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牙医被质疑过度医疗!牙医们该如何破解这个误会?

2022
11/21

+
分享
评论
三六九医才网
A-
A+

行业越是竞争激烈、内卷严重,那些遵守职业道德、操作规范的口腔人和口腔机构,最终才越有可能赢得利益和声誉的双赢。

过度医疗对医生来说是非常严厉的指控,如何准确鉴定是否存在过度医疗,一直都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活跃于社交网络的“网红”医生,一般都是对自己的职业操守非常自信的一群人。质疑大V医生的医德,不能光有勇气和冲动,更需要有确凿的证据。

1.牙医大V被质疑过度医疗

近日,行业著名的口腔医生黄建生教授,在发了一条给患者种牙的牙片微博后,被评论区一位网友质疑过度医疗。

45981668733760830

12481668733761491

黄医生对此做了具体回应,而质疑的网友据了解也是口腔医生。作为有着超过57万粉丝的著名牙医,黄建生教授的名声在口腔医疗行业内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可以说在此之前,从未有人在其微博下质疑过他的操作存在过度医疗嫌疑。

医生公开质疑同行过度医疗,需要勇气,也需要讲证据。面对黄医生的诘问,这位质疑的网友最终选择了删除评论,但并未做出回应和道歉,多少有些口服心不服的意味。

鉴定某项医疗操作是否属于过度医疗,是医疗行业的普遍难题,口腔医疗界更是如此。口腔医疗大多需要个性化治疗,它的很多操作无法做出具体的统一细致规定,不能“照方抓药”,而是“千人千方”。

更加防不胜防的是,不仅水平不佳的庸医和利欲熏心的“黑医”容易进行过度医疗,就是技术高超、能力突出的医生,也时常会有过度医疗的冲动,即为了炫耀技术、收集病例而对患者“小题大做”。

口腔医疗市场主体是大量的小型个体口腔医疗机构,其执业医师技术水平良莠不齐,部分牙医甚至都没有执业证书,相对更加容易出现过度医疗行为。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资本化的口腔连锁集团的门诊机构,在疏于监管和业绩诱因下,也偶尔会出现对患者过度医疗的丑闻。

2.如何破解过度医疗误会?

如果说医生圈子内对某项医疗操作是否属于过度医疗,往往是各说各话难以达成共识,那隔行如隔山,不懂医疗科学的普通群众,就更加难以确定什么是过度医疗了。

于是网上时常能看到患者的这种问题:“为什么牙医总是喜欢推荐做根管治疗,感觉拍完牙片就说要做根管,是不是为了赚钱?”

普通群众不知道的是,根管治疗又脏又累还不赚钱,全行业就没有喜欢做根管的口腔医生,这甚至可以说是口腔医生们的集体偏好。

不做根管,等牙齿完全坏掉后再做种植牙,对牙医来说百利而无一害,从医德角度来说也无可指摘,但患者在这一过程中会有更多金钱的损失。而尽全力为患者抢救、保留天然牙齿,是口腔医生群体的执业美德。

医患之间的误解,有时候就是这么深,被贴上了“暴利”标签的牙科更是医患关系的重灾区。

虽然不能否认部民营口腔机构利欲熏心,出于业绩考量喜欢给患者过度医疗,但随着新《医师法》对过度医疗的行为的重拳出击,任何正规执业的口腔医生,都会更加爱惜自己的羽毛和来之不易的执业证书。

需要警惕的,是口腔机构的业绩至上理念。口腔医疗具有浓厚的消费属性,但它最终属于严肃医疗范畴。随着行业竞争加剧,市场化运作的牙科机构或主动或备注加入行业内卷,为求生存和发展,谋求适当利润无可厚非,但逼迫旗下口腔医生以过度医疗的方式来为机构获益,无异于饮鸩止渴。

结语: 

正畸低龄化、“智齿拔掉后再给种牙”、一言不合就“剪绊舌”,这些都是近些年行业热议的牙科过度医疗行为。热议的背后,说明这些行为已成为行业的普遍操作。

但行业越是竞争激烈、内卷严重,那些遵守职业道德、操作规范的口腔人和口腔机构,最终才越有可能赢得利益和声誉的双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口腔,机构,患者,牙科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