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泡细胞癌(AiCC)是向腺泡细胞分化,特征是嗜碱性的胞浆内酶原分泌颗粒,涎腺导管细胞也可是肿瘤的一部分。
第五讲笔记
感谢由安风仙医生提供的课程摘要笔记 ~
聊城市人民医院病理科医生 安风仙
具有分泌形态的涎腺肿瘤有良性的肌上皮瘤;恶性肿瘤包括肌上皮癌、腺泡细胞癌、分泌性癌以及2022版WHO头颈肿瘤新增实体微分泌性腺癌;
本次课程我们重点学习腺泡细胞癌和分泌性癌。
腺泡细胞癌 病例1(冷冻切片)
低倍镜下肿瘤多结节、膨胀性生长;肿瘤被少量纤维硬化间质分隔;巢内细胞间有丰富的微血管,细胞丰富,形态比较温和,胞浆丰富嗜双色或嗜酸染色、颗粒状。
病例2
低倍镜下肿瘤边界较清楚;可见大小不一的微囊结构;间质内可见出血;肿瘤细胞含丰富嗜碱性酶原颗粒,类似浆液性腺泡细胞,部分细胞胞浆内可见空泡。
病例3
低倍镜下肿瘤呈多结节(纤维硬化性间质分隔)、膨胀性生长;巢团周围硬化间质内可见出血;巢团内可见毛细血管(类似神经内分泌肿瘤、嗜铬细胞瘤、甲状旁腺肿瘤);部分细胞胞浆(较空)嗜双色,部分胞浆内含嗜碱性酶原颗粒。
病例4
低倍肿瘤边界较清楚,中央可见滤泡样结构及出血;周边可见微囊结构;滤泡样结构类似甲状腺滤泡;微囊结构周围可见富含酶原颗粒的腺泡样细胞,主要呈片状排列
病例5(冷冻切片)
低倍镜肿瘤边界清楚,几乎没有间质成分;肿瘤细胞呈片状排列,细胞间可见丰富的毛细血管,细胞胞浆丰富,可见嗜双色颗粒状胞浆。
这是一组经典的腺泡细胞癌病例,总结如下:
肿瘤边界通常比较清楚,呈多结节、膨胀性生长;
肿瘤被少量纤维硬化性间质分隔呈巢状或片状;
巢团内肿瘤细胞间富含毛细血管,有时可见出血;
细胞排列呈片状、微囊状、滤泡状结构等;
细胞形态比较温和,可见丰富嗜碱性或嗜双色颗粒状胞浆;
腺泡细胞癌(AiCC)是向腺泡细胞分化,特征是嗜碱性的胞浆内酶原分泌颗粒,涎腺导管细胞也可是肿瘤的一部分。
细胞类型:腺泡样、闰管样、空泡样、液泡状、透明细胞样或非特异性腺细胞;
生长模式: 实性/分叶状、微囊型、乳头状-囊型、滤泡样结构类型。
2022年世界卫生组织头颈部肿瘤分类第五版:唾液腺
定义:
腺泡细胞癌(Acinic cell carcinoma ,AiCC)是具有浆液性腺泡分化,缺乏黏液细胞分化的唾液腺癌。
ICD-O编码:
8550/3
部位:
90-95%的病例发生在腮腺,其他发病部位口腔内、颌下腺和鼻窦道。
临床特征:患者通常表现为缓慢生长无痛的肿块。高级别肿瘤可能迅速生长,固定在邻近结构上,并出现面部神经麻痹。
流行病学:腺泡细胞癌占所有唾液腺恶性肿瘤的10%,腮腺癌的18.7%。儿童第二大最常见的唾液腺恶性肿瘤。有广泛的发病年龄范围(平均年龄:47.7-52岁)。具有高级别转化的腺泡细胞癌(AciCC-HGT)比传统的腺泡细胞癌平均晚20年。男女之比为1.5:1。
大体特征:肿瘤边界清楚,分叶状,无包膜或假包膜,切面呈实性,或不同程度的囊性。浸润性生长更常见于高级别转化的腺泡细胞癌。
组织学特征:五种细胞:
①腺泡样细胞:最常见的类型,形态上类似唾液腺的浆液细胞,为大的、多边形细胞,有丰富的淡嗜碱性、颗粒状胞质和偏中心的细胞核。
②闰管样细胞:较小,呈立方或矮柱状,胞质较少,嗜酸性或双嗜性,细胞核居中,较大呈圆形。细胞围绕形成大小不一的腔隙。
③空泡样细胞:含大小、数目不等的透明胞质空泡,空泡PAS染色阴性,细胞核固缩,常皮挤压到细胞一侧。
④透明样细胞:透明细胞在形态和大小上相似于腺泡样细胞,但胞质不着色,PAS染色阴生。
⑤非特异性腺细胞:非特异性腺样细胞呈圆形或多边形,双嗜性或嗜酸生,细胞核圆形,细胞边界不清楚,常呈合胞体样片状。
四种生长模式:
①实性型:最常见,以腺泡样细胞为主,排列呈腺泡状或片状,间质内丰富的毛细血管,细胞团片中可出现微腔隙、坏死、出血或钙化小体。
②微囊型:细胞间形成大量的微小囊状腔隙,特点是显著的细胞空泡变或细胞间囊性变,呈格子样外观。其中常见分化好的腺泡样细胞,也可见较多的空泡细胞和闰管样细胞。
③滤泡型:肿瘤细胞形成多样的大小不一的囊腔,主要衬以闰管样细胞,腔内含有均质、嗜酸性蛋白样物质,呈甲状腺滤泡样。
④乳头-囊状型:闰管样细胞和空泡细胞为主,形成单个或多个囊腔,增生的上皮形成乳头突入囊腔,囊腔之间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分隔,常发生玻璃样变性。透明细胞常局灶存在,偶尔会占据肿瘤的大部分,称为透明细胞型。 多数肿瘤间质内可见淋巴细胞浸润,部分非常显著;间质内含大量淋巴样组织的腺泡细胞癌预后较好。 与侵袭性相关的特点有核分裂增多、局灶坏死、神经侵犯、多形性等。
高级别(HG)肿瘤除了经典区域外,还表现为高级别腺癌(具有筛状、实体 、小梁生长模式)或低分化/未分化癌的组成部分。
AciCC- HGT的特征是核增大和多形性、染色质增粗、坏死、有丝分裂象增多和Ki-67指数增加,以及易见神经周围和淋巴血管侵犯。cyclin-D1和β-catenin表达增加。
免疫组化:SOX10和DOG1阳性; P40/P63、mammaglobin和S100阴性; 闰管细胞S100阳性; 98%的病例NR4A3/NOR-1核染色,2%的病例NR4A2/Nurr1的核染色; NR4A3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4%和99%。
必要的和理想的诊断标准
必要标准 : 浆液性腺泡分化的唾液腺癌 理想标准: NR4A3/NOR-1或NR4A2/Nurr1的核染色或NR4A3重排。
文献学习
Am J Surg Pathol 2019;43:489–496 镜下示较大的囊腔和筛孔状、微囊样生长模式,由闰管样细胞和肿瘤性浆液性细胞构成,腔内多少不等的嗜酸性分泌物 ;
S-100突出显示闰管样细胞的胞质着色,浆液性细胞阴性; DOG-1突出了浆液性细 胞的管腔面阳性,仅有少量散在的闰管样细胞显示出微弱的胞质染色 。α-淀粉酶突出浆液性细胞的细胞质颗粒状着色(插图)。
NR4A3在经典型和高级别转化的腺泡细胞癌中的表达:
Am J Surg Pathol 2019;43:1264–1272
经典型AiCC伴淋巴样间质(A-C)。NR4A3在肿瘤细胞中呈强、弥漫、均匀的核染色, 但在背景间质中未见着色; 具有明显的微囊闰管样形态AiCC( D-F ),红色箭头显示:腔内顶端酶原颗粒; 高级别转化的AiCC(G-H)。 NR4A3在分泌性癌和腺泡细胞癌中的表达:
SC缺乏核NR4A3表达,个别病例仅有局灶性胞质着色
AiCC实性生长,明显的浆液性腺泡分化-酶原颗粒,及混杂闰管样细胞,PAS淀粉酶染色阳性,突出显示酶原颗粒。
Pathol Res Pract. 2020;216(2):152767 胞浆嗜碱性浆液性腺泡分化-酶原颗粒, 闰管细胞为主时,要求mammaglobin和S100 均阴性,需首先排除SC。 DOG-1、 NR4A3和CD15 IHC以确认腺泡细胞分化。
目前无组织学分级系统,无统一高级别转化或去分化AiCC确切的组织学诊断标准,确切的百分比要求,坏死(非FNA坏死)+核分裂+异型性+参考周边组织浸润情况、神经和血管累犯等综合判读。
具有异型性的腺泡细胞癌:
Pathol Res Pract. 2020;216(2):152767
低倍镜下肿瘤多结节、膨胀性生长; 高倍镜泡状核+胞浆嗜碱性或嗜双色性+胞浆内酶原颗粒+显著的核多形性
类似黏液表皮样癌/分泌性癌(SC)的腺泡细胞癌:
微囊型+突出的淋巴组织+细胞多形性区域+嗜碱性胞质细胞+柱状细胞形成管状结构。
黏表粘液卡红染色和PAS均阳性,PASD不阳性。 SC:S100和mammaglobin阳性,而DOG-1阴性;SC中无PASD阳性的酶原颗粒。
腺泡细胞癌高级别转化文献总结 :
Head Neck Pathol. 2016;10(2):152-160.
无肌上皮细胞分化;几乎所有病例都缺乏 CK5/6、p63、S100和SMA的表达,CK5/6和p63个别病例仅局灶弱阳性表达。
25例均表现为弥漫性的强膜性b-catenin,而缺乏AR的表达
除了高Ki-67指数外,同时高级别肿瘤中cyclin-D1、p53的表达升高。
LG和大部分HG成分均显示DOG1的腔面表达,提示肿瘤起源于唾液腺泡和闰管。
发生HG转化的AiCC患者年龄较大(平均63岁),而经典型AiCC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4岁。
86%患者复发的总体中位生存期为2.2年 (平均3.3年)。
充分取材非常有必要。
黏液腺泡癌(Mucoacinar Carcinoma)(具有腺泡细胞癌的部分特征):
一种伴有浆液性腺泡分化的黏液表皮样癌(MEC)的变异型,表现为远端闰管/腺泡分化的免疫表型(SOX-10、DOG-1、甚至表达NR4A3)
不是真正的MEC-腺泡细胞癌杂交瘤或碰撞瘤。
通常是低-中级别,除了浆液性腺泡分化外,还有明显的透明细胞/嗜酸细胞样空泡化细胞成分
FISH:MAML2阳性,MSANTD3和NR4A3阴性;
二代测序:CRTC1-MAML2或CRTC3-MAML2易位。
腺泡细胞癌--鳞状腺样变异型:
Head Neck Pathol. 2021;10.1007/s12105-021-01399-1
具有温和的类似粘液表皮样成分和腺泡成分;
组织形态学可见温和的基底样鳞状细胞增生,散在浆液性腺泡分化,以及少许粘液细胞和小管;
肿瘤细胞弥漫表达细胞角蛋白和Dog1,鳞状成分亦表达p40;
NR4A3免疫染色弥漫阳性荧光原位杂交显示NR4A3重排,而MAML2和MSANTD3重排检测均阴性。
分泌性癌
以上4个病例是经典的SC形态总结如下:
1、肿瘤边界尚清、膨胀性生长,周边亦可见向周围组织巢团或簇状浸润性生长;
2、 肿瘤细胞呈实性片状、滤泡状、微囊状、囊内生长等模式;
3、纤维硬化间质;
4、单一类型肿瘤细胞,胞浆内未见嗜碱性酶原颗粒,可见液泡样细胞。
分泌性癌(SC)
2010年由Skálová等人首次报道; 因组织学特点、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特征与乳腺分泌性癌相似而得名; 以往多数被诊断为缺乏酶原颗粒的腺泡细胞癌或黏液表皮样癌; 免疫表型表达S-100和Mammaglobin蛋白; 具有特征性的染色体易位t(12;15)(p13;q25),导致ETV6-NTRK3融合基因。
2022年世界卫生组织头颈部肿瘤分类第五版:唾液腺
定义: 分泌性癌(Secretory carcinoma,SC)是一种单相型唾液腺癌,由具有大量嗜酸性或液泡状分泌物的细胞组成,呈微囊性、管状和实性结构排列。它通常以ETV6或RET基因的特异性重排为特征,大多数病例可检测到ETV6::NTRK3或ETV6::RET融合。
ICD-O编码: 8502/3
分子诊断病理学:大约90%的SC有特征性的染色体重排,t(12;15)(p13;q25),导致ETV6::NTRK3融合。一小部分病例表现出不同的分子改变的ETV6::RET;ETV6::MET,ETV6::MAML3和VIM::RET基因融合。
必要的和理想的诊断标准:必要标准: 具有空泡化胶样分泌物质的单一细胞类型;无胞质内酶原颗粒;S100、SOX10和mammaglobin阳性;p40和/或p63阴性。 理想标准: 通过FISH、RNA测序或PCR显示ETV6或RET重排。
SC主要生长模式:
A-B:微囊结构 ;A -D纤维硬化性间质;D:细胞内分泌黏液现象; E:高级别转化:肿瘤出现坏死,细胞异型性增大;F:囊性SC,囊内生长及囊壁内浸润
囊性SC:
A.肿瘤在纤维性包膜内生长并见囊壁内浸润;B.单囊性病变很容易漏诊,我们要仔细观察细胞形态(顶浆分泌样细胞),不要简单诊断为良性囊肿;C.囊内肿瘤细胞呈空泡状,腔内可见脱落的肿瘤细胞团;D.囊壁内可见钙化。
经典SC:
A.SC以实性微囊生长为特征,薄纤维分隔呈小叶结构;B.肿瘤有明显的浸润性边界;C.肿瘤主要由微囊性和轻微扩张的腺样间隙组成,充满不同数量的嗜酸性分泌物质。
明显纤维硬化间质的SC:
A.在肿瘤中央的可见孤立的肿瘤细胞或小小梁; B.SC的高级成分,分泌物质减少,高增殖活性; C.有明显的神经周和神经内侵犯。
高级别SC:
高级别SC的组织形态学特征: 中等数量的纤维化基质(A),由乳头状(B)、微囊性(C)和实性 (D)结构组成,具有显著的坏死(E)和较高的核分裂象(F)。
ETV6-NTRK3融合基因的发现SC作为独立的涎腺肿瘤实体被认识。随着分子病理研究的进展发现SC除了有经典的ETV6-NTRK3融合,一些病例还有ETV6-RET、ETV6-MET、同时具有ETV6-NTRK3和ETV6-MAML3、VIM-RET、同时具有ETV6-NTRK3和MYB-SMR3B融合,不同的融合探针的选着对靶向治疗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设计:鹏飞
编辑:小约翰
本公众号发布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衡道医学病理诊断中心及相关版权方所有,内容仅供学术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未经授权的转载是侵权行为,版权方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