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在人工气道管理中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有针对性地对气道进行湿化,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加强心理护理,这样不仅有利于患者的早日拔管同时提高了病人的生命质量,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人工气道是指为保证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空气或其他气源之间建立的有效连接。它不仅用于机械通气,也用于气道分泌物的引流。一方面人工气道对危重患者的抢救和病情康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人工气道的建立也破坏了呼吸道原有的解剖结构和正常功能,对患者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做好人工气道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预防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减轻对患者的生理创伤和心理影响,使人工气道的治疗效果得以最大程度的体现。
管理与护理
1、加强病情观察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测量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和血氧饱和度,听诊双肺呼吸音可判断有无气管插管移位、气胸、肺不张、肺炎等。
(2)观察患者意识状况变化:观察患者意识障碍程度,瞳孔对光反射以及对疼痛刺激的反应,若有改变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若患者出现神志不清、烦躁不安、发绀、鼻翼扇动等,多为缺氧、二氧化碳潴留所致,病因多为气道阻塞,应随时保持气道通畅。
2、环境的管理
最好将患者置于有空气净化设施的病室内。如在普通病房应安置在单间,每日要定时开窗通风换气并每日以有效氯溶液擦拭地板及桌面2次 日,空气消毒2次日。限制探视与陪护,减少病室内流动人员。进入室内者应戴好帽子、口罩。谢绝上呼吸道感染者入内。应保持病房温度在18℃~20C,湿度在50~60%,使患者处于洁净、舒适的环境中。
3、气道有效湿化
建立人工气道后上呼吸道失去加温及自我湿化功能,此时周围空气比较干燥,会导致黏痰黏附于气道内,严重影响呼吸功能,降低氧疗效能,甚至导致二氧化碳潴留,加重缺氧,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有效的气道湿化是保证呼吸通畅和预防肺部感染的根本,其可维护呼吸道黏膜纤维正常生理功能,保持呼吸道恒定温度及湿度,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管道通畅。注意观察患者痰液情况,分泌物稀薄、无明显咳嗽说明湿化程度理想,如果痰液过分稀薄且频繁咳嗽、肺部出现痰鸣音说明湿化液过量,需要及时调整。气道湿化一般可用生理盐水通过超声雾化器吸入,每日3-4次,气管切开者每日可用生理盐水、糜蛋白酶、地塞米松、硫酸庆大霉素做气道湿化,每日2~3次,痰黏稠者可适当增加次数。
4、气囊的管理
人工气道的气囊充气后,压在气管壁上,达到密闭固定的目的,保证潮气量的供给,预防口腔和胃内容物的误吸。但如果气囊充气过大,压迫气管粘膜过久,会影响该处的血液循环,导致气管粘膜的损伤,甚至坏死。应每隔6-8h放气囊一次,每次5~10min,放气囊时必须清除气囊上滞留物并吸净气道内分泌物。
5、气道分泌物的吸引
建立人工气道后的患者,咳嗽反射降低咳痰能力丧失。因此人工吸引成为清除气道内分泌物的唯一重要方法,是气道管理中重要的技术之一。
①要有效吸痰;
②要适事吸痰;
③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
6、心理护理
护士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向其耐心细致解释并给予精神安慰,增加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向患者说明呼吸机通气的目的与配合的方法和技巧,观察并及时询问患者的切身感受,积极与患者交流,降低其恐惧感,对意识清醒或烦躁不安,含管耐受差的患者尤应加强心理护理,同时注意患者肢体的约束使用镇静剂,防止意外脱管或者管道移位的发生。
人工气道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机械通气的疗效。因此,在人工气道管理中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有针对性地对气道进行湿化,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加强心理护理,这样不仅有利于患者的早日拔管同时提高了病人的生命质量,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王颖.机械通气时人工气道的护理进展.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2,1(147):62-63
[2]陈巧雅.李冠湘.舌癌切除术后人工气道的护理.当代护士,2020,27(7):76-77
[3]芦义红.高血压脑出血后机械通气期间人工气道的护理要点分析.临床护理,2017,15(22:):248-249
[4]荆桂荣.人工气道呼吸机通气的临床护理.临床护理,2013.11(22):696-697
作者:张园 单位:延安大学咸阳医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