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一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的麻醉处理

2022
06/10

+
分享
评论
米勒之声
A-
A+

心脏病患者是围术期低体温的高危人群,低体温可导致心血管不良事件增多、麻醉苏醒时间延长、术后切口感染等较为严重的不良结局。

本文由“麻醉课堂"授权转载

病例介绍

现病史:

女,64岁,158cm,58kg。

因“右股骨颈骨折”入院,拟行“右髋关节置换术”。

既往史:

  • 房颤、冠心病13年,未治疗,半年前查冠脉造影,无需置入支架;

  • 扩张性心肌病一年,未规律治疗;

  • 糖尿病数年,服用达格列净;

  • 10年前左股骨颈骨折行手术治疗。

诊断:

1.右侧股骨颈骨折;

2.扩张性心肌病;

3.心房颤动;

4.重度二尖瓣反流;  

5.频发室早;   

6.糖尿病;

  术前检查     0   1  

实验室检查

●肝功:谷氨酰转肽酶54U/L↑,直接胆红素11.9umol/L↑; 

●心肌酶:CK 74U/L,CKMB 1.53ng/mL,hsTnT 9.4ng/L;

●脑钠肽:NT-proBNP 1526pg/mL↑;

●其余未见异常;

0   2  

胸部X线

两肺少许陈旧灶,散在条索状影;心影增大。

0   3  

心脏彩超

●各房室腔均扩大; 

●左心收缩功能减低,EF49%,SV119ml;

●二尖瓣重度返流,三尖瓣返流;

●主动脉瓣轻度返流;

●肺动脉高压,PASP65mmHg。

46821654815860243

  04 动态心电图

●异位心律,心房颤动;

●频发室性早搏,成对室早;

●加速性室性逸搏;

●ST-T改变;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28401654815860297

  术前评估      

Goldman心脏风险 Ⅲ级

NYHA心功能  II级~III级

ACC/AHA心衰  C级

RCRI风险因素  2个

代谢当量  4MET

手术风险- 中危

ASA分级- Ⅲ级

Goldman心脏风险指数

7061654815860396

34351654815860518

NYHA心功能分级 、ACC/AHA心衰分级

11711654815860652

51181654815860719

22661654815860779

改良心脏风险指数(RCRI)

99361654815860839

81581654815860912

  • 仅凭心功能分级进行评估具有一定差异性, 因为临床症状具有特异性。

  • 经二维超声测得的LVEF是准确的数值, 但是对于心室扩大的扩张性心肌病患者来说, 评估应主要以日常活动为主, 包括代谢当量评估、6分钟步行试验等有效手段。

代谢当量(MET)

52691654815860960

>4MET且无症状的患者,可行择期手术。

<4MET的患者麻醉和手术风险显著增高,需要进一步检查与治疗。

41861654815861016

1394/375=3.7 MET 与患者日常活动的代谢当量4MET相近

手术风险分级

2581654815861068

28821654815860202   麻醉选择    

全身麻醉

优点:患者无痛,舒适;呼吸容易管理。

缺点:

  • 循环管理有挑战;

  • 心脏抑制,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高;

  • 血流动力学不平稳;

  • 肺部感染,苏醒延迟,谵妄等并发症高;

椎管内麻醉

优点:

  • 对循环影响小,血流动力学平稳;

  • 减轻应激反应引起的心肺负荷和血小板聚集导致的高凝状态, 降低心血管意外的风险;

  • 对呼吸系统影响小;

  • 下肢动静脉血管扩张, 血流灌注增加, 可减少术后深静脉血栓并发症;

  • 有利于术后镇痛;

缺点:

  • 术后头痛发生率高;

  • 可能发生神经损伤;

52741654815860159   手术过程    

9:40 入室,HR 81次/分,NIBP 120/70mmHg,SpO2 95%,动脉穿刺置管,面罩吸氧;

09:55 股神经阻滞(0.375%罗哌卡因);

10:00 蛛网膜下腔穿刺(0.75%布比卡因);

10:05 硬膜外置管;

10:10 右美托咪啶泵注1μg/(kg·h);

10:20 手术开始;

11:00 硬膜外给3ml利多卡因;

11:50 手术结束;

12:00 拔除硬膜外导管,患者入ICU;

52741654815860159   术中管理       01 循环管理

14721654815861451

①10:15 IBP100/60mmHg,予去氧0.1ug/kg/min泵注;

②11:00 IBP90/70mmHg,停去氧,予去甲0.1ug/kg/min泵注;

③11:40 IBP120/70mmHg,停去甲,后循环稳定;

  02 动脉血气

52531654815861792

  0 7 液体出入量

入:复方电解质500ml

      0.9%氯化钠250ml+头孢尼西纳2.0g;

出:尿量100ml,出血150ml;

76381654815861846  

术后转归

  • 术后入ICU,予右美托咪啶镇静,间羟胺升压,米力农、西地兰强心,呋塞米、托拉塞米利尿,生命体征较为平稳。

  • 术后第三天,患者呼吸循环稳定,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转入普通病房。

  • 术后第五天出院。

52771654815861894

76381654815861846   总 结 讨 论    

扩张性心肌病:

  • 定义

不明原因的心室或双心室扩大伴收缩功能障碍为特征的心肌病。

  • 发病率

患病率约为1 /2500,是心肌病中最常见的类型,占所有心肌病的60%。

  • 病因

  • 特发性因素(60%)居首位;

  • 家族性;

  • 亚临床型心肌炎;

  • 其它原因还包括感染性因素、内分泌代谢性、营养性因素及心肌毒性物质;

  01 病理生理

69481654815862003

  02 疾病特点

大--“大而软的心脏”:

  • 以心房、心室增大为主的一类疾病。常伴有四个心腔增大扩张,且心房与心室成比例扩张。心脏重量增加,但不伴有心室壁增厚。

  • 心影明显增大;心胸比>50%; 肺淤血

  • 各心腔均扩大; 室壁运动普遍减弱; 二、三尖瓣返流

衰--“致命性心衰”:

  • 在充血性心衰的病因中居第3位

  • 大约1/3患者先出现左心衰竭,有的起始即为全心衰竭

  • 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出现心功能衰竭后,5年存活率约40%,中度心衰的患者年死亡率为20%,重度心衰患者的年死亡率超过50%

本例患者有下肢水肿,纳差,疲劳,端坐呼吸等症状

栓--“随处可栓的栓子”:

扩张性心肌病患者的心室尖端和心耳内常形成附壁血栓(约60%);导致肺循环和体循环栓塞风险增加,并有猝死的风险。

血栓栓塞发生率18%

乱--“各种各样的心律失常”:

  • 由于心肌纤维化可累及起搏及传导系统,易引起心律失常。

  • 心律失常以异位心律尤其室性期前收缩多见

  • 房颤发生率约10 ~ 30%

  • 也可有各种类型程度不等的传导阻滞,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常见

心律失常也可能是病人唯一表现,并可因心律失常发生猝死。

  03 围术期管理

77961654815862056

术前评估

ECG及Holter

判断有无恶性心律失常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 左束支传导阻滞和延长的QRS时间(>120ms)是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增加的独立预测因素。

  • 静息心率< 80次/分可降低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的风险。

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腔大小、室壁运动功能、有无附壁血栓、瓣膜功能,以决定术前调整用药及是否需要抗凝。

脑钠肽

  • 检测BNP、NT-proBNP,若二者水平显著升高或居高不降,或降幅<30%,预示围术期死亡风险增加,暂缓择期手术。

  • NT-proBNP超过2247pmol/L与高死亡率相关。

血 糖

  • 检测空腹和餐后2h血糖。

  • 糖化血红蛋白(HbA1c升高是围术期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 全面了解患者糖尿病分型、目前的治疗方案、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和波动范围。

术前用药

  • 术前用药包括β-受体阻滞剂、ACEI类药物、利尿剂、螺内酯、地高辛等。

  • 利尿剂手术当天停用,β-阻滞剂继续使用。

  • 若术前需要抗凝治疗,常采用华法林或达比加群,根据接受手术种类及麻醉方法,选择合适的停药时间(华法林5~7d,达比加群2~3d)。

麻醉原则

麻醉方式

评估DCM的严重程度及将要接受的术式,在满足手术的前提下,优先选择椎管内麻醉或神经阻滞。

硬膜外麻醉:

  • 优:减少后负荷;提供有效的术后镇痛。

  • 缺:大剂量的局部麻醉可能导致SVR降低和心肌功能损害。

  • 建议缓慢施用低剂量局部麻醉或缓慢滴定,以避免快速和广泛的交感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不可避免需要全身麻醉时,要缓慢诱导,选择对循环及肝肾功能影响小、代谢快的药物。若合并心衰,可考虑建立中心静脉后在血管活性药物的辅助下进行麻醉。

液体管理

由于心脏射血不良、心室扩大和充盈压升高,围手术期的液体超负荷可能会导致心力衰竭和肺水肿。然而,液体限制可以减少CO。

  • 维持出入量平衡, 原则上每输入1000ml液体,可给予呋塞米5mg;

  • 如果手术时间长,失血量过多, 注意补充容量,并及时行血气分析,避免内环境紊乱,预防心律失常。

循环管理

91181654815862123

准备好抗心律失常药物(利多卡因、胺碘酮)和除颤仪;

呼吸管理

应保证通气, 充分给氧, 避免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和高碳酸血症;

疼痛管理

  • 良好的术后疼痛管理必须维持术后血流动力学稳定,避免心脏抑制,避免SVR和HR增加,术后常联合应用局麻药、非甾体抗炎药和阿片类药物。

  • 硬膜外镇痛可能是有效镇痛的最佳方法,几乎没有副作用。有研究表明,术后胸段硬膜外镇痛可以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减少围手术期心脏不良事件。

术中监测

血流动力学监测

所有患者均建立有创动脉监测,酌情建立中心静脉,必要时加用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如MostCare、Vigileo、TEE/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等监测手段。

麻醉深度监测

麻醉中的三低(低MAC、低BIS、低血压)可明显增加患者围术期死亡率,同时,麻醉过深造成循环抑制, 引起顽固性低血压,麻醉过浅导致机体应激, 增加心脏后负荷,还可能造成术中知晓、术后谵妄等一系列问题。

体温监测

心脏病患者是围术期低体温的高危人群,低体温可导致心血管不良事件增多、麻醉苏醒时间延长、术后切口感染等较为严重的不良结局。

   总结    

  • 扩张型心肌病大多心功能差,麻醉处理难度大,术前应当充分评估并改善心功能;

  • 术中维持合理的心脏前负荷,降低心脏后负荷;

  • 术中易出现严重的循环抑制和低血压,而维持平稳的血压对于保证心肌灌注和心脏功能意义重大,应努力避免血压波动,术后继续进行有效的循环支持。

  • 总体原则是尽量减轻患者的紧张焦虑,尽量减轻患者的疼痛,避免麻醉期血压、心率的剧烈波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患者,麻醉,心脏,手术,风险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