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研|中医医疗器械产业全景分析

2022
06/02

+
分享
评论
赛柏蓝器械
A-
A+

培养更多的中医器械领域优质企业,就要加强中医器械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

来源:众成医械研究院

作者:王知雨

中医器械近年发展势头良好

近年来,我国中医药事业迎来了黄金期,国内中医机构数量与中医医疗服务占比稳步提升,中医机构数量从2010年的36763家增加至2020年的72355家,增长96.8%,复合增长率为9.23%。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中指出,预计到2025年,中医医疗机构将达到9.5万个,中医医院达到6300家、公立综合医院中医床位数达到8.43万张。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医器械也越来越受到市场和资本的关注。中医器械是指括基于中医医理的医疗器械,主要包括中医诊断设备(脉诊设备、望诊设备等)、中医治疗设备(灸疗设备、拔罐设备等)和中医器具(针灸针、三棱针等)。中医器械在中医诊疗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为中医诊疗的科学化、便捷化提供了重要保障。 近年来,我国中医器械有效产品数量呈显著上升趋势。据众成数科统计,中医产品有效注册数量由2018年的1154件上升至2021年的2512件,复合增长率达29.6%。公立医院中医器械采购额由2019年的6544万元上升至2021年的7844万元。 99611654131209380 数据来源:众成数科 国内中医医疗服务行业中的5000元以上中医诊疗设备数量也增长迅速,从2015年的133328台增加至2020年的243393台,复合增长率为12.8%。 27661654131209627 数据来源:众成数科整理

中医器械产业仍处于中低端水平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中医器械产业仍然相对弱小,市场潜力未得到充分激发。公立医院采购额尚未过亿,显示中医器械的市场规模还相对较小。与此同时,中医器械产品的科技成色也略显不足,现有的中医医疗器械注册产品种类也较为单一,多为穴位贴、拔罐类、刮痧类Ⅰ类理疗产品和熏蒸仪、针灸仪、皮内针等Ⅱ类产品。在2512件注册产品当中,Ⅰ类医疗器械1960件,占比78.0%;Ⅱ类产品552件,占比22.0%;没有Ⅲ类医疗器械。 35501654131209744 数据来源:众成数科整理

中医器械产业呼唤产业升级

Ⅰ、Ⅱ类产品研发周期短、研发投入低,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销售收入,但是因为产品技术含量低,导致产品利润也相对较低,产业整体处于医疗器械产业链的低端位置,企业恶性竞争趋势明显,不利于产业整体发展。创新多集中在材质、形状上,难以形成技术突破。 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与中医医疗器械企业主动研发创新器械意愿低有关,医疗器械前期研发周期长,投入强度大,而中医医疗器械市场相对较小,企业不愿在研发方面承担过多风险;二是缺乏产学研合作,中医药院校中,设立医疗器械专业的院校较少,技术和研发人才产出不足;三是产学研合作不够深入,缺乏科技成果转移途径,科研院所的最新技术较难转移为可变现的产品。 面对这一情况,提高中医器械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变得至关重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研发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中医医疗器械产品,就成为了实现中医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中多次强调研发与产业升级的重要性,针对中医器械的产业升级,《“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发挥中医在疾病预防、治疗、保健康复等方面独特优势,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深度挖掘中医原创资源,开发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可穿戴等新技术的中医特色装备,重点发展脉诊、舌诊以及针刺、灸疗、康复等中医装备。《“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也提出:鼓励围绕中医养生保健、诊疗与康复,研制便于操作、适于家庭的健康检测、监测产品及自我保健、功能康复等器械。 由此可见,研发和创新将成为接下来一个时期中医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主线,产业升级、中高端设备研发将成为无可阻挡的产业趋势。未来将会有一批中高端器械企业脱颖而出,在保健、诊断、治疗、康复等领域大放异彩,成为中医医疗器械领域的领头羊。

产业升级的关键是成果转化

培养更多的中医器械领域优质企业,就要加强中医器械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而加强中医器械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其关键又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医器械的创新与研发过程中,企业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将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可以投产变现的中医医疗器械产品。 医疗器械产品研发周期长,对创新环境要求较高,仅有企业一方参与难以形成优秀的创新成果。同时,我国中医院校的医疗器械专业也较为薄弱,没有设置独立的中医医疗器械相关专业。提升中医药院校的医疗器械专业水平,探索建立设置中医医疗器械相关专业,可以有效促进中医医疗器械产业发展。 在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开展中医医疗器械领域创新医疗器械研发的同时,还需加强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中医医疗器械方面的研发支持,探索建立科研院所-企业的科研成果转化通道,扶持一批科研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在注册检验、临床试验、GMP考核、申请注册证等多个方面为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提供服务,也可以进一步拓展中医医疗器械研发的应用成效。 此外,中医医疗器械企业应当加强自身建设,在以公司为主体推动研发机构建设的同时,也要积极对接相关机构,寻找符合市场需求和自身发展定位的科技产品。 

END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医疗器械,中医药,全景,中医,行研,产业,分析,科技,研发,企业,科研,创新,设备,数科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