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这么一家医院,从1976年的建院之初开始就陷入运营举步维艰的窘境,医院整体环境差,医疗设施不完善,人才流失严重……然而,凭着一个契机,通过一系列改革,这家医院如今脱胎换骨,成为山西省太原市的标杆式医院。他们到底经历了哪些不为人知的蜕变? 这家医院便是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人民医院。据了解,小店区是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建设的主区域,也是太原市政府“南移”战略的重要区域,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小店区人民医院是小店区唯一一所区直区管综合医院。
小店区人民医院发生变革的重要契机是太原市“百院兴医工程”——市中心医院汾东院区搬迁。彼时,
市、区两级政府积极探索,将小店区人民医院同时搬迁并入太原市中心医院进行全面托管帮扶,小店区医疗集团上下戮力同心,积极探索,开创了“一址两院”紧密型医联体发展的新模式
。依托“一址两院”的天然优势,两院区深度融合发展,构建起了极具特色的紧密型发展的医疗联合体,分级转诊实现院内快速转诊,学科加速发展,老百姓的就医体验感和获得感得到极大提升。近日,小店区医疗集团副院长李元宾做客“县域健康大咖播99期:全国县域医共体高质量发展系列直播山西专场”,分享了小店区医疗集团紧密型医联体构建探索。2019年1月4日小店区医疗集团正式成立,“以太原市中心医院为龙头、区人民医院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为基础、区域内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为补充”。由市中心医院对区医疗集团进行全面托管,长期派驻由8位专家组成的管理团队,对各机构实行人、财、物一体化管理。通过对标一流,建章立制,逐步实现行政、人员、财务、业务、绩效、药械“六统一”管理。一是
政府主导,完善机制,合力推进集团建设
。签署委托管理协议,构建三级医疗服务新体系。同时医改工作被纳入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强力推动,落实政府办医领导、保障、管理和监督“四个责任”,扎实推进一体化改革工作。同时在托管协议上进一步细化,明确区人民医院、6个社区服务中心和3个乡镇卫卫生院的一体化管理模式,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全面托管、精准帮扶。充分利用市中心医院的管理、品牌、人才及技术优势,实现优质人才资源与医疗资源共享。以“优质服务基层行”为抓手,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构建“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合理就医格局。
二是
对标一流,建章立制,稳步推进集团制度建设
。集团多次组织学习深圳罗湖、梅奥医学管理中心、台湾童综合医院管理模式,制定区人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3319”启航计划。其中,小店区人民医院“3319”启航计划包括:“3”个重点发展学科,达到二级医院重点专科水平;打造检验中心、体检中心、远程会诊中心“3”个平台中心;重点打造“1”个慢病管理中心,切实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及慢病管理制度的落地;打造全院“9”个特色诊疗技术。社区、卫生院“3319”启航计划包括:打造小店、平阳路、北营“3”个社区医院;打造“3”个机构临床诊疗特色科室;围绕慢病管理“1”条主线路,将社区与小店区人民医院慢病管理中心融合;发展“9”项特色社区服务项目。三是
集团“六统一”管理持续深化,推动工作取得实效
。医疗集团成立之前,职工流失非常严重。近年来,在相关政策支持下,集团加强了人才队伍建设。2019年12月启动卫生系统人才招聘工作,计划招聘编制人员150人。2021年5月由市委组织部发布引才公告,拟引进高层次人才50名。据统计,相较于集团成立之前,目前集团职工总人数增加了13.3%,在编在岗人数增加了22%,执业医师总人数增加了40%。四是
“一址两院”借势借力,加快学科融合,协同发展提质增速
。在学科发展方面,通过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实现多学科点对点精准帮扶,医联体专家定期到医院坐诊,急危重症患者会诊。目前人民医院已能独立开展三、四级手术,填补了技术空白,实现了技术突破。2021年三、四级手术共计完成286例,同比增长57%。在院内转诊方面,“一址两院”开通院内双向转诊直通车模式,实现急危重患者救治及院内快速无障碍转诊。区人民医院制定了基层常见病、多发病防治指南,县、乡两级疾病诊疗目录,完善了县医疗集团内部和县域向外转诊管理规范,并出台内部和县域向外转诊管理办法。目前已实现“医联体”内核心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源纵向流动和业务分工协作的有效机制。
五是
推进医防融合,加快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
。以“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为契机,带动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促进公共卫生服务达标。充分利用集团优质医疗资源,医务、护理、院感、财务、信息等多部门点对点帮扶,推动社区医院规范化建设。另外,医疗集团从满足百姓需求出发,通过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落到实处,极大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在居民心中的认可度。六是
充分发挥集团优势,做到疫情防控全流程、同质化管理
。两年多来,集团充分整合资源,做好疫情防控团队建设。由集团统一培训、调配、管理,做到上下一盘棋,在合理整合人力资源的基础上,更好的做到同质化管理。承担首架国际航班的接机转运及服务保障工作期间,严格落实“点对点”转运,实现全流程闭环管理,不断总结经验,打造同质化转运模式,全力做好国际航班保障任务。截至目前,累计完成16架次国际航班的接机转运任务,共转运2200余人。
长期以来,中医学在预防疾病的具体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方法经验,有着独特优势。“在我院临床慢病管理中,我们
将中医前置,并且贯穿整个治疗全过程,真正做到医防融合
,很多慢病患者收到了很好的疗效,实现大病化小,小病化了。”李元宾讲道。“同时,
结合医保打包预付,我们把慢病管理好,节省下来的费用,来促进学科发展,最终实现对所有患者的慢病管理,真正地让百姓少生病、少花钱、少住院,让患者满意、医生满意、医院满意和政府满意,打造‘三少四满意’的新型中西医结合慢病管理模式。
”未来,小店区医疗集团将以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为导向,着力打造“三个小店”,包括“智慧小店”、“健康小店”、“中医小店”。打造“智慧小店”。依托“健康山西”平台资源,借鉴健康罗湖管理模式,
创新性地打造“智慧小店”信息化平台,破除信息壁垒
,促进数据共享互认
,将家庭医生签约、门诊预约及住院服务、双向转诊、医保、基本公卫、健康档案管理等功能进行整合,让老百姓通过手机实现自我健康全流程管理,并同社区、卫生院、医院服务有机融合,实现慢病健康管理功能全覆盖,提升居民自我健康管理意识,逐步实现由疾病治疗向预防为主的转变。
打造“健康小店”。
转变服务理念,延续性健康管理服务让更多的老年人受益
。关心关爱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增加医养结合服务供给。在疫情防控允许的前提下,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为老人们提供温馨、专业的医疗照护和帮助。打造“中医小店”。预防为主,构建中西医一体化慢病管理模式。由太原市中心医院专家团队组建平台建设,带领区人民医院、社区中心及卫生院,依托信息化建设为纽带,对营盘、小店、北营三个社区服务中心的重点小区、重点人群进行中西医结合的健康管理,
搭建起中医药预防疾病、西医及早规范化干预的一体化健康管理体系
,目前3个社区的试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2022年将进一步推进,通过数据分析,总结经验后进行推广。实现居民少生病、少住院、降低就诊率,提升健康管理水平。
【县域健康大咖播-交流群】成立啦!每日会在群内分享更多县域医疗发展相关的文章及直播课程。欢迎对县域医疗卫生发展感兴趣的您扫描下方二维码,备注您的【姓名+医院】,获取更多学习权益。
主题:“县域谋新 急诊图强”第七期海南专场
时间:4月15日 15:00
参与嘉宾:
汪言安:健康界副总裁、健康县域传播平台总编辑
李子龙:浙江省余姚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中国县级医院急诊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邢 隆:澄迈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
李 刚:陕西省眉县中医医院党总支书记
丁文茂:昌江医疗集团院长
文 朝:东方市人民医院副院长
陈 松:万宁市人民医院副院长
王志敏:澄迈县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
许友锋:昌江医疗集团急诊科主任
赵会必:东方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
卓 剑:万宁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
主题:信息化赋能医院高质量发展-太和县人民医院专场直播
时间:4月20日 15:00
参与嘉宾:
汪言安:健康界副总裁、健康县域传播平台总编辑
方 军:湖北省黄梅县人民医院院长
赵曙光:太和县人民医院院长
杨惠英:太和县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樊晖晖:太和县人民医院临床药学室主任
张冰荫:太和县人民医院医务科科长
周立恒:太和县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
主题:县域妇幼保健院转型升级
时间:4月22日 15:00
参与嘉宾:
汪言安:健康界副总裁、健康县域传播平台总编辑
刘兴利: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党委书记
王士房:河北省南宫市妇幼保健院党总支书记
牛宇峰:陕西省韩城市妇幼保健院党总支书记
沈邦强:山东省高密市妇幼保健院党委委员、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