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容量的麻醉药物注入硬膜外腔使其压力增高,药物顺压力梯度经穿刺孔由硬膜外腔渗透至蛛网膜下腔,因而增强分娩镇痛效果 。
本文由“麻醉课堂"授权转载
你是否也有这样尴尬的经历?
硬膜外操作堪称完美,满心期待经硬膜外导管推完首次量后,疼痛难忍的产妇能够逐渐平静下来。而令你意想不到的是,疼痛不但没有丝毫减轻,硬膜外追加剂量后所产生的影响也微乎其微!
这不禁让你开始怀疑人生......
因此,首先在镇痛前应告知患者硬膜外分娩镇痛,有镇痛失败与重新放置硬膜外导管的可能性。
0 1 、定义:
在产妇的要求下实施椎管内分娩镇痛,产痛没有因此得到完全控制。
常见原因:
解剖障碍(如硬脊膜与黄韧带之间的纵向结缔组织带);
导管尖端位于硬膜外腔腹侧或椎旁间隙;
药液从腰段硬膜外导管注入,首先向头侧分布,可能会造成骶尾部阻滞不全;
局麻药浓度低;
在硬膜外穿刺成功后,重新出现疼痛可能有以下原因:
由于患者移动而导致导管移位;
硬膜外持续给药中断;
导管移位到硬膜外腔静脉内;
疼痛刺激模式的改变(如膀胱充盈、胎儿下降对骶部的刺激、子宫破裂或胎盘剥脱);
骶部镇痛不足;
0 2 、镇痛不全的评估与管理:
评估产科问题,排除其他爆发痛原因;
评估麻醉问题,导管是否在硬膜外,如无感觉阻滞平面,重新置管;
导管在硬膜外,但感觉阻滞不完善(没有达到T10-S4),10-20ml稀释的局麻药注射至硬膜外腔,如仍阻滞不完善,重新置管;
导管在硬膜外,但感觉仍不对称,侧卧于阻滞不完善的一侧,将导管外拔1cm,10-20ml稀释的局麻药注射进硬膜外腔,若感觉仍不对称,重新置管;
导管及阻滞平面均正常,但产妇仍疼痛,推注更高浓度的局麻药;
2021版中国椎管内分娩镇痛专家共识
0 3 、镇痛不全预防
预防镇痛不全有两种热门方式:间断硬膜外注射(IEB)和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镇痛(DPEA)。
IEB硬膜外分娩镇痛启动后的前4h提供更好的疼痛控制,并减少爆发痛。
DPEA是在完成硬膜外穿刺后,用蛛网膜下腔麻醉针刺破硬脊膜,但并不直接在蛛网膜下腔注射药物,随后留置硬膜外导管,按硬膜外阻滞给药管理 。
麻醉药物从硬脊膜穿刺形成的穿刺孔更容易渗透到蛛网膜下腔;高容量的麻醉药物注入硬膜外腔使其压力增高,药物顺压力梯度经穿刺孔由硬膜外腔渗透至蛛网膜下腔,因而增强分娩镇痛效果 。
免责声明:
本微信公众平台所刊载原创或转载内容不代表米勒之声的观点或立场。文中所涉及药物使用、疾病诊疗等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END—
编辑:Michel.米萱
校对:Mijohn.米江
米勒之声编辑部 米勒之声,用心相伴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