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回扣,实质上是企业人为地拉开了药品的价格,用中间产生的差价,一部分用于刺激医生和店员开处方和卖药的积极性。
▍来源:赛柏蓝-药店经理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特约撰稿人:阳光老余
药品回扣,从医院转向院外药店了?
集采使医院药品回扣落了空
药品回扣,顾名思义就是制药企业的医药代表及社会品种代理人,以药品出厂价与中标价之间的差价,拿出一部分费用,给予开处方的医生和药剂科的相关人员。
三十几年前,医院是没有药品回扣一说的,药品的价格是在医院进价的基础上加成15%。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开具用药处方,那时医院里药品价格都很便宜,所以也就没什么费用。
九十年代后,国内一些制药企业看到外资药企在医院里做产品的学术推广,增加了产品的销售量。于是,这些药企也开始介入药品在医院里的临床促销,不过是以现金代替学术,把费用直接给到医生手中。
这样一来,有费用支撑的药品,销售量直线上升。基于此,其他生产企业纷纷效仿,医院里的“临床促销”(带金销售)也就成了一道独特而又亮丽的“风景线”,药品回扣则成了一个人人心照不宣的现象。
本世纪初,相关部门也三番五次出台政策,要刹住药品回扣这股歪风。但是,二十多年来,屡见不止,越演愈烈。
直到国家出台了医院药品零差价销售,接着就是1到8次大宗药品的带量采购(量价挂钩的集采模式),医院药品大幅度降价,彻底挤掉了医院药品中间的水分,使得医院很多大宗药品的价格低于院外药店同种药品的价格。
药店会成为接盘侠?
医院里的临床促销(带金销售),带动了医院周边药店的兴起。一些做药的人,哪怕房租再贵,也要想方设法在医院周边找一家门面开药店,盯着那些拿着医生处方前来找药的患者或顾客。
接下来,这些院边药店就会去采购这些药品,要么采用窜货的方式进购这些药,要么回收一部分患者手中的药品,来满足这些处方外流患者的用药需求。
还有一些厂家,一时敲不开医院的大门,就把想进医院的产品放在院外药店,然后组织医生开处方到他们指定的院外药店取药,由药店负责统方,医生凭处方照样领取药品的回扣。当然,院外药店经营这些医生处方外流的药品,毛利空间也比其他药品高得多。
如今,伴随着医院药品零差价及大宗药品的集采,医院药品的回扣空间逐渐被挤压。一些制药企业和部分做药人,或主动或被动把药品回扣的主战场从医院转移到院外药店。
依然由医生开处方到指定药店拿药,或直接把药品回扣留给院外药店或其他社会药店,由店员充当医生向患者或顾客推荐这些药品,药品回扣也同样留给店员。
时间一长,院外药店和其他社会药店就成了药品回扣的新战场,用来承接了一部分来自医院药房的“处方外流红利”。
实则套用了国家医保费
药品回扣,实质上是企业人为地拉开了药品的价格,用中间产生的差价,一部分用于刺激医生和店员开处方和卖药的积极性。
最终结果则是导致药品价格虚高,真正买单的还是医保,因为大多数药店里的药品都是可以走医保流程的。这样一来,医保卡里的钱就不能完全都用在居民医疗消费上。甚至还有一些药店采用偷梁换柱的形式,将好多不该走医保账户的药品或保健品,也纳入医保报销的范畴,尽可能将手中的医保卡当作万能卡来使用。
换个思路来看,也就意味着医保基金其中一部分就充当药品回扣来浪费了。
如今,有些省份已经对滥用医保卡亮起红灯,并出台一系列相对应的政策。哪些药品可以刷医保卡,哪些药品不可以刷医保卡,明确限定医保卡使用范围,并责成相关责任部门实时督察,从源头上减少或杜绝滥用医保卡这股歪风。
与此同时,监管部门还会对定点药店的药品价格进行严格审核。应该加成多少、为什么两个厂家同规格产品差价在一倍以上、有没有药品回扣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检查,督促零售药店合规经营。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