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在呼吸道病毒诊疗和控制中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在新冠疫情中,推动发病机制基础研究,加速临床快速诊断手段的研发,为临床疫情的防控实践与疾病预后的判断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钟南山、高福等最新判断
11月1日,在2022年“世界流感日”科普宣传与学术会议上,多位专家在会上提醒,应格外关注今年冬天的呼吸道传染病疫情。
“全球仍然面临着新冠疫情和流感疫情叠加流行的风险,特别是今年冬季。”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新冠疫情期间在流感防控的科学问题上,仍需加强攻关。
中国科学院院士董晨也表示,目前全球仍面临较高的流感和新冠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叠加流行的风险,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任重而道远。
“今年6月以来,欧洲出现新一轮禽间流感疫情,同时美国也出现前所未有的禽类感染H5N1疫情,存在极高的溢出并感染人风险。所以流感和新冠叠加,是我们今冬明春面临的非常大的挑战。”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指出,当前新冠疫苗接种水平逐步提高,但流感疫苗接种率却普遍偏低。
如何应对可能到来的叠加流行呢?
呼吸道病毒应成为传染病防控重点
钟南山指出,呼吸道病毒造成的疫情一旦暴发,往往会导致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进而成为全球传染病中防控的重点。
网上会议截图
关于如何有效应对可能到来的叠加流行,钟南山认为,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在呼吸道病毒诊疗和控制中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在新冠疫情中,推动发病机制基础研究,加速临床快速诊断手段的研发,为临床疫情的防控实践与疾病预后的判断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来自俄罗斯、英国等不同地区的学者共同认为,新冠疫情期间的防控经验值得借鉴,例如研制快速可及的诊断手段或将对防控流感疫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值得借鉴的还有在新冠疫情期间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近年来,我国在呼吸道病毒研究方面取得了标志性的系列成果。”董晨表示,基础研究在呼吸道病毒、病原学、结构生物学、免疫学、跨种传播与感染致病机制、临床救治、疫苗药物和抗体等方面取得进展,形成了较好的技术储备,可为流感的防控策略提供指导。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