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科技创新文化节】学科提升工程巡礼03丨重医附一院骨科:在为生命护航的征途中,创造一个个医学奇迹

2023
03/24

+
分享
评论
重医附一院
A-
A+

提到学科未来的发展,重医附一院骨科主任黄伟教授这样说道,“医学还有很多问题尚未解决,留给我们的挑战还有很多。”

开栏语:重医附一院党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党建业务深度融合,创新提出“九大工程”发展战略,不断引领和推动医疗技术、人才队伍、学科建设等方面大跨步向前发展,全力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为建设新重庆奋进发力。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人才·科技创新文化节”来临之际,特推出【学科提升工程巡礼】专栏,让我们一起走近重医附一院的这些优势学科,了解他们臻于至善,不断攀登医学高峰,为人民生命健康保驾护航的无畏征程。

从1958年建科,到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核心单位,重医附一院骨科始终追随西迁前辈们的足迹,不断攀登医学高峰,在为生命护航的征途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医学奇迹。

38191679613583202

为生命拼尽全力

 特色技术屡开国内国际先河     1961年7月的一天,菜园坝煤场的董师傅工作时不小心,右手臂被卷进了卷扬机里,不但断口不齐,而且附带周边皮肤撕裂,更要命的是煤炭灰和着渗出的鲜血把受伤的地方染得黑乎乎的……     “一定要挽救他的这只手!”尽管从未做过断肢再植,不但没做过,就连国内仅有的相关文献上也没有这样的案例,时任重医附一院骨科主任的吴祖尧教授依旧下定了决心。     吴祖尧教授迅速召集邱德润、安洪等科室骨干医生准备手术。清洗创面、去掉坏死的部分,找出细小的血管、肌腱……经过吴祖尧教授的精心手术和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董师傅的右手再植成功,很快恢复了健康,并且能提起一定的重物。在有记载的骨科治疗史上,这是中国第一例成功的断肢再植。     无论何时,都要为生命拼尽全力。重医附一院骨科人追随前辈们敢于争先的步伐,开展的特色技术屡开国内国际先河。   44451679613583285

吴祖尧教授(左一)指导实验  

外科微创化,是现代医学的一大重要趋势。从21世纪初,重医附一院骨科开始对这种技术进行孜孜探索。2002年,蒋电明教授团队与合作单位研发纳米羟基磷灰石PA66骨修复材料,是重庆医科大学首个863项目,临床运用并转化系列产品年产值近亿;2005年,骨科主任黄伟教授团队在国际首创改良前外侧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及系列研究,将国人设计的手术入路推向世界;2006年,黄伟教授团队又在国内率先开展保留后交叉韧带的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术,与7个国家联合研制了全球首款融入国人数据的全膝关节假体和工具,获得FDA和EU认证;2015年,胡侦明教授团队在脊柱微创手术和脊柱内镜手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和中华医学科学奖二等奖;2019年,倪卫东教授、郭书权教授、罗刚教授等自主设计跟骨骨折微创治疗牵引环,获得新型专利认证,实现三维牵引和复位以及跟骨骨折微创治疗的重大突破……   

如今,重医附一院骨科又率先在西部地区开启机器人辅助手术时代。2020年,骨科黄伟教授完成中西部首例Mako机器人辅助下全髋关节置换术;2021年,完成了中西部首例Mako机器人辅助下全膝关节置换术;并参与国产鸿鹄骨科手术机器人的研发,获得长江INS-智能机器人系统研发项目“研发专家”称号。2023年1月,骨科副主任税巍完成重庆首例“天玑”机器人辅助下跟骨微创经皮螺钉内固定术;2月,骨科副主任郝杰完成院内首例“Mazor X”机器人辅助下脊柱后凸畸形截骨矫形手术。   82991679613583366

在机器人辅助下开展手术

至今,重医附一院骨科已完成各类机器人辅助下的骨科手术100余例,启动中西部首个骨科手术机器人培训,全面迈进智能化、精准化、微创化的机器人手术时代。     此外,作为重庆市级创伤中心的牵头单位,重医附一院骨科在国内乃至国际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灾害等紧急医学救援中,担当重庆市医疗界的先锋队。2008年汶川地震,骨科接受灾区伤病员129人,对110例伤员进行手术治疗,创造了“零截肢、零院感”的群体伤抢救记录。2015年尼泊尔地震,骨科及相关科室派出8队员参加中国政府医疗队,前往重灾区杜力克地区参与医学救援,骨科副主任罗小辑教授因贡献突出获得重庆市政府、重庆市卫生健康委授予的个人二等功。  

让生命得到更多照护、术后加速康复临床研究引领前沿

微创化让患者在手术治疗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对身体的创伤。术后加速康复计划(ERAS)则是采用一系列围手术期优化措施,尽可能保护重要器官功能,从而促进患者术后康复。让生命得到更多关照,从2016年起,重医附一院骨科就全力推行加速康复计划。

唐婆婆是重庆本地人,出生于1907年2月,2019年2月在家中方凳上摔下,导致右侧髋关节股骨颈骨折。2月20日,唐婆婆被家人送到重医附一院,住进了骨科病房。

考虑到唐婆婆已经有111岁高龄,如果采取保守治疗,存在很高的感染风险乃至危及生命,重医附一院骨科主任黄伟教授决定为她实施右侧的髋关节置换手术。

2月25日早上9点,手术开始,黄伟教授利用微创技术,帮助唐婆婆置换了髋关节。整个手术过程中,患者血压平稳,手术时长仅30多分钟,术中出血也只有50毫升,创口只有8公分。随后,唐婆婆被送入了手术恢复室,手术完全结束后5分钟已经开始恢复意识。手术后10分钟,唐婆婆睁眼并与医生交流。

手术后不到3小时,医生们再次评估了唐婆婆的各项指标。随后,大家一起帮助唐婆婆站立起来,查看唐婆婆的肌力情况。一周后,唐婆婆达到各项康复指标,顺利出院。

39121679613583471

111岁高龄老人,术后不到三小时站立

据相关资料显示,为如此高龄的患者实施髋关节置换手术,这在世界上都很罕见。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更何况111岁高龄的老人。术后不到3小时站立,术后一周内出院,唐婆婆如此迅速的康复正是得益于手术后加速康复计划。

“手术后加速康复计划既可以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又可以提高医院床位使用率,节约医疗资源,实现医患双赢。”黄伟教授介绍。

目前,重医附一院骨科在手术后加速康复领域的临床研究处于全国领先水平,2017年成为国家“创建骨科手术加速康复围术期血液与疼痛管理示范病房”;2019年成为国家“年度改善医疗服务创新科室”;2020年成为首批“国家卫生健康委加速康复外科骨科试点医院”,中华医学会首批“关节外科加速康复全国示范中心”;2021年获得“国家卫健委2018-2020全国改善医疗服务先进典型医院(科室)”表彰。

引领技术的进步,更播散技术的火种。重医附一院骨科手术后加速康复计划团队将先进的技术与成果向基层医院推广,让更多的老百姓得到实惠。目前开展手术演示、查房、授课等各类推广活动118次,培训相关医护人员超60000人,为周边区域省市、区县基层培养一批业务水平较高的技术骨干90余名,加快推动骨科诊疗的规范化、同质化。

为生命寻求突破、 不断提高国内外学术影响力 

在科研中为生命寻找新的突破,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近年来,重医附一院骨科在不断精进医疗技术的同时,不断钻研临床和基础研究,提高在国内外骨科学术领域的影响力。 骨关节炎是最常见的关节退行性疾病,据预测到2030年,全世界的人口里有35%左右的人群可能患有骨关节炎。传统的治疗手段,无论是早期的药物控制,还是后期的手术关节置换,都只能做到延缓发病进程而无法彻底治愈。 能否在患者早期提前介入延缓和改变骨关节的进程?黄伟教授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崔文国教授团队,创新性地构建了兼具“自更新”水合润滑功能和维持细胞稳态作用的可注射脂基-水凝胶微球。将水凝胶微球注射到关节部位,当微球表面发生磨损时,内部携带药物的脂质体会被释放出来,形成“自更新”水合润滑层,在关节面中提供持续稳定的润滑效果。与此同时,从微球中释放的阳离子脂质体能够通过静电相互作用靶向带负电的软骨,并通过激活细胞自噬来维持软骨细胞稳态,从而达到缓解软骨退变、延缓骨关节炎恶化的目的。 74991679613583549

该研究为生物润滑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策略,象征着世界医学难题——骨关节炎的治疗,取得了重大突破。2022年2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官网以《我国科学家研发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的水凝胶微球》为题进行了报道。

近年来,重医附一院骨科主持或参与多中心临床医学研究10余项,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国家863子课题2项、参与973课题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7项;发表SCI 论文329余篇,总影响因子达到1724.517分,2021年在全球发表骨科论文数最多的医院排名中,排名第8;参与撰写国际指南1篇,国家级行业标准、指南及专家共识30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其它知识产权27项;研究成果获得中华医学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 项,完成科研成果转化1项。

“以做精医疗技术、做兴科研教学、做强人才建设为战略核心,秉持学科有特色,带头人有特长,人才有储备的管理理念,从医疗品牌、医学教育、科学研究、学科团队、人才培养、社会声誉六条线同时推进,力争将学科纵向做深,横向做大,从而推进临床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提到学科未来的发展,重医附一院骨科主任黄伟教授这样说道,“医学还有很多问题尚未解决,留给我们的挑战还有很多。”

科室名片

重医附一院骨科成立于1958年9月,由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吴祖尧、汤邦君、朱苕华和陈妙顺等西迁来渝组建。经过数代人60余年的发展,在吴祖尧、谭富生、李怀先、安洪、蒋电明、黄伟6任科主任的带领下,骨科已发展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家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核心单位,重庆市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并牵头成立重庆市骨科学专科联盟并担任理事长单位。拥有6个市级医疗中心,包括重庆市脊柱外科中心、重庆市关节疾病诊治中心、重庆市手外科中心以及重庆市创伤中心等。

科室以微创人工关节置换术、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个性化治疗、上颈椎稳定手术、脊柱畸形矫形、脊柱肿瘤全脊椎切除重建术、复杂骨盆髋臼损伤的手术治疗、关节镜下多韧带修复术、臂丛神经损伤治疗和神经转移术等为特色技术,临床诊治能力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

来源 |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撰稿 | 龙利蓉 编辑 | 李丹 姜佳妮 审核 | 黄伟    周芳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重医附一院,机器人,科技,骨科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