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学习应掌握的原则

2023
05/16

+
分享
评论
何裕民
A-
A+

因此,学习中医,必须坚持知行统一原则,既要克服轻视理论和书本知识,仅把中医治疗看作纯粹的经验,热衷于收集验方验案,依样画葫芦,而忽略理论学习的经验主义倾向;又要反对轻视临床实践,以为学好理论,能讲得头头是道,便可包治百病,对临床实习采取轻率不重视的本本主义态度。

学习方法是一般学习原则指导下的心智操作,学习原则则是具体学习方法的抽象和概括。本节拟结合中医专业的特点先介绍一些基本的学习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 

学习是一个过程,循序渐进是指按学科本身的内在逻辑关系和学习者的智能条件,有系统有步骤地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一般到特殊的学习原则。循序渐进是最基本的学习原则。这可溯诸宋朝大思想家朱熹,他指出:“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大凡学有成就者都遵循和强调这一点。巴甫洛夫告诫青年,“要循序渐进,循序渐进,再循序渐进,你们从一开始工作起,就得在积累知识方面养成严格循序渐进的习惯。”就中医学习而言,它是一个内在有着较为严密逻辑和递进关系的体系。一般的教学程序,正是按照这种逻辑上的前后衔接安排的。有的低年级同学对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不感兴趣,刚入校不久,便急切地想学习怎样看病;或中药还没学好,就拼命地死背方剂。这些做法都是违背循序渐进原则的,急于求成而常常事与愿违。学习中医并无一蹴而就的捷径。只有扎扎实实,循序渐进,打下宽厚而坚实的知识基础,才能为以后的发展创造条件。

2、学贵深思原则

孔子治学有句名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其后,许多学者大多强调“精思”、“深思”是“读书之要”。清朝著名学者焦循说:“学贵善思,吾生平最得力于‘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八字”。爱因斯坦(Einstein,A)指出:“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清代名医程国彭则总结自己学习医学时说:“凡书理有未贯彻者,则昼夜追思,恍然大悟,即援笔而识之。”

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记忆和思维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记忆是思维的基础,而思维则能促进记忆。大脑不可能记住感官还没有完全接受的事物。对没有真正理解的抽象的理论知识,记忆的效果也不好。因此,专业学习中要避免在对含义不甚理解的情况下,一味只知死记硬背。要善于开动脑筋,“潜思默想,究竟其间意义。”(李梃《习医规格》)力求对所学内容的精神实质有所了解,然后再熟读一些重要内容,以强化记忆和帮助进一步领会和掌握。

3、选择挈要原则 

选择第一流的书籍,在学习中注意抓住要点,提纲挈领,是学习的又一重要原则。培根(Bacon,F)说过:“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说:“五经,二十一史,藏十二部,句句都读,便是呆子;汉魏六朝、三唐、两宋诗人,家家都学,便是蠢才。”因此,学习时要善于选择好的课本和书籍,吃透它,消化它。而后可兼及其他以资参考比较,切忌朝李暮王的看了一大堆书,但只都是浮光掠影,囫囵吞枣。

除选择好书外,学习中还须善于抓其旨綮,提纲挈领。郑板桥认为,一部《史记》百三十篇中,最精彩的是《项羽本纪》。其中最佳的又是“钜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几段,只需对这几篇“反复诵读”,而无须篇篇都精。这说法虽有偏颇之处,然其所体现的原则却是值得借鉴的。中医教材中并不是每一章节都同等重要,即便重点章节,也决非每句话皆须熟读记住。为了说明问题,教材和教师授课时对一些基本内容,包括定义、概念和观点等常广征博引。对于引证内容一般只须了解即可,而对所阐述的基本知识,却须深刻理解,吃透记住。只有能抓住要点,提纲挈领,才是善于学习的人。

4、博中求专原则

学习心理学认为,知识的广博,有助于增加灵活性和深度,有利于激发创造性思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趋综合化、一体化发展,通才取胜已成为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中医人才的博学,更是医学研究的复杂性和中医现代化的紧迫性所决定的。然而,博并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也不是要博学者成为“样样懂,样样松”的“百事通先生”。做学问都有一个精与博的辩证关系。合理的中医人才知识结构一般认为就是在博的基础上求精,求专。博离开了精就会变成杂,精离开了博就会变成了孤。因此,有人把博比作弓,专喻为箭;只博不专,弓便无用;只专不博,箭飞不远;只有既博又专,才能弓响箭飞,准确中的。故博中求精,博专结合是中医学习的一个原则。

在中医学习过程中怎样处理精与博的关系呢?属于基础理论部分的,必须要达到精通、精纯的程度;非基础部分的,但直接或间接与本学科有关的,以及一般知识,便当博览,要广泛地涉猎。具体而言,只有把中医基础课程学通学精,学习各门课程才能驾轻就熟;只有把《内经》、《伤寒论》学好了,涉及临床才能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5、智能并举原则

学好中医,离不开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思想偏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忽略能力的培养。高等中医教育领域这一问题也较为严重,以致不少同学只是重视学习书本上现成的知识,而忽略发展自己的各方面能力。事实上,知识和能力在人的学习成长过程中有着辩证关系。能力是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而知识则在能力指导下“活化”;没有知识的濡养,能力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样没有能力的发展,知识也是僵化的。两者互相依存,缺一不可。在学习过程中,能力作为一种能动的、富有创造性的因素,显得十分重要。知识则在科学发展中不断被深化、被修正、被淘汰,始终处于流动状态中。如果只会积累知识,则将成为鲁迅所讥讽的“书橱”。作为中医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着重注意自学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科研能力、操作能力、应急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能力的发展至少要与知识的积累同步增长。

6、知行统一原则

知和行的关系,历来是认识论和学习理论上的重要问题。明代哲学家王阳明首先倡导了“知行统一”观。所谓知行统一,就是在学习中要把书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亦即通常所说的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技术,学习医学知识的目的就是运用临床。前苏联医学家包特金曾指出:“医学是一门科学,它能给我们丰富的知识,但这种知识本身还不能使我们具有在实践生活中运用它的能力。”如关于王叔和所论述的脉象,即使教师讲得清晰透彻,实践中不亲自体会一番,是永远掌握不了的。当代名医金寿山教授在总结他的治学经验时说:“临床决不可少,脱离临床的理论是空头理论,即使讲得头头是道,耍的是花枪,中看不中用。”因此,学习中医,必须坚持知行统一原则,既要克服轻视理论和书本知识,仅把中医治疗看作纯粹的经验,热衷于收集验方验案,依样画葫芦,而忽略理论学习的经验主义倾向;又要反对轻视临床实践,以为学好理论,能讲得头头是道,便可包治百病,对临床实习采取轻率不重视的本本主义态度。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循序渐进,中医学,原则,掌握,学习,知识,中医,理论,思维,基础,逻辑,医学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