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建设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根本体现,有效推进癌症防治行动,是实现健康中国行动目标的关键组成部分。我们将继续关注癌症防控全周期、全过程,统筹调动社会各方资源,将癌症防治的范畴从传统的疾病防治拓展到影响健康的各个领域,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
2019年癌症防治行动启动仪式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 健康中国癌症防治行动全方位推进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局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生活方式快速改变,癌症已成为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全国肿瘤登记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年新发癌症406.4万例,死亡241.4万例,并呈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癌谱并存、城乡差异较大的趋势和特点,防控形势复杂严峻。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癌症防控工作,2019年经国务院同意,10部门联合印发《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实施方案(2019-2022年)》,提出危险因素控制等八大行动。三年来,我们从政策引导、体系建设、能力提升、人才培养和协作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取得积极成效。
多环节控制危险因素,降低群众患癌风险。积极开展健康城市建设推动健康中国行动创新模式试点,以消除宫颈癌为突破口,加强癌症综合防控模式探索,在试点城市实现适龄女童HPV疫苗免费接种的政策突破。推进国产HPV疫苗上市,加强接种宣传,促进适龄人群接种。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中国居民癌症防控行动”平台,为居民提供癌症风险因素暴露水平评估、个体化健康指导干预、权威防癌科普等公益服务,鼓励居民 “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加大力度推进环境污染治理、烟草控制等工作。试点推进工作场所防癌抗癌工作,细化工作场所防癌抗癌的目标和要求,维护职业人群健康权益,提升工作场所防癌抗癌水平。
着力健全完善全国癌症防治体系和网络建设。积极推进国家癌症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带动优质资源扩容整合和纵向流动,推动提升区域癌症防治服务保障能力,解决区域间癌症防治资源不平衡的结构性矛盾。23个省份相继建立省级癌症中心,推动地市级癌症中心或癌症专病防治机构建设,基本建成以国家癌症中心为龙头,省级癌症中心为主体,市县级专科为基础的全国癌症防治网络,着力构建完善综合防控体系、肿瘤登记体系、筛查早诊早治体系、医疗诊治体系、质控体系、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体系、科技攻关体系等工作体系,强化癌症防治机构职责,为推进癌症防治行动奠定坚实的体系基础。
加快推进我国癌症防控信息化建设。建立全球覆盖人口最多的肿瘤登记体系,覆盖全国2085个区县的10.45亿人口。持续推进各地积极部署,在2022年年底实现肿瘤登记工作所有县区全覆盖。加强肿瘤登记工作的质量控制,数据质量和规范程度不断提高。建立肿瘤登记数据定期发布机制,每年发布《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有25个省份定期发布区域肿瘤登记数据。探索构建覆盖癌症防控全周期、全链条的一体化管理平台,承载全国肿瘤登记、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项目管理、肿瘤大数据智能分析、癌症防控宣教和全民癌症防控健康自助管理等五大主要系统,已纳入28个省份、3000余家机构、8000余位一线肿瘤防治工作人员,实现数据实时直报。多源癌症防控大数据已初具规模,推动我国癌症防控信息体系逐步完善。
持续深化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工作。针对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上消化道癌等我国高发常见癌症制定发布筛查与早诊早治技术系列指南。中央财政持续支持各地实施农村高发地区、城市、淮河流域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和农村妇女“两癌”筛查项目,鼓励地方将癌症筛查纳入政府民生项目,癌症早诊早治覆盖范围不断拓展,惠及人群不断扩大,适宜中国国情、适合中国人群的癌症早诊早治适宜技术和管理模式不断成熟,逐步探索出适宜城市地区的多癌种联合筛查模式和适宜农村地区的高发癌种筛查模式。开展上消化道癌机会性筛查试点,探索将癌症筛查融入日常诊疗工作,推动建立癌症筛查长效机制。将癌症筛查与早诊培训纳入卫生健康紧缺人才培训项目,着力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癌症筛查与早诊水平。肿瘤登记数据和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重点地区高发癌症早期检出率、早诊率和生存率逐步提升,农村上消化道癌筛查降低了项目地区57%的上消化道癌死亡,城市地区肺癌筛查降低了31%的肺癌死亡,筛查发现的癌前病变病人的例均诊疗费用不到癌症病人的1/3,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不断提升肿瘤诊疗水平和规范化程度。肿瘤诊疗技术不断发展,新术式、新理念不断应用于临床诊疗,新的靶向药物、免疫药物以及新型治疗模式不断涌现。建立上下联动的国家-省-地市三级肿瘤专科诊疗质量质控体系,已有30个省份成立省级肿瘤质控中心。修订原发性肺癌等15个肿瘤诊疗指南、17个肿瘤单病种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印发《肿瘤诊疗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开展“肿瘤诊疗质量提升行动”,重点加强肿瘤单病种质量控制管理工作,将肿瘤单病种诊疗质量评估纳入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和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体系。持续开展全国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工作,对全国31个省份1400余家三级医院进行监测,提高肿瘤诊疗规范化及抗肿瘤药物合理使用水平。推进多种形式的肿瘤医联体和医共体建设,开展肿瘤远程医疗服务,帮扶基层医疗机构专科建设和发展,基层肿瘤诊疗能力有效提升。
积极推进中西医协同创新,发挥中医药独特作用。加快构建癌症中西医结合防治网络,国家癌症中心牵头,初步构建了由全国100余家医联体医院为骨干的癌症中医药防治网络。积极提升癌症中医药防治能力,世界中医药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开展了20余项肿瘤症状中医药控制指南的制定工作。落实癌症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在肿瘤多学科诊疗工作中,规范开展中医药治疗。发挥中医“治未病”作用,将中医药健康管理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强化癌症中医药教育,在“十四五”规划教材《肿瘤学概论》、卫生系统职称考试用书《临床肿瘤学》等医学教育书籍中均编写了中医肿瘤学章节。
强化科技协作创新,为癌症防治行动提供有力支撑。建设以国家癌症中心、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为代表的,产学研用相结合,服务癌症防控需求、体现国家水平的癌症防控战略科技力量。积极推进实施各类国家级科技计划,加快推动科技创新2030—“癌症、心脑血管、呼吸和代谢性疾病防治研究”重大项目启动实施,增强癌症防控研究投入强度,不断取得科技突破。食管癌、鼻咽癌等部分癌种研究水平居于世界前列,多个癌种诊疗技术不断突破。自主研发了优替德隆、达尔西利、氟唑帕利等一批创新药物,打破国外同类药物的市场垄断。
加强科普引导,全社会防癌抗癌意识和能力显著提升。每年以“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希望马拉松——癌症研究募捐活动”等主题宣传和公益活动为契机,开展“防治癌症 我们共同行动”“健康中国健康家——关爱生命科学防癌”等主题宣传,引导公众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关注癌症防治、关爱癌症患者。编制出版《癌症预防与筛查指南(科普版)》《癌症一级预防科普教育手册》等,为居民提供简单易懂、科学准确、可操作性强的癌症预防与筛查建议。建立健全癌症防治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资源库,建设权威的科普信息传播平台,发挥“国家队”专家作用,组合全媒体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抗癌健康科普教育。组织举办“健康中国·癌症防治行动健康科普大赛”等,丰富科普宣教形式,提升宣传效果。
健康中国建设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根本体现,有效推进癌症防治行动,是实现健康中国行动目标的关键组成部分。我们将继续关注癌症防控全周期、全过程,统筹调动社会各方资源,将癌症防治的范畴从传统的疾病防治拓展到影响健康的各个领域,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癌症防治健康服务,打赢癌症防控阻击战,共创中华民族美好健康未来。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