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埋豆、艾灸虽然对糖尿病患者降糖有一定的作用,但糖尿病的治疗必须依托糖尿病五驾马车的齐驾并驱,缺一不可,只有这样血糖才能安全达标。
糖尿病在中医学中属“消渴"范畴。汉代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不但提出“消渴”病证名称,而且提出了脏腑论治。《黄帝内经》 中也有“肺消”、“鬲消”、“消中” 及“消瘅”等记载。认为消渴病病因主要有禀赋不足、情志失调、劳欲过度、饮食无节等。其临床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消瘦,或尿中带有甜味。
目前我国2型糖尿病发生率高达11.2%,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如何平稳调控血糖成了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所以今天我们向“糖友”们推荐两个最常用的中医调糖武器!
一、耳穴埋豆法
耳穴埋豆法是指通过选用质硬而光滑的小粒种子、磁珠或药丸等贴压耳穴、刺激耳穴,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理脏腑,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
耳朵是人体的全息,为人身宗脉汇聚之处,通过耳穴埋豆法可达到调节内分泌,改善胰岛功能,起到调控血糖的目的。贴豆后自行按压,每日按压3~5次,每次1~2分钟,1~3天换1次耳豆,双耳交替贴压或双耳同时贴压。
耳穴埋豆在糖尿病患者应用的常用选穴
三焦、内分泌、糖尿病点、耳中、胰腺、脑垂体、丘脑等穴位。
注意:按压耳豆时切勿用力揉搓,以免造成耳部皮肤搓伤导致耳部皮肤感染。
二、艾灸
艾灸是指将艾绒、药物或其他灸材料点然后放置在腧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熏灼或温熨,通过其温热刺激及药物作用调整经络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艾灸是以中医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理论为指导,运用辨证施治原则,起到温经散寒、消瘀散结、活血通络、回阳固脱、消淤散结等作用。
《灵枢.官能》曰:“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意思是说艾灸可治疗针刺不能治愈的疾病。在消渴病的治疗中,艾灸主要用于阳虚患者,缓解患者疲乏无力,下肢麻木发凉,肢端冷凉,腰膝酸软等症状。研究表明艾灸能够降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兴奋性,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有学者认为以神阙为核心的腹部存在一个对全身的血糖具有宏观调控作用。
艾灸在糖尿病患者应用中的常用选穴
常用选穴:足三里、三阴交、神阙穴、关元、涌泉、肾俞、肺俞、脾俞等。
注意:注意艾灸时注意温度和切勿烫伤皮肤,否则一旦灼伤皮肤则容易感染,并且不容易愈合。
温馨提示:
耳穴埋豆、艾灸虽然对糖尿病患者降糖有一定的作用,但糖尿病的治疗必须依托糖尿病五驾马车(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教育及心理治疗、自我监测)的齐驾并驱,缺一不可,只有这样血糖才能安全达标。
审核: 周文平 范俊利
编审/排版:宣传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