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与病残预防的概念差异

2023
06/28

+
分享
评论
缪伟
A-
A+

为厘清疾病预防与病残预防的概念差异,防范医防不分,以医代防,特撰写本文。

一、从卫生防疫到疾病防控

(1)卫生防疫。1952年2月,美国在朝鲜战争中发动细菌战。随之,我国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领导反细菌战,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杀灭媒介动物,组织疫情报告,封锁疫区,收容治疗传染病人。第二届全国卫生会议确定“卫生工作与群众性卫生运动相结合”工作原则,始称“爱国卫生运动”。

1953年1月,在学习苏联老大哥背景下,我国决定仿造苏联模式在全国建立卫生防疫站,健全全国性卫生防疫组织。

专业性卫生防疫与群众性卫生运动是我国卫生防疫事业两大支柱,在控制和消灭各类传染病中发挥巨大作用。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死亡人数从死因第1位降到第9位,并消灭了天花和脊髓灰质炎等重大传染病。

2004年,除个别行业内卫生防疫站外,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下属的卫生防疫站退出历史舞台。

(2)疾病防控。1992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更名为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增加了“预防”一词。

2001年4月,随着我国社会疾病谱改变,传染病减少和慢性病凸显,我国经历了以传染性疾病为主、以非传染病疾病为主、到人人享受卫生保健为目标三个疾病防控阶段。学习借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模式,国家出台《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各级卫生防疫站转型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拆出卫生监督所(局)。

2002年11月至2003年3月,我国境内发生冠状病毒引起的非典型性肺炎疫情,以为渐渐消亡的烈性传染病骤然反扑,新组建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尚未转型的卫生防疫站在猝不及防中应战,暴露出不少短板。

2004年,国家、省、市、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 和卫生监督所(局)组建完成。据报道,截至2021年末,全国共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380个。

(3)疾病防控回归。2019年12月27日至2020年1月19日,武汉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局部传播、蔓延。2020年1月20日,国务院宣布将新冠肺炎纳入“乙类甲管”。2022年12月26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方案,自2023年1月8日起,将新冠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新冠甲类疫情宣告结束。

非典、新冠,还有中东、非洲疫情,反复提醒人们,烈性传染病依然是公共卫生的巨大威胁,依然是疾病预防控制不可忽视的重心,卫生防疫不可放松,仍要继续加强。国家决定成立独立设置的疾病预防控制局,聚焦与传染病相关的防控、应急处置,并增加了执法权。淡化对非传染性的重大疾病、慢性病的防控管理。非传染性的重大疾病、慢性病的防控职权仍留在国家卫健委。

2021年4月28日,国务院任命王贺胜为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2021年5月13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正式挂牌,新机构将承担制订传染病防控及公共卫生监督的政策,指导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规划指导疫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指导疾控科研体系建设,公共卫生监督管理、传染病防治监督等五大职能。

2021年8月,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局(筹)揭牌,为全国首个挂牌的省疾控局。2022年2月6日,北京市卫健委官网显示,北京市疾控局局长到任,2022年9月,天津市发布,天津市疾控局局长到任。

2023年4-6月,各省的市、县级纷纷宣布成立疾病预防控制局或加挂疾病预防控制局牌子。但是,疾控中心与监督机构具体整合动作尚未出现。如何抓住改革发展战略性机遇,补齐疾控体系短板,如疾控人才流失、基层公卫队伍萎缩、重医轻防等问题,还有待时日。

、从三级预防到四级预防

1、三级预防概念及我国应用

1953年,美国公共卫生协会执行委员会主席,内科医学博士,休·罗德曼·莱维尔(Hugh Rodman Leavell)等人,在第一版《社区医生的预防医学:流行病学方法》一书中阐述了三级预防概念,即一级预防(健康促进和特定保护)、二级预防(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和残疾限制)和三级预防(康复)。1958年,该书修订后发行第二版。1965年,该书再次修订发行第三版,并被引入国内。

1978年,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召开国际初级卫生保健会议。会议发表的《阿拉木图宣言》中明确指出:推行初级卫生保健是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的关键和基本途径。

80年代初,我国卫生工作提出慢性病的三级预防原则。以1965年作为Hugh Rodman Leavell提出三级预防概念的时间。

1986年,我国作为WHO的发起国和主要成员国之一,明确对WHO倡导的全球战略目标的承诺,阐明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是2000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总体目标的组成部分,提出“我国应在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方面走在全世界前列”。

1990年,卫生部、国家计委、农业部、国家环保局、全国爱卫会联合印发《关于我国农村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规划目标(试行)》。强调开展一级预防,针对致病因子采取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和消灭疾病。

2、四级预防概念及专家呼吁

1978年,美国心脏病医生托马·斯特拉瑟(Toma Strasser)等提出零级预防的概念,提倡在年轻人早期采取预防措施,对心血管病风险因素进行零级预防。

2005年1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曾光教授在合肥市做《健康经济发展与公共卫生》报告,回顾2003年SARS、2004年禽流感等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提出四级预防的新概念,既“零级预防、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强调政府行为是预防的第一道防线,在一级预防前面还应该有“零级预防”。

2008年5月,曾光教授在《中华预防医学》第42卷第5期发表《论零级预防》一文,阐明“零级预防”是防范可能引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各种不良因素的出现。“零级预防”比一级预防针对致病因子采取的措施在时间上更早、在环节上提前,提出建设“四级预防”体系。

零级预防指采取措施消除可能存在致病因子、危害因素,防范可能引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各种不良因素出现。重在阻止致病因子、危害因素产生。

一级预防(又称初始预防)指针对已经存在的致病因子、危害因素采取措施,阻止致病因子、危害因素对人们的侵害,防范疾病发生。重在阻止致病因子侵害。零级预防与一级预防属于预防疾病、“治未病”范畴。

二级预防(又称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阻止已发疾病进程、防止疾病蔓延。重在及早发现致病因子侵害并诊断、治疗。早发现属于预防疾病范畴,也是常规健康检查措施;早诊断、早治疗则属于临床诊疗范畴,诊断、治疗中消毒隔离,也属于预防传染性疾病的措施。

三级预防(又称康复预防、临床预防)指对症治疗,预防并发症和伤残,促进早日康复。以临床医生为主提供康复类医疗服务,突出个体化预防,是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失守后的退守措施。

2022年,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胡盛寿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教授等专家先后指出,控制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心血管疾病等常见病,应构建以健康环境、健康文化和健康生活方式为特征的“零级预防”。

综上所述,面对新发烈性传染病防控压力,我国疾病防控重拾卫生防疫主业。三级或四级预防概念源自社区医疗,其二级、三级预防模式适用临床保护身体机能、防范功能损伤,与疾病防控的预防疾病不同。疾病防控的医防融合应立足诊疗中传染病早期症状监测与预警发现,感染发病后的隔离治疗,为防而医,而非借防重医。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依然是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应当关注的内容,倡导包含零级预防的四级预防有助于防范各种致病因素的伤害和身体机能的保护。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提示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