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2023-2025年)》重点内容

2023
06/01

+
分享
评论
医路有道
A-
A+

完善“以质为先”的绩效管理机制。医疗机构将医疗质量管理情况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探索建立以医疗质量安全为导向的绩效分配机制。

《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2023-2025年)》重点内容在哪?

国家卫健委刚刚发布《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接着就发布了《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2023-2025年)》,意味着对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安全、服务、患者体验等全方位的提升要求,体现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推动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提高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中西医并重,加强全面质量安全管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实施也是能做好《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方案(2023-2025年)》医疗相关工作的保障条件。

《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2023-2025年)》方案中重点需要关注的内容如下:

一、行动目标和范围

行动目标:利用3年时间,在全行业进一步树立质量安全意识,完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政府监管、机构自治、行业参与、社会监督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多元共治机制,进一步巩固基础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提升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度,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和服务均衡性,提升重大疾病诊疗能力和医疗质量安全水平,持续改善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行动范围: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

二、医疗机构是行动的责任主体,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成立由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担任主任的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指定或者成立专门部门具体负责医疗质量安全日常管理工作。

以前基本上都是由分管院长任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主任,现在明确要求,由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担任主任,很多医院的文件需要修改了。

三、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每月要召开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医疗质量安全工作。建立院周会反馈质量安全工作机制,创办质量安全月刊,督促指导各部门、各科室精准开展医疗质量安全改进工作。

一般医疗机构基本上都是一个季度召开一次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现在明确为每个月都要召开,这个可以把每个月的某个院周会直接固定为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可以减少会议,增加效率。

四、医疗机构应进一步加强以限制类技术、内镜和介入技术等为重点加强质量安全管理,强化新技术、新项目机构内准入管理。严格落实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强化手术分级和医生授权动态管理,确保三、四级手术逐项授予和动态调整。

与最新的《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国卫办医政发〔2022〕18号相一致,会进一步加强限制类技术、内镜和介入技术的管理,加强三、四级手术的管理。建议各医疗机构如果还没有完善的应尽快完善相关制度流程及授权。

五、医疗机构应将中医医疗技术应用、中药合理使用等,纳入医疗质量管理。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要严格按照《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要求,严格落实感控管理各项要求。

随着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大力推进,会有更多的医疗机构开展中医医疗技术,使用中医药,那对中医医疗技术的管理也会越来越严格。

六、医疗机构应进一步强化“以患者为中心,以疾病为链条”的理念,打破传统学科划分和专业设置壁垒,以多学科协作(MDT)为基础,探索专病中心建设,为患者提供重大疾病诊疗一站式服务。

倡导医疗、护理、药事联合查房,倡导中西医联合查房,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变化,针对性调整诊疗方案。对四级手术患者和疑难危重患者要进行重点查房,推行多学科联合查房。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医疗的专业越分越细,虽然有利于更专业更精准的诊疗疾病,但病人的疾病有时有很多种,病情复杂,所以需要更全面的诊疗,MDT应运而生,也会越来越成为常态。

七、充分发挥考核评估指挥棒作用。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充分发挥医院评审、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医联体绩效考核、临床专科评估、单病种质量评估等工作的指挥棒作用,将医疗质量管理情况作为考核工作的重要内容,督促指导医疗机构落实相关政策要求。

那这些工作如何保证能落到实处,就是要充分发挥考核评估指挥棒的作用,通过相关的考核来督促指导医疗机构落实。

八、完善“以质为先”的绩效管理机制。医疗机构将医疗质量管理情况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探索建立以医疗质量安全为导向的绩效分配机制。将科室医疗质量管理情况作为科室负责人综合目标考核以及聘任、晋升、评先评优的重要指标;将科室和医务人员医疗质量管理情况作为医师定期考核、晋升的重要依据。

完善“以质为先”的绩效管理机制,也是实现《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医疗机构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探索推行“先诊疗后付费”“一次就诊一次付费”的前提基础。

附件:2023 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

目标一 提高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率

目标二 提高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率

目标三 提高肿瘤治疗前临床 TNM 分期评估率

目标四 降低住院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率

目标五 提高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率

目标六 提高住院患者静脉输液规范使用率

目标七 提高四级手术术前多学科讨论完成率

目标八 提高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完成率

目标九 提高静脉血栓栓塞症规范预防率

目标十 降低阴道分娩并发症发生率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医联体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健康为民 体验提升”案例征集 加入
  • 第九季管理奖官方群 加入
  • 全院血糖管理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管理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医院SPD创新管理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