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是指发生在卵巢的恶性肿瘤性疾病,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妇科肿瘤介绍
近年来靶向药研究越来越多,几乎所有恶性肿瘤都有靶向药物治疗可选,针对妇科恶性肿瘤更是如此。妇科肿瘤包括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宫颈癌等,2020年WHO的女性相关癌症统计如下。
2020年中国女性癌症新发病例数前十的癌症类型
2020年中国女性癌症死亡病例数前十的癌症类型
接下来本文将为大家简单介绍各项妇科肿瘤,以及相关的基因检测方法。
卵巢癌
卵巢癌是指发生在卵巢的恶性肿瘤性疾病,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卵巢癌以上皮癌最多见,其次是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其中卵巢上皮癌死亡率占各类妇科肿瘤的首位,对女性生命可造成严重威胁。
临床表现
卵巢癌早期常无症状,晚期主要有下腹不适、腹胀、食欲下降等消化道症状。
部分患者可出现消瘦、贫血等表现,有内分泌功能的肿瘤可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或绝经后出血,不同组织学来源的卵巢癌症状略有不同。
危险因素
饮食习惯,高脂肪饮食患卵巢癌的风险显著增加;
生殖相关因素,据估计每次妊娠将减少10%的卵巢癌发生危险率;
年龄因素,卵巢上皮癌常见于50岁以上的女性;
遗传因素,携带有突变型BRCA1和BRCA2的妇女,其卵巢癌的发病风险上升10%-50%,且发病年龄较低。
治疗方式
包括手术切除、药物治疗和放射治疗等,总体预后较差。
宫颈癌
宫颈癌,也称为子宫颈癌,是发生在子宫颈部位的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道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是该病发生的最主要危险因素。
可以通过定期筛查和注射疫苗预防宫颈癌。早期宫颈癌治愈率高,预后相对好。
发病现状
趋于年轻化:<35 岁的患者比例扩大为近7倍(80年代4.8%,2000年34.1%)。
高发病率:我国宫颈癌发病率世界第二,每年新增13.2万。
高死亡率:我国宫颈癌发病和死亡人数约占世界1/4。
临床表现
处于不同疾病时期的宫颈癌患者,临床表现差别很大。早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但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会有接触性出血、异常阴道流血等症状,随后由于肿瘤的增大,压迫和侵犯临近器官组织而出现相应症状。
危险因素
HPV感染是导致宫颈癌最主要的原因,其他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抽烟、多个性伴侣、性生活开始过早、多孕多产以及免疫功能缺陷性疾病等。
病理分型
鳞状细胞癌:占宫颈癌总数的80%-90%。 腺癌:占宫颈癌总数的10%-15%。
预防治疗
宫颈癌预防非常重要,宫颈癌癌前病变临床治愈率几乎达到100%。早期宫颈癌5年生存率超过80%;晚期宫颈癌的5年生存率仅5%。
目前,宫颈癌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放射治疗(放疗)、化学治疗(化疗)、靶向治疗以及免疫治疗。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恶性肿瘤,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死亡率仅次于卵巢癌和宫颈癌,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且年轻化趋势。
疾病分型
传统分型方式有Bokhman分型,WHO病理分型。然而由于传统分型的问题(如:重复性低,对应性差,未考虑异质性,指导性差),已无法满足临床需求。
新版的TCGA分型的出现为子宫内膜癌的诊疗提供了强大支持。
NCCN指南和子宫内膜癌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年版)建议Lynch综合征筛查,分子分型检测。
临床表现
白带增多,盆腔区域疼痛,痛经,月经过多。
治疗方式
该病治疗目前以手术治疗为主,主要术式包括:全子宫、双侧输卵管和卵巢切除术伴或不伴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
根治性/改良根治子宫切除术加双侧输卵管和卵巢切除。辅助治疗主要包括:放疗,化疗,激素治疗,新型靶向治疗。
检测介绍
女性肿瘤精准用药基因检测
女性肿瘤精准用药基因检测是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对乳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女性肿瘤发生发展及用药相关130+ 基因进行全部外显子区域检测的产品。
通过检测FDA/NMPA 批准、国内外指南推荐的相关基因和其他与女性肿瘤靶向用药、化疗用药、免疫用药、PARP 抑制剂用药及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相关的基因,综合指导女性肿瘤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NCCN指南推荐检测价值
免疫治疗提示:MSI-H/dMMR/TMB-H,从免疫治疗中获益
靶向治疗提示:恩曲替尼/拉罗替尼:NTRK融合。奥拉帕利等PARP抑制剂靶向治疗:BRCAm,或HRRm/HRD阳性。Alpelisib 靶向治疗:PIK3CA突变(HR+,HER2-乳腺癌)
分子分型提示:POLE,TP53,MMR/MSI(子宫内膜癌),HER2(乳腺癌)
适用人群
女性肿瘤初诊患者。
女性肿瘤术后需要进行药物治疗的患者。
女性肿瘤术后出现复发、耐药或转移的患者。
多线治疗失败后的女性肿瘤晚期患者。
预进行术后复发监测或药物疗效监测的女性肿瘤患者。
应用科室
甲乳外科,乳腺内科,乳腺外科,肿瘤科,妇瘤科。
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检测
本检测通过检测分子分型指导子宫内膜癌患者选择治疗方案。
检测位点
MMR相关基因: MLH1、MSH2、MSH6、PMS2 和EPCAM基因全CDS区。
10个MSI位点。
TP53基因全CDS区。
POLE基因外显子9-14(核酸外切酶结构域)。
辅助分子分型基因:CTNNB1、PTEN、KRAS和PIK3CA。
样本类型
FFPE、新鲜组织
临床意义
辅助病理分型的不足,避免治疗不足或过度治疗。
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预后预测,复发风险分层提示。
产品优势
MMR基因突变,MSI结果相互验证,更加准确。
MMR基因突变频率在50%左右可以提示遗传风险,提示进胚系检测(林奇综合征基因检测)。
POLE超突变亚型常伴有KRAS,PIK3CA、PTEN突变,有已获批或临床阶段靶向药推荐。
林奇综合征检测
林奇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是由于错配修复基因(MMR)或上皮黏附分子基因(EPCAM)的突变造成的,患者的每个子女都有50%的几率遗传致病基因。
患癌风险
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胃癌、卵巢癌等。
林奇综合征患癌风险
患病特点
这类病人患结直肠癌和子宫内膜癌的风险远远高于普通人,是最常见的遗传性结直肠癌易感人群。
男性一生患结直肠癌的风险80%。
女性患结直肠癌的风险为60%,子宫内膜癌风险为27%~71%,卵巢癌风险为2%~14%,远远高于一般人群的3%(子宫内膜癌)和1.5%(卵巢癌)。
患有Lynch综合征的女性同时或先后发生两种恶性肿瘤的风险也较高。
林奇综合征发病基因筛查策略
基于家族史的筛查策略:模型预测,方法不太敏感,识别有限。
基于肿瘤的筛查策略:这种策略要对可疑的人群进行MMR或EPCAM基因检测。
BRCA1/2(胚系+体系)检测
星瑞康-BRCA1/2基因检测是妇科肿瘤相关单项检测。美国乳腺外科医师协会(ASBrS)发布的遗传性乳腺癌基因检测指南推荐:基因检测应提供给每个新诊断或有个人病史的乳腺癌患者,检测基因应包括BRCA1/BRCA2。
《基于下一代测序技术的BRCA1/2 基因检测指南(2019 年版)》和《中国乳腺癌患者BRCA1/2 基因检测与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8 年版)》推荐:BRCA1/2 基因检测包括点突变、小片段插入缺失及大片段缺失/ 重排的检测。
检测内容
采用二代测序技术结合大片段缺失检测方法,检测BRCA1/2 基因的全部外显子以及外显子和内含子连接区域±20bp。
临床意义
PARP 抑制剂用药指导。根据指南推荐:携带BRCA1/2 突变的乳腺癌、卵巢癌、胰腺癌、前列腺癌等患者,可从• PARP 抑制剂治疗中获益。
遗传风险评估。临床研究发现:携带BRCA1/2 基因突变的人群患癌风险至少是未携带人群的6 倍。
对侧乳腺癌发病风险评估。对侧乳腺癌10 年累计发病风险:携带BRCA1 突变风险为21.1%,携带BRCA2 突变风险为10.8%,未携带突变的风险为5.1%。
罹患第二原发乳腺癌/卵巢癌风险评估。临床研究发现:携带BRCA1/2 基因突变的乳腺癌罹患第二原发乳腺癌/卵巢癌风险至少是未携带人群的7 倍。
指导外科治疗方案制定。《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9 年版)》指出:已知乳腺癌遗传易感性强(如BRCA1/2 基因突变),保乳后同侧乳房复发风险增加。
肿瘤遗传 139 基因
检测内容涉及16个常见癌种,70多种遗传综合征。
肿瘤遗传 139 基因检测范围
人乳头瘤病毒(HPV)核酸检测
采用多重荧光PCR技术,在一管内对宫颈脱落细胞样本中HPV的24种型别同时进行检测,区分是否属于高危型、中高危型或低危型HPV感染。
检测意义
宫颈癌早期筛查,判断宫颈癌变发生的风险。
宫颈病变诊断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术后随访。
提示阴道镜检查,细胞学检测的补充。
尖锐湿疣诊疗评估。
适用人群
25岁以上65周岁以下健康女性,建议每3-5年进行一次HPV检测。
样本类型
宫颈拭子
HPV亚型
高危(与宫颈癌的发生具有较高的联系):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型。
中高危(与是否引起宫颈癌存在争议):53、66、73、83、MM4、CP8304型。
低危(可引起皮肤粘膜的充状病变):6、11、42、43、44型。
PAX1基因甲基化检测
PAX1基因甲基化检测通过采集宫颈细胞标本,对PAX1基因的甲基化水平进行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检测。
检测优势
个体基因层面进行精准筛查,安全可靠。
通量大、灵敏度高、特异性强。
早于传统筛查手段10-15年发现宫颈癌基因突变。
更早、更准确地给予后续诊疗指导。
样本类型
宫颈拭子,宫颈刮片。
临床意义
精准分流hrHPV(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阳性或ASCUS(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患者,降低患者恐慌。
联合HPV检测、TCT检测(液基细胞学检测),有助于提高宫颈癌的检出率,减少漏诊。
提供宫颈病变治疗的分级参考依据,避免过度治疗。
作为宫颈病变干预后随访工具,及早明确复发风险。
适用人群
宫颈癌筛查或定期评估者。
HPV 检测阳性者。
宫颈细胞涂片检测异常者。
宫颈椎切、宫颈手术及放化疗后的随访人群。
宫颈液基细胞学(TCT)检测异常者。
不明原因的阴道出血。
检测产品选择
妇科肿瘤检测的选择策略是先选择一个精准用药PANEL,再加上各个癌症类型专有的检测,如下。
精准用药PANEL
各个癌症类型专有的检测
卵巢癌:BRCA1/2 (胚系,胚系+体系),肿瘤遗传139基因。
子宫内膜癌:林奇综合征基因。
宫颈癌:人乳头瘤病毒(HPV)核酸检测,PAX1基因甲基化检测,PD-L1免疫组化。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