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的中老年人的“第三号杀手”。
“第三号杀手”
目前我国帕金森病患病率达到1.7%,60岁以上人群的帕金森患病率为1%,55岁以上老年人中约有200多万帕金森病患者。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深化,帕金森病患病率显著增高并呈现低龄化,中青年型帕金森病患者(40岁以下发病)也是与日俱增。帕金森病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的中老年人的“第三号杀手”。
帕金森病的症状
运动症状:
1.静止性震颤:震颤在安静时更为明显,活动之后,震颤减轻或者消失。
2.肌强直:表现为肌肉的僵硬,姿势有时比较特殊,前倾、侧倾是比较典型的帕金森病症状。
3.运动迟缓:患者会表现为写字越来越小,行动越来越慢。
4.姿势平衡障碍:患者表现为慌张步态,走着走着停不下来;冻结步态,抬不起步来,起步困难,后期还会出现易跌倒的情况。非运动症状:
便秘、嗅觉减退、睡眠障碍、抑郁焦虑、认知减退、疲劳。
帕金森病的识别
如果出现了以下4种症状之一,就有患帕金森病的风险,建议尽快至医院神经内科或者运动障碍门诊就诊。
1.抖:肢体或头的震颤,一些患者会有“搓丸样”的手部抖动。
2.僵:面具脸,表情减少,躯干、肢体肌肉僵硬。
3.慢:动作变慢,字越写越小。
4.倒:起步慢,小碎步,慌张步态,跌倒。
帕金森病的治疗
对于大多数患者,帕金森病的病程都在10年以上,需要终身治疗。由于症状缓慢加重,目前没有彻底治愈的办法,所以,治疗目标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主,治疗方法也要从多角度考虑,包括药物、手术、功能康复、心理、营养等,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
药物治疗目前是帕金森病的主要治疗手段,需依据患者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而选择抗帕金森病药物,用药剂量应以产生满意疗效的最小剂量,必要时根据病情缓慢增加剂量。随意减量或停药都可能造成症状加重,甚至出现恶性撤药综合征,严重者可能会危及生命。
同样,自行加量也是不可以的,有不少帕金森病患者医病心切,自行加大服用剂量,导致异动症等并发症过早出现。而一旦出现异动症,临床治疗就很棘手。帕金森患者要科学规范用药,药物调整一定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由于帕金森病持续进展的特点,患者服药的次数、剂量、种类都逐渐增加,到一定阶段,就不能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且会出现药物相关的并发症。此时,有一部分患者可以考虑接受手术治疗。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是在大脑的相关病变部位放置一根微小的电极,俗称“脑起搏器(DBS)”。
帕金森病患者的疾病管理
帕金森病患者的疾病管理需一切秉着“遵医嘱”的原则。
1.只服用医生开的药;
2.要牢记服药,按时服药;
3.协调好吃药与吃饭的时间关系;
4.根据医嘱服药,不可随意停药或改变剂量;
5.及时复诊,记录治疗反应,告知药物的疗效及副作用。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具有高度异质性。不同病人疾病进展的速度不同。目前尚不能治愈。早期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多可很好的控制症状,至疾病中期虽然药物仍有一定的作用,但常因运动并发症的出现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疾病晚期由于患者对药物反应差,症状不能得到控制,患者可全身僵硬,生活不能自理,甚至长期卧床,最终多死于肺炎等并发症。
帕金森病患者容易合并情绪障碍,出现焦虑抑郁、孤独感。作为不可治愈的疾病,我们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患者及其生活状态上,不要过度关注症状和治疗,增加对患者的关心与陪伴。
(以上文中图片均已获包图网授权)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