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大医院「正在求生」!

2022
09/26

+
分享
评论
赛柏蓝器械
A-
A+

医院在具体整合中,双方一般都有难以割舍的业务品牌价值,“防范品牌流失”在前期极为关键,中后期则要防范因过渡期运营管理不善导致的“砸牌子”风险。

来源 |  赛柏蓝器械

撰文 |  米克  仲崇明

编辑 |  耀川

01 医院整合风潮铺展,成功率高吗?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是《哈姆雷特》中的一段独白。朱生豪译本的解读为:“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而在目前的医疗环境中,部分医院的境况也在“合并与消失”间游走。他们选择保留自己的医疗人才,但是也彻底失去了自己创立已久的品牌。

日前,湖北荆州市胸科医院发布公告,荆州市胸科医院将搬迁至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院(荆州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搬迁完成后,所有医疗服务均在市一医北院区进行,市胸科医院院区不再提供医疗服务。

根据《荆州市中心城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案(2022—2025年)》,荆州市多家医院将重组。

31871664148070179

不久前,在宁波市政府出台的《宁波市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要依托市第一医院打造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加快完成宁波市第一医院和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合并工作,建设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另,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由原来的二级医院——南京市浦口医院和南京浦厂医院合并扩建发展而来,于2021年年底成功转设三级医院。

梳理发现,国内多个区域相继出现知名医院间的“抱团”整合。许多人预测医院“整合潮”已带来,也有人指出这是医院的绝地求生。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市门急诊量一直位居前列。1997年,北医三院开始陆续探索第二门诊部、中央党校院区等分院区建设, 2013、2016年相继托管海淀医院、延庆医院后,北医三院联合二级医院和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大型医院集团。北医三院集团以“大专科、小综合”的理念,分别构建了紧密型院区、紧密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半紧密型托管分院管理模式。

业内普遍流行的一种说法是,我国医疗机构整合的目标,往往都是期待出现「小巨人」。

整合后一般会扩大床位数、编制数、患者数,在保证财务可行可持续前提下,也会借鉴国际经验。比起新建医院风险,整合式的深度合作经营可以降低投产风险。那么国内一些医院间此时整合,偏向主动选择还是被动应付?

一位医保专家对赛柏蓝器械指出:仍以主动为多。在大多数整合情况里,总是一强带动一弱,整合后短期可以实现总体更强。但在承压或失败案例里也会出现“整合后一段时间,总体更弱”的现象,原因主要是偏弱一方的形势不可逆转。

“从大的方面看,国家、各地方在支持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国企医院改制形成了巨型医疗集团,国内出现罕见但运行平稳的‘宇宙第一医院’;从小的方面看,区域医疗资源不平衡不充分仍然存在,分级诊疗、整合医疗推进效果有待进一步做实。”

02

体量庞大背后: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从某种程度上,在医院间整合的成功案例、经营模式加持下,只要能把整合前后的一些风险、问题及时剥离、成功整治,整合对不同科室、业务发展都有利。

通常在业务方面,不少专科医疗服务上,仍存在供小于求,或者服务供给质量不平衡,整合可将医联体医共体做更密实,在医院竞争与发展中巩固软实力、硬资源。伴随医保全民覆盖、医保多元支付方式、强化基金监管,医疗全行业也在重视全科医疗服务能力布局。

同时,医院引入方面也会带来利好。在使用设备、器械、耗材、药品上可以有更多的创新机会。

更为重要的是,整合后将刺激区域市场里医生的流动。

上述专家特别强调:大部分的整合往往都带来了叠加效应,很多并购多出自医院经营竞争及运营管理发展的具体需要,回看此前的医院“扩张潮”,郑大一附院,爱尔眼科等都是成功案例,医院间的此时整合,在某种程度是依靠着前人的步伐,但知名医院间的整合,也会对中小医院产生刺激。

“但每一个整合中的集团都担心:难以无法估计以后医疗的走向,平衡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大难题,干预强度的大小更是难题,而这一切在财务这个基本的考核维度下,都会考验未来是否可持续”,另一位医药专家对赛柏蓝器械指出。

从经济学角度看,业务战略的可靠程度决定了机构能否快马加鞭、再进一程。而医院整合通常都会加剧待解的任务项。

医院在具体整合中,双方一般都有难以割舍的业务品牌价值,“防范品牌流失”在前期极为关键,中后期则要防范因过渡期运营管理不善导致的“砸牌子”风险。

更不可忽视的一个点,医院间整合,对未参与整合的当地同行可能会带来不正当竞争。

在目前环境和医保政策推动下,未来医院发展的轨迹在哪?

上述专家指出:未来医院运营管理将继续数据化、精细化,使现实与预期及趋于一致。体量处于中游的医院必然进入专科化和特色化,用这种差异性来抓取用户粘性;医保支付也将联动商保,在这种多方支付之下,将引导不同医院往高效服务过渡。

“线下医疗服务场景将更加适应就医人群差异化特征、注重医疗服务价格营收,不断提高客户体验;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包括其中的非营利性质)将相互竞合、补位,一起投身综合医改和医疗创新;从今天看来,政策正是指向这样的方向,此刻正在发生的医院间整合,本质是一种市场变革,一半适应政策,一半适应自己。”

- END -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医院,医疗,医保,风险,器械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