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服药出现副作用,家属这样处理很关键!

2022
06/21

+
分享
评论
颅脑神经医学
A-
A+

临床治疗上,精神疾病一旦明确诊断应尽早开始用药,药物治疗强调早期、足量、足疗程的“全病程治疗”。

原创文章,盗用必究

有家属向我科求助说,他的孩子确诊精神疾病4年,尝试过心理治疗、电休克疗法,目前在药物治疗阶段,但存在部分药物副作用,希望能得到专业的指导。

58451655799126981

临床治疗上,精神疾病一旦明确诊断应尽早开始用药,药物治疗强调早期、足量、足疗程的“全病程治疗”。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可以阻断突触后神经元的多巴胺受体,早期常用于治疗精神疾病,但已知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会引起锥体外系症状,因此现在治疗精神疾病更多地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例如奥氮平与氯氮平。不过,有临床报告显示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会提高罹患肥胖症、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的风险。因此,上文家属描述的药物不良反应并非个例,还有相当数量的精神疾病患者也深受其害,那么出现药物副作用后该怎么处理呢?

有些患者的副作用会随着身体慢慢适应药物而消退,像有些病人服用抗抑郁药初期的紧张及食欲不振情况会有所加剧,但这些不适大多会逐渐消退。而也有一些副作用是可以用其他方法处理的,像抗精神病药物中的一种副作用是增加代谢综合症的风险,这包括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及体重增加,但病人如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适量运动和控制饮食,这些风险是可以减低的。

因此,患者及时向医生详细描述服药后的不适是非常重要的,医生会判断这些不适是由于副作用导致或是属于一种精神病病征,还是由于另外一种个别疾病所引致的。有些时候,副作用是无可避免的,但是医生会和病人商讨,平衡病发的风险及副作用的害处,而决定选择那一种药物治疗。医生可通过调整药量、更改服药次数及时间,以减低药物的副作用。

如果患者服药后出现的副作用始终无法消除,还可以通过手术提高药物敏感度,减少服药量,从而降低药物带来的副作用。多项研究表明,精神症状是由脑内情感环路的神经核团控制的,与神经核团内的神经递质分泌异常有密切关系。手术是一种微创精准的治疗技术,通过精准定位大脑内导致精神错乱症状的神经核团,其定位误差仅0.1毫米,然后进行靶向射频电流调控。治疗原理是阻止了脑内情感环路中的神经核团异常兴奋和传导;也抑制了某些神经递质的产生与释放,重新调整了脑内神经递质水平。

虽然药物也是通过调整神经递质发挥作用,但是它不是持续调节,也由于神经递质遍布身体各个器官,很容易产生各种药物副作用,因此药物和手术治疗的完美结合,对于去除顽固性精神症状、减少用药量进而降低药物的副作用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我院目前已成功完成近万例手术,总体有效率在95%左右,药量减少至术前的1/3,少数患者减药至停药,术后患者各方面功能完善无缺失,能正常与人交流对话,部分患者已逐渐回归到正常人的社会生活。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药物,副作用,治疗,患者,精神病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