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造质谱的历史最早可回溯到北京分析仪器厂,上世纪60-70年代中国曾造出地质分析用的磁质谱,90年代后进口之门打开,造不如买成为主流,中国自己造的质谱从市场上销声匿迹,所有质谱都是国外产品。
文章来源于精准家,作者BiomedLink
质谱仪的诞生,跟科学发展和应用紧密相关。
世界最早的质谱仪诞生于1910年,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Cavendish)实验室的汤姆逊(Thomson)研制出了第一台现代意义上的质谱仪器,汤姆逊用这台仪器首次发现了同位素的存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质谱进入了实际应用领域。首先是美国的原子弹制造计划,需要大量的235U,使质谱仪进入了军事科学领域。
之后石油工业也将质谱用于定性。随着有机质谱迅速发展成为测定有机化合物分子量和结构的强有力工具。在药物研究、临床、环境、地质和生物技术等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
2002年,飞行时间质谱技术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评奖委员会认为这项技术在临床诊断领域具有非常大的应用潜力。
让很多国人看到了质谱在医学检测的应用前景,中国临床质谱从此揭开序幕,诞生了一批领军企业。
01、重庆拓普(原厦门质谱)
何坚,是厦门大学机电系教授、厦门质谱的创始人。何坚当时师从我国质谱仪器专家季欧(1935-2000),季老是分析仪器高等教育的开拓者,主编了中国第一部质谱学专著《质谱分析法》,参与研制中国第一台同位素质谱,厦门大学科学仪器工程系的创办者,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分析仪器人才,为我国质谱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何坚 厦门大学机电系教授 厦门质谱创始人
2012年6月,何坚教授和几个同校老师共同创立“厦门质谱”,立志质谱分析的科研转化。从技术渊源上讲,厦门质谱传承了厦门大学数十年质谱技术的研究经验与成果,具有非常强的自主研发能力。
2014年8月厦门质谱就推出了全二维气相色谱/快速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GC-TOFMS);
2015年6月厦门质谱又推出了MALDI-TOF( microTyper) MS,一时成为发展势头最好的国产质谱公司之一。
但之后因股东之间的纠纷,厦门质谱解散,资产整体转让给重庆拓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02、毅新博创
毅新博创创始人、董事长马庆伟本科时学的是生物科学,这时候的大背景是生命科学在临床应用有着非常好的前景。在这样的背景下,马庆伟一直希望能够运用所学踏实做一些事情。
2002年,飞行时间质谱技术获得诺贝尔化学奖,马庆伟受到启发,认定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仪器,在临床领域有很大作为空间。他果断放弃了投行的“金饭碗”,加入毅新博创担任总裁一职。
马庆伟 毅新博创 创始人&董事长
当时用于临床的生物仪器在市场上几乎是个空白。毅新博创凭借几位技术负责人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产业背景,在微生物学、肿瘤学、免疫学、无创产前检测等领域有着强大的产品研发实力,再加上一批有闯劲的年轻人加入了研发队伍。
历经8年,毅新研制出国内首台飞行时间质谱,获科学仪器新产品奖。2014年6月Clin-ToF得到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的注册证书。
图:Clin-TOF II
之后,毅新博创以Clin-TOF为载体进行了一系列高水平科研。Clin-TOF II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分辨率,实现了一机多用,一台机器可同时满足基因组、微生物组、蛋白多肽组等多应用领域检测,技术完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实现飞行时间质谱与微量元素质谱双轮驱动。
2019年初,公司自主研发的Clin-ICP-QMS-I通过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医疗器械认证。
2021年,毅新推出中国首款三重四级杆微量元素分析质谱仪-Clin-ICP-QMS-II,是临床微量元素检测的最佳平台,也是目前唯一可实现一台机器检测多种元素及其同位素的平台。
近两年,毅新与岛津达成深度合作,毅新的核酸质谱(GENE TOF)在非临床领域由岛津独家代理销售。此外,毅新还与康圣环球达成全面战略合作。
03、谱育科技
谱育科技成立于2015年,是聚光科技的子公司。早在2006年,聚光科技就组建了一支核心研发团队,多年来专注于质谱、光谱等分析仪器的设计开发、应用等工作。
2011 年,科技部首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系统的研制及其在痕量有机物分析中的应用”立项,谱育科技研发团队承担了该项目的仪器研发及产业化工作。
2015年,这支技术精良的研发团队独立出来,技术总工俞晓峰凭借丰富的经验带领公司实现了谱育科技在质谱领域的重大突破。
俞晓峰 谱育科技副总经理 谱聚医疗总经理
图:EXPEC 5210 LC-MS/MS
2019 年 7 月,公司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商品化的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EXPEC 5210 LC-MS/MS,及其他用于复杂基质中痕量有机污染物检测的高端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分析仪,并顺利通过之前的立项验收。
在质谱领域,谱育科技掌握了离子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四极杆等多个产品技术平台,推出了ICP-MS产品、GC-MS产品、LC-MSMS产品、飞行时间质谱等多个产品系列。
04、禾信仪器
禾信仪器的创始人周振,毕业于厦门大学科学仪器与精密机械系,之后取得了厦门大学分析化学、德国吉森大学应用物理双博士。又先后在德国重离子加速中心(GSI)、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ANL)从事质谱仪研制工作。2004年,学业有成的周振回到祖国,在广州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专业质谱公司——禾信仪器。
周 振 禾信仪器 创始人
图: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 (简称: GGT 0620)
2008年到2018年,禾信的质谱仪器从一台样机发展为参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重要仪器。其产品及服务高度聚焦于大气环境监测领域中的 PM2.5(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微米的气溶胶颗粒物)、VOCs(指挥发性有机物)和O3(臭氧)监测,目前主营3个系列的产品——SPAMS 系列、SPIMS系列和AC-GCMS-1000。
05、融智生物
融智生物的联合创始人,周晓光博士是资深质谱专家。有着近30年的质谱仪器研发及研发管理经验,曾就职于美国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美国应用生物系统公司、中科院北京基因研究所、中科院半导体所等单位;参与或管理过多种商品质谱仪的开发,且所开发的产品基本属于世界首台商品化质谱仪。
周晓光 融智生物 董事长&CTO
另一位联合创始人,李运涛博士是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传感器、生命科学检测仪器,拥有十余年的生命科学仪器的研发、销售和管理经验。
李运涛 融智生物 联合创始人&总经理
两位仪器专家于2013年成立了融智生物,专注于生命科学分析仪器设备、耗材及解决方案的研发、生产、销售。
图:QuanNUA核酸分型质谱系统
2021年,融智生物发布了自主研发的QuanTOF新一代宽谱定量飞行时间质谱,该仪器实现了宽质量范围内保持较高分辨率和灵敏度,大幅提升定量检测性能,检测分子范围更广,包括空气中的污染物、食品中的农药残留等,可应用在食品安全中危害物残留分析、环境有机物分析、生物标记物精确定量分析及抗体分子分析等领域。
06、苏州安益谱精密仪器
安益谱精密仪器有限公司创办于2016年,是苏州市高新区领军人才企业。创始人张小华和团队一起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创业的伙伴是北京理工大学的归国“青千”徐伟教授。
张小华 安益谱 创始人
图:Anyeep 7700 单四极杆GC/MS
谈到进入质谱行业,张小华表示“很偶然”。2004年在吉林大学就读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的张小华,经导师推荐进入质谱十一五课题项目中,参与硬件制作,由此踏入质谱行业。
毕业后的他留在计量院工作,随后为了将科研项目产业化,他进入普析通用,花了5年的时间专注于四极杆GCMS产业化。项目完成后,张小华选择前往复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因此离开了普析通用,并在毕业后创办了安益谱。
07、瑞莱谱
成立于2019年的瑞莱谱专注于临床质谱领域的研发和创新。在创办瑞莱谱之前,创始人郑毅已经在质谱领域耕耘了十余年,是中国最早一批探索质谱技术应用的行业先行者。
郑毅 瑞莱谱 创始人&董事长
正是这段探索经历让他从一名研发工程师成长为公司高管,奠定了扎实的技术积累和商业认知,实现了从技术人员到管理者的转变。但他的雄心不止于此,他希望找到一个新的战场,一个有机会绕过国际巨头先发优势封锁,将质谱技术做到世界第一的应用领域,他瞄准了临床质谱这个尚未被耕耘过的领域。
在起步阶段,瑞莱谱选择从市场教育比较完善的妇幼微量元素检测切入。团队基于从研发到量产的丰富经验,用一年多时间推出国内首台原研微量元素分析仪ICP-MS Inspector SQ60,以其优美的线条外观、易于操作的后期维护工艺、简便的前处理操作及强大的通量等优点,获得了众多业界相关人士的关注。
图:ICP-MS Inspector SQ60
并且,瑞莱谱自主研发的ICP-MS于2022年实现了全自动流水线操作,解决了临床质谱操作复杂、对操作人员要求高等限制,让质谱技术成为检验人员手上的一把利刃,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08、莱伯泰科
谈起自己与ICP-MS的渊源,莱伯泰科创始人胡克用一句话概括:学的是ICP-MS,博士论文是ICP-MS,博士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是制造ICP-MS。
胡 克 莱伯泰科 创始人
1987年,到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胡克,师从全球ICP-MS发明人Robert Samuel Houk教授,开始了第二代ICP-MS的搭建,目标是解决当时ICP-MS在应用上的实际问题。胡克研制的第二代ICP-MS,申请了两项发明专利、发表5篇学术论文,并且帮助后续10名博士生完成课题,发表数十篇论文。毕业后的胡克进入美国的TJA公司,研制商品化ICP-MS,胡克带领团队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就成功完成目标,推出美国公司的第一台ICP-MS。
图:LabMS 5000 ICP-MS/MS
为减少创业之初资金投入的压力,胡克创立莱伯泰科最初只做自动化前处理产品。如今莱伯泰科进军ICP-MS市场,因为ICP-MS经过三代应用研究,现已进入了医疗诊断的新领域,而精准诊断是精准医疗的前提,发展前景广阔。
莱伯泰科从2018年开始筹备ICP-MS研发团队,2019年8月8日研发工作正式启动,于2021年5月20日推出莱伯泰科的首款质谱仪——LabMS 3000 ICP-MS(目前已更新至LabMS 5000 ICP-MS/MS),标志着莱伯泰科成为高端质谱的研发制造企业,并且同其已积累的前处理仪器融合,具有多路高通量进样,样品前处理和ICP-MS一体化的特点。
展望我国质谱发展
中国造质谱的历史最早可回溯到北京分析仪器厂,上世纪60-70年代中国曾造出地质分析用的磁质谱,90年代后进口之门打开,造不如买成为主流,中国自己造的质谱从市场上销声匿迹,所有质谱都是国外产品。
由于这个历史原因,部分国内用户对高端分析仪器,存在进口必然优于国产的刻板印象,使国产相关产品在市场推广过程中遭遇重重困难。而目前已有部分国产技术研发取得成功,尤其是质谱技术,加快缩短了与进口的差距,且国内市场需求日益增长,越来越多的仪器企业在质谱等产品上加大投入。
因此,我们要给予国产品牌更多、更公平的市场参与机会,助力我国分析仪器的自主研发能力和技术实力的提升,从而不断实现从0到1的突破。
参考资料:
1.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10604/582009.shtml
2.http://www.clinicalms.com.cn/news_show/640.aspx
3.https://www.bimba.pku.edu.cn/wm/xwzx/xwlx/xyxw/426714.htm
4.https://www.instrument.com.cn/zt/xiamenMS
5.https://www.bimba.pku.edu.cn/wm/xwzx/xwlx/xyxw/426714.htm
6.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20617/620643.shtml
7.https://www.vbdata.cn/44716
8.http://www.sinospectroscopy.org.cn/readnews.php?nid=76700
9.https://www.antpedia.com/news/03/n-2337803.html
10.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21101/637723.shtml
11.https://ibook.antpedia.com/x/629264.html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