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书写CIT第三个“十年”新篇章——高润霖院士专访

2023
06/28

+
分享
评论
医心-专注心血管
A-
A+

介入心脏病学的未来属于年轻人,加强年轻人的培养非常重要。CIT要办好,也需要依靠年轻人。

2023年,CIT已历经21载岁月,将步入第三个“10年”。作为CIT的创办者和组织者,大会主席高润霖院士与我们分享了此次CIT会议的亮点内容,并畅谈了心血管介入领域的现状和发展。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Q1:CIT2023将于6月29~7月2日召开,请您简介一下本次会议的会议形式、参会规模和讲者情况。

高润霖院士:今年的CIT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其中第一天全部是线上,第二、三、四天全部都是线下,一共4天。参会者的规模大概有5000人左右,共550位讲者,其中绝大部分讲者为内地(大陆)专家,本次大会还邀请了23位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的专家,其中有17位专家在线上参与,6位将在线下做报告。

Q2:请问今年大会日程是怎样设计的,设计理念是什么?其中有哪些最值得关注的亮点设计?

高润霖院士:CIT是国际交流的窗口、学术和技术交流的平台,其宗旨是提高我国介入心脏病学的水平。

基于这样的宗旨,CIT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国内外最新进展,这将在全体大会的主旨报告中体现,全体大会将报告近一两年国际上介入心脏病学领域的最新进展。

作为学术交流的平台,“最新临床试验公布”专场是最新临床试验结果的展示。本次“最新临床试验公布”专场将分享近一两年国内取得的比较重要的介入心脏病学研究进展。

此外,还有“高水平心血管介入临床研究发表”专场以及一些特邀讲座。专题研讨会很有特色,它们是以问题为导向进行的讨论,事先我们在专家中收集了一些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因此讨论非常具有针对性。

作为介入心脏病学,方法技术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安排了手术演示以及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病例,通过病例来让大家学习。介入心脏病学操作性强,有很多新技术、新器械需要掌握,所以实习中心一直以来都非常受欢迎,我们还应继续加强,把它做好。

本次会议也安排了第壹现场,请专家就某些专题问题进行讨论,所以这也是很好的学术交流机会。

Q3:今年全体大会由您及Martin B. Leon教授、Gregg W. Stone教授、葛均波院士和韩雅玲院士发表主题演讲,并邀请多位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讨论,请您介绍一下主题的选择和初衷?

高润霖院士:经导管瓣膜的介入治疗是近年来介入心脏病学的热点。但是大家往往关注技术、适应证,对于术后的长期管理重视不够。所以本次CIT特别请Martin B. Leon教授对TAVR领域的终身管理做报告,希望能提高瓣膜介入治疗后的管理水平。

在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可吸收支架是我们的理想,但目前仍存在很多困难,我们此次邀请Gregg W. Stone教授专门对在EuroPCR公布的ABSORB Ⅳ研究长达5年的观察结果进行讲解。

可吸收支架除了Polymer外,金属可吸收支架在我国的研究进展也比较快。可吸收的金属材料包括镁合金、铁、锌合金。所以我将分享金属可吸收支架的研究进程,希望让大家了解可吸收支架在冠心病介入领域中并未消失,还是有一定发展前途的,值得继续研究。

此外,近年来冠脉腔内影像学进展很快,对于指导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因此,我们将邀请葛均波院士对腔内影像学进展,特别是新型腔内影像学设备进行报告,使大家对其有全面了解,以便正确应用于临床。

关于抗凝治疗,比伐芦定可以减少出血并发症。比伐芦定在西方国家常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抗凝治疗。韩雅玲院士在这方面有深入研究,我们将邀请韩雅玲院士介绍比伐芦定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Q4:“最新临床试验公布”专场是历届大会最受关注的版块,请问今年将会有哪些重磅研究在大会揭晓?   高润霖院士:今年有几项重磅研究结果将在大会公布。首先是两项使用国产机器进行的肾动脉去交感神经消融治疗(RDN)的双盲、假手术对照的随机临床研究,两项研究都取得了良好结果。此外,第二代可吸收支架Firesorb治疗原发性冠状动脉疾病的汇总研究结果、QFR卫生经济学研究、国产IVUS-OCT一体机的临床应用、国产冲击波球囊治疗钙化性的小血管狭窄、AI技术如心脏病学人机耦合创新技术在冠心病患者PCI术后二级预防管理中的应用和AI深度学习PRAISE评分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的缺血和出血事件等。希望大家关注今年揭晓的精彩研究。

Q5:今年是CIT步入第3个十年的开始,新的10年,您对大会有什么规划和期待?在新的10年,大会主题“合作、创新、转化”是否会被赋予新的涵义?

高润霖院士:CIT今年已经是第21届,步入到第三个“10年”。我们总的主题 “Cooperation、Innovation、Transition”不会变,即“合作、创新和转化”,这是永恒的主题。

随着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我们在这个主题下的一些细节每年都会有变化。经导管瓣膜介入治疗应用于主动脉瓣狭窄发展很快,目前已经成为相对成熟的技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方面,设备和研究都很少,然而我国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患者很多,这将是我们今后几年的研究重点。在瓣膜领域,二尖瓣置换、三尖瓣置换的研究也会越来越热。在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关键技术发展已经很成熟,但是可吸收支架、介入无植入仍是我们需要研究的方向之一。此外,AI技术方面,一些生理学测量指标的研究(如以QFR引领的计算技术)今后几年也会有很重要的发展,这些技术发展是CIT要重点报道和交流的项目。

Q6:中国介入心脏病学领域的专业人才培养和技术水平是否与国外存在差距?请您谈一下您的看法。

高润霖院士:尽管我们起步比国际晚,但中国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非常快。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数量有120多万例,现在是全世界第一。在这样大量的基础上,人才的培养发展也非常快。我们与国外的差距主要在于发展不均衡。大城市、大医院发展很快,边远地区发展较慢,技术的娴熟程度也不如大医院,边远地区病例少、经验少。其原因可能还在于人才培养尚未规范。住院医生的规范化培养走得较好,也较快,但专科医生的规范化培养仍处于起步阶段。随着专科医生规范化培训逐步走向正轨,我国的人才培养才算走上正轨。因此,我们要加强心血管专科医生的规范化培养,实现规范化培养后,技术均衡才可以实现,中国介入心脏病学的整体水平将会再上一个新台阶。

Q7:您如何看待中国介入心脏病学领域的发展潜力和前景?中国在这方面应该加强哪些方面的投入和研究?

高润霖院士:中国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主要基于以下3点:第一,我国人口多,加之人口老龄化,心血管病在中老年人口中发病率更高,因此患者多;第二,我国经济发展非常迅速,经济基础、医院的设备都很好;第三,目前我国医保越来越完善,患者能有条件进行治疗,这为学科发展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全世界只有中国能做到每年100多万例PCI,而且这个数字还会进一步增长。   未来,我们努力的方向主要是加强原创研究。近几年,介入心脏病学领域研究取得了不少进展,如原创器械、器械创新。但大部分器械还是在国外原型基础上进行改进,在改进中有一些创新,但还是应该加强原始创新。此外,还应加强器械的国产化,特别是大型设备,目前大型设备全部靠进口,我们应将更大的精力和财力投入到大型设备的国产化中去。   总之,我们要加强基础研究、加强器材的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也要加强大型医疗设备的研究制造。

Q8:您对于年轻的介入心脏病学专家有什么建议和期望?作为大会主席,您会在大会上为年轻专家提供哪些支持和帮助?

高润霖院士:介入心脏病学的未来属于年轻人,加强年轻人的培养非常重要。CIT要办好,也需要依靠年轻人。CIT有一个工作组,其中有100余位年轻有为的心脏病学专家,他们的英语水平高、专业能力强,可以进行同声传译,加强与外宾的联系,并做一些会议的组织工作。他们为CIT的发展做了很多努力和贡献,也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提高了自己的水平。我们非常愿意跟这些年轻人合作,并且得到这些年轻人的支持。

(论坛报焦桐、张丽丽整理)

转自: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循环

排版/编辑:医心编辑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心脏病学,高润霖,CIT,冠心病,瓣膜,医疗器械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提示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