系数均为100%;两轮函询Cr均为0.87,超过了0.7,说明权威程度较高;两轮肯德尔协调系数<0.5,但经统计学检验后,P值均<0.05,说明专家对内容条目的意见较为一致,研究结果可靠。CV越小,则协调程度越高。本研究两轮函询CV均值为0.15和0.07,说明专家间可行性评分差异较小,意见分歧较少;第1轮咨询各条目可行性评分均值为3.90~5.00分,标准差为0~1.38,满分频率为0.40~1.00。第2轮咨询各条目的可行性评分均值为4.60~5.00分,标准差为0~0.63,满分频率为0.60~1.00。两轮咨询后,各数值范围缩小,说明专家咨询的意见逐渐集中。综上所述,本研究函询的结果是建立在充分的理论支持和科学方法的基础上,所构建的老年人"互联网+"家庭护理模式可信度较高。
本研究的局限性和展望
本研究所构建的"互联网+"家庭护理管理模式仅适用于能够自己参与或者在家人协助下参与远程管理的老年人,而对于空巢且不会使用互联网平台的老年人,无法实现远程管理。针对这类人群,当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根据老年人家庭护理资源情况进行分类管理,即远程护理组、远程护理+线下护理组、完全线下护理组,优化社区卫生服务资源和护理人力资源的分配,进而提高老年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社区护理的覆盖面和满意率。此外,社区老年人"互联网+"家庭护理管理模式的适用性和效果需要进一步开展实证研究检验。对此,课题组后期拟进一步转化该研究成果,将线上平台模块内容嵌入到不同健康管理App、小程序或社交软件中进行实践,探索其应用效果。
- END -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