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区域划分的流程,按程序做好个人防护,严格按防护规定着装,方可进入病区。
特殊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隔离,都在这里了!
特殊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主要是指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INI流感等,均属于我国传染病分类中需严格管理的乙类传染病,但是由于人群普遍易感染,且对健康造成的威胁明显,通常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隔离措施。
隔离措施
1.病人安置于有效通风的隔离病区或隔离区域内,必要时安置于负压隔离病区。
2.严格限制探视者,如需探视,探视者应正确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并遵守手卫生规定。
3.减少转运,需要转运时应注意医务人员防护;限制病人活动范围,离开隔离病区或隔离区域时,病人应戴外科口罩。
4.进入隔离区工作的医务人员应经过专门培训,掌握正确的防护技术;同时每日监测体温两次,体温超过37. 5℃及时就诊。
5.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区域划分的流程,按程序做好个人防护,严格按防护规定着装,方可进入病区。不同区域应穿不同服装,且服装颜色应有区别或有明显标志。
附:穿脱防护用品程序
(1)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①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衣裤→换工作鞋→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②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或防护服→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③为病人进行吸痰、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操作,可能被病人的分泌物及体内物质喷溅的诊疗护理工作前,应戴防护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2)脱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①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摘手套→消毒双手→摘护目镜/防护面罩→脱隔离衣或防护服→脱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②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③离开清洁区:沐浴、更衣→离开清洁区。
(作者:成婷 单位:延安大学咸阳医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