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院打通,应收尽收,抢救危重症,浙江省人民医院全力保障新冠患者救治

2023
01/14

+
分享
评论
浙人医
A-
A+

浙江省人民医院全院上下团结一心,克服重重困难,稳扎稳打,奋战一线。高强度的工作压力,高效率的技术担当,高标准的科学防控,我们敢于担当,更勇于挑战!

“急诊大厅现有一位82岁双肺感染,氧合差的患者。哪个重症病区有床位可以收?”

“6-5协调出一个床位,马上把病人送过来。”

在浙江省人民医院的重症床位协调工作群里,这样的消息此起彼伏,由医务部牵头,时刻不停协调患者分级分类收治。从2022年12月中旬以来,因疫情叠加冬季呼吸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高发因素,省人民医院急诊、呼吸门诊就诊人数骤增,需要重症监护治疗的患者数量同步持续攀升。

67861673650993205

非常之时需要非常之举。省人民医院迅速决定,打破“专病专科专治”传统模式,打通全院资源,统筹人力、物力和病区资源,应收尽收,抢救危重症患者。目前,医院朝晖院区重症病房(ICU)床位已扩展到213张,望江山院区ICU床位总数达到38张,还有100多张可转化床位逐步启用。“此外,全院所有病区80%的床位开放收治感染新冠感染患者!”副院长张大宏介绍。

NO.1、危重症救治,ICU、EICU扛起最重任务

作为危重患者救治平台,ICU第一时间承担起收治重症阳性患者的重任。在重症医学科主任孙仁华的带头表率和科学统筹下,ICU医护人员从未有过半分退缩。

35741673650993696

副主任洪军已经连续工作20余天,24小时手机不离身,每天只能睡五六个小时。“全院最严重的患者都在我们6-4、6-5病区,好多都需要进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持续血液净化治疗(CRRT)等,工作量比之前最忙的时候还多三倍以上。”

主任助理郑漾刚从新疆抗疫回来便立刻投入到6-9重症病区建立中。90岁的许老先生(化名)是病区第一位治愈出院的患者。他入院时为病毒性肺炎继发细菌感染,炎症指标高,血气提示呼吸衰竭,基础合并高血压。郑漾每隔一段时间就来确认他的状况。“老先生,您不用害怕,我们一直都在,您有什么不舒服我们都会第一时间赶过来!”经过一周积极治疗,许老先生各项指标好转,闯过生命的难关。

95091673650993919

在ICU不仅有医生的奋不顾身,亦有护士的义无反顾。身为组里最年轻的两名男护,刘大宝和汪王星主动接下上夜班的重担。刘大宝连续顶了两个夜班,拖着灌了铅似的腿在病房奔波忙碌,主动接管三名重症患者。汪王星满头虚汗仍在奋力抢救患者,抽血、打针、吸痰,做CRRT……一直忙到天亮才能稍微在椅子上靠坐一会,沙哑的喉咙已经说不出一句话。

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则担负着医院急诊危重患者的救治工作,已收治新冠重症患者30余人,同时承担其他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治疗。上周,李茜在急诊巡视筛查时发现一名刚入院的年轻女性昏迷不醒,血压低,是家人叫了120送来的。李茜凭着多年危重患者管理经验,对其病情已有大致判断,检查结果出来更是令她心头一紧。患者新冠感染并引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肝功能不全等一系列症状。李茜立即为患者进行紧急处理,并第一时间将她转入EICU,进行高流吸氧,纠正内环境紊乱,补液抗休克等治疗。经过五天抢救,患者终于清醒,平安转入普通病房。她年迈的父亲在床边对EICU医护人员连声道谢:“你们是我们全家的救命恩人啊!”

NO.2、分类收治,确保收治危重症患者

元旦之后,危重型患者人数急速上升。

“床位还是不够,患者一直在增加。”重症医学科主任孙仁华迅速安排具体分工,除两位副主任分别负责院内重症新冠患者的诊治及科室内重症患者的医疗工作,又分派五位重症骨干力量至新的重症病区承担病区主任及医疗组长,重症病区医疗组长均为急重症管理经历的医疗组长,并指定安排科室三位高年资主任医师一对一对接三个新重症病区的危重症患者治疗,大大提高重症医疗团队的规范化和同质化管理。

10台、20台、30台呼吸机全部就位!20台监护仪到了!20台微泵到了!40张电动床也到了!呼吸内科病区是医院内最早被战略调整为重症病区,在确保原有患者得到有效救治的情况下,病区短短一天之内迅速配齐重症患者抢救设备,并积极克服自身医务人员极度紧张的难题,全力调度,严格遵守ICU人员配比要求。

病区开放后,不断有重症患者被送到呼吸内科病区,病房里时常响起急切的呼喊声,“40床心率200了”“51床氧合又掉下来了,氧浓度已经调到100%”“30床需要急救,快”……医护人员迅速调整角色,开始新的任务。

23701673650994565

张大宏副院长表示,截止目前,朝晖院区共计腾空4个病区转化为重症病区,1个病区腾空作为次重症病区。此外,医院具备随时腾空另外病区作为重症病房的能力。医院全力增配呼吸机、监护仪、高流量给氧仪,药学部统一协调相关药品供应保障和药学服务工作,满足临床用药需求。

为了进一步加快ICU床位周转率,医院建立三级病床互转的ICU动态转运机制,形成“ICU病房—次重症病房—普通病房”相互流转机制,通过“相对集中、分类管理”,快速分诊、快速抢救、快速转入合适的专科,意味着更多患者可能获救。

NO.3、精锐组团,打造“火线”上的中流砥柱 

目前,医院各病区收治的患者平均年龄较大,且多数伴有严重的基础疾病。为防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更有力地做好救治工作,医院组建了一支医疗救治专家工作组,由重症医学科、急诊医学科、呼吸内科、感染病科、心血管内科等相关学科的高年资专家组成,全院危重症病例MDT讨论、会诊、咨询以及患者的日常诊断、治疗与康复等,都有他们的身影。

同时,专家组对重型、危重型患者“一人一策”,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张院长表示,截止1月11日,医院已开展高级别救治专家综合会诊近300次。全院联动,让患者在不同科室都能享受到同质化、标准化的科学救治。

66841673650994865

医院还安排专人巡查,一旦发现血氧饱和度≤93%或呼吸≥30次/分钟的患者,或者需要转ICU或重症病房的患者,会优先安排就诊以及协调转入,集中精力加以治疗。

张院长表示,“我们每日会对病区收治的患者进行梳理,只要达到出院标准,能出尽出,腾空新的床位收治更多有住院需求的患者。”

一直以来,浙江省人民医院同托管的八家县区级医院之间建有高效的分级诊疗机制,此次疫情更是突出了这种高效协同机制的优势,很多托管医院的患者在当地就已经预约办理了浙江省人民医院的床位,来到医院后直接入院,大大提高了病人收治的效率,减少患者住院等待时间。

放射科在努力克服困难、解决本院服务能力的同时,还通过远程影像会诊平台,向医联体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提供远程会诊服务,支持基层医院新冠肺炎的救治工作。从12月20日至1月11日,累计远程会诊数量860例,其中80岁以上130例,90岁以上46例,100岁以上1例。

NO.4、有呼必应,行政后勤组建突击别动队

疫情特殊时期,行政后勤助力临床、服务一线的工作力度也持续加大。为做好设施、设备和物资保障,采购中心加班加点多方联系购买渠道,与医院相关科室积极沟通,商议物资的储备和调控方案;后勤、临工等部门成立紧急服务突击队,对氧气管道进行抢修及升级改造,并新建一个液氧站,双倍扩容,保证临床用氧需求,维修人员则加强应急值守,主动对管道阀门等安全设施检测排查,全力保障医疗工作安全运行;保卫部加强全院巡查,既守护了医院整体安全,又维护了各个诊区、病房的工作秩序。

97321673650995255

除对发热门诊、急诊、重症等重点科室安排人力支援外,医院还着眼于提升医务人员个人救治能力。“我们一直在坚持对医疗、护理骨干进行重症技能培训,保证一旦需要新开病房,随时有医护团队可以顶上。”张大宏表示,自2022年12月初,医务部和护理部牵头开展呼吸机等重症技能培训,组建3批共计800余人的新冠重症预备医护团队,队员均经过理论培训和实践技能考核,对持续提升医疗应急处置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浙江省人民医院全院上下团结一心,克服重重困难,稳扎稳打,奋战一线。高强度的工作压力,高效率的技术担当,高标准的科学防控,我们敢于担当,更勇于挑战!

来源:杭加新闻

宣传统战部综合整理编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危重症,ICU,新冠,床位,急诊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健康为民 体验提升”案例征集 加入
  • 第九季管理奖官方群 加入
  • 全院血糖管理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管理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医院SPD创新管理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